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衛生",共有243筆資料

重視員工心理健康,企業生產力更佳!

雇主注意!長期承受工作壓力,將會影響員工工作效率!根據一篇由多倫多成癮問題和精神衛生中心主持,並發表於《職業與環境醫學期刊》的研究顯示,一半罹患憂鬱症的工作者認為自己不需要尋求專業協助,但若獲得適當協助,將可減少近五成的生產力損失。
2018-05-07

青少年心事誰人知?借鏡美國推行ADAP計畫,有助青少年遠離憂鬱!

少年維特的煩惱誰人知?不是爸媽、不是老師,大部分的青少年有心事都會跟同儕說,但當同學不太對勁,該如何幫助他呢?根據一篇2017年12月發表於《美國公共衛生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憂鬱症覺知計畫(ADAP),可促進憂鬱青少年為自己或同儕尋求協助。
2018-04-09

千禧世代,憂鬱比例高!原因出在……

還以為Y世代(千禧世代)年輕人都是草莓族嗎?一項研究可能顛覆你的想像!根據一篇2018年1月發表於《心理學公報期刊》的研究指出,Y世代的年輕人處在比十年前更高的憂鬱、焦慮和自殺意念水平中,而這可能不是因為抗壓力差和嬌生慣養導致,而是與Y世代年輕人追求完美的特性有關。
2018-03-14

戴手套倒水、綁沙袋跳繩,「老化體驗課程」讓學童更懂老!

中國人常說,「含飴弄孫,安享晚年,不亦樂乎!」但實際調查卻發現,雖然超過75%的祖父母都會經常主動關心孫子女,但反過來,會主動關心祖父母的孫子女卻僅佔48%,不到一半。為此,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特別規劃了「學童體驗老化方案」,期望能透過系列課程,跨越世代隔閡,讓學童更「懂老」,拉進學童和阿公、阿嬤的距離。
2018-03-03

為何學校缺乏學生的情緒教育?專家點出問題出在校園心理健康人員不足!

學生自殺案件時有所聞,2017年9月,一名入學僅五天的北一女新生,選擇從住家頂樓一躍而下,結束生命。新聞上也曾報導就讀國小的學童,因為和父母發生爭執而衝動自殺,難道台灣的情緒教育出問題了嗎?學校心理健康課程是否太少?對此,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深入調查,發現超過五成的受試者認為,校園普遍缺乏心理健康課程,可能和校園缺乏心理健康專業人員有關!
2018-03-03

校園感情暴力、傷害及霸淩等接二連三發生,怎麼辦?專家:與其善後,不如重視預防教育!

近來台灣校園發生多起事件,都與學生心理健康與否有高度的關連,包括學生感情暴力、傷害、自殺及霸凌等。每次事件總會造成社會大眾關注的新聞,事後各單位也不停地處理及補救,但類似的校園心理健康問題層出不窮,常在不久後又有憾事發生。
2018-03-03

夏季生產的孕婦,容易罹患產後憂鬱症?

生產季節也會影響產婦心情?根據一篇2017年10月發表於《美國麻醉醫學會年會》的研究指出,在春季或冬季生產的女性,其罹患產後憂鬱症的風險較低。
2018-02-08

治癒老年孤獨特效藥:出門與社交

「我每天的生活都一樣,早上到公園坐一上午,下午到老人服務中心繼續坐,晚上才會回家,每天都是一個人,沒有朋友與家人,我覺得生活很不快樂」這是我們至老人服務中心舉辦分享座談會時,一位長輩在活動結束後,坐在角落神色黯然告訴工作同仁的內心話。
2018-01-12

智慧型手機APP,對憂鬱症患者改善憂鬱情緒有幫助?

低頭族有福了!手機也能幫助你掌握身心健康,趕走壞心情!手機應用程式最常用的就是社群軟體嗎?不妨多下載健康類型的app應用程式吧!一般健康的應用程式,除了可以記錄個人運動的公里數、步數、心跳、睡眠習慣等,幫助管理個人身體健康,另外更有許多心理健康相關的app能幫助憂鬱症患者改善憂鬱情緒、紓壓趕走壞情緒。根據2017年一篇發表於《世界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智慧型手機的應用程式能有效治療憂鬱症,提供患者安全且可及性高的治療選擇!
2017-12-26

青少年嗜睡、暴食,可能罹患憂鬱症

週末睡到中午後才起床、挑剔食物,或不斷往冰箱覓食、不喜歡和父母交談,都是青少年時期典型的行為。但對某些青少年來說,不良的睡眠及飲食習慣,伴隨社會疏離,可能是罹患重鬱症的前兆。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精神科醫師Diane Sacks表示,這些青少年已喪失日常生活功能,注意力無法集中,飲食失調,即便每天睡到下午3、4點,依然感到疲憊,也不想與他人互動,讓自己變得孤立。
2017-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