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48筆資料

人生第一個父親節將至!新手爸爸卻備感壓力而憂鬱怎麼辦?

父親節將至,面對台灣持續下降的低生育率,政府提供了許多鼓勵措施,有愈來愈多男性願意同時擔負照顧孩子的責任。但是除了常聽到女性有產後憂鬱症外,新手爸爸在照顧新生兒時,也可能產生憂鬱症狀!根據 2020 年 7 月發表於《男性及男性氣概心理學》的一項研究指出,產後憂鬱症狀常出現於對於伴侶關係有不安全感的男性身上。
2021-08-02

小孩愛看動畫別急著阻止!心理師教你用《鬼滅之刃》進入孩子的心

《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打敗日本電影票房頭榜長達十九年之《神隱少女》成為票房榜首,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出版《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書中提到,《鬼滅之刃》登場人物的性格和背景各不相同,喜歡劇中的不同角色,能分析出你的個性和心理特質。
2021-07-30

「媽媽,我恨你!」青春期孩子說恨媽媽,其實是一種求救

小可的媽媽一個人辛苦拉拔兩個孩子長大,卻遭女兒對導師控訴「我最恨我媽了!我以後長大,就讓她流落街頭。都說別人小孩比較好,每天都罵我。」連這個月能不能讓自己和孩子吃飽都要煩惱,怎麼還有多餘的心力檢查孩子作業、督促孩子念書、陪孩子聊天?面對經濟上的困頓、生活的壓力和孩子的教養衝突,心理師想告訴各位爸媽,「你已經是夠好的父母──練習看見自己的好」
2021-07-22

防疫期親子居家遊戲大蒐羅, 玩出創造力

全國防新冠。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雖然部分場所微解封,但最安全的做法還是待在家,保持社交距離。漫長的暑假,對家長和小孩來說是一大挑戰,活動範圍侷限於家中,如何消耗小朋友滿滿的精力呢?爸媽只要運用隨手可得的物品,就能讓孩子充分放電,同時增進親子感情,一起來看看可在家中玩哪些親子遊戲吧!
2021-07-16

宅在家運動不能少!學生拍片發揮創意「樂動150」將紓壓五招融入學習生活

居家防疫已將近兩個月,你有持續運動嗎?運動可幫助保持身體健康,提升專注力、改善睡眠、增加免疫力,讓心情愉悅,紓解壓力;千萬別因宅在家而疏忽了運動。教育部體育署與董氏基金會鼓勵發揮創意,編制「樂動紓壓5招」健身操,特別辦理影片比賽,有百餘組同學參與,紛紛展現創意跳樂動五招,同時分享他們對運動紓壓的看法。
2021-07-15

大學志願序怎麼填最理想?最後決定權給孩子

目前大學多元入學分為特殊選才、繁星推薦、個人申請以及考試分發。在「個人申請」階段,每名考生最多可用學測成績填六個大學志願,大學甄選會統計,111年通過第一階段篩選者6萬7616人,一萬多人六志願全落空,若想繼續升學,只能靠7月中旬的分科測驗力挽狂瀾。考生們必須把握時間,仔細思考選填志願這檔事!(111.4.8更新)
2021-07-14

新冠肺炎疫情「輕症」也會造成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COVID-19疫情已影響多數人的生活,疫情下除了重症患者的治療,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也不可忽視。根據一項研究指出,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後可能會出現顯著的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狀。
2021-07-08

社交焦慮好苦惱!心理師教導拋開負面的擔憂,更自在的與人互動

社交焦慮症是焦慮症的一種,好發於青春期,患者會出現對人際關係、社交情境存在不合理的想法。臨床心理師表示,在認知行為治療上,會優先教導患者放鬆技巧,進而改變他們偏差的負面思考方式,導引個案逐漸適應與人群互動。
2021-07-06

居家防疫,樂動紓壓不憂鬱!

受到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台學校師生在5/19之後無法到校上課,不過在有限的在校上課天數內,參與董氏基金會「樂動校園」計畫的學校師生仍跑操場累積超過88萬圈的總圈數,換算每位師生從3月到5月至少跑超過60圈操場。三級警戒延長至7/12,正逢暑假,提醒民眾居家防疫期間,千萬別「深陷」沙發中,每天都要「樂動紓壓」。
2021-07-06

長期憤恨憂鬱胸悶、內分泌失調,透過「呼吸法」助排濁氣,避免壞情緒傷身!

回想一下,當你生悶氣、鬱卒的時候,是不是有一種胸口悶悶的感覺?洛桑加參醫師提到,長時間憂怒鬱悶,疾病顯化出來的位置,經常是集中在心胸這一個區塊。西醫的角度來看,要預防乳癌的復發與轉移,除了定期檢查追蹤外,照顧到心理層面,盡量避免陷入抑鬱、憂鬱的漩渦中,也十分重要。
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