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醫療公衛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無悔之旅,無懼的實踐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無悔之旅,無懼的實踐

出處/ 2011年1、2月合刊號/第290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150
收藏 瀏覽數 : 3150
羅東聖母醫院院長陳永興》無悔之旅,無懼的實踐

60歲以前,陳永興不以「醫人」為滿足,他想「醫社會」、「醫國家」。身為精神科醫生,卻也從事文化工作、發起人權活動,更投身民主運動及政治領域。現在,他向自己的60歲告別,準備過另一個不一樣的人生……


在精神醫療領域及醫院管理上資歷豐富的陳永興,曾當過國代、立委、高雄市衛生局長、高雄市聯合醫院院長,深耕南台灣的他,因一個巧妙的機緣,選擇在60歲時離開有著深厚感情的高雄,前往妻女眼中「遠在天邊」的宜蘭,擔任羅東聖母醫院院長。追溯這段機緣,他認為,冥冥中自有安排。

 

多年前,陳永興曾參訪羅東聖母醫院,當時就對此院一群義大利神父,為台灣醫療做出無私的奉獻,留下深刻的印象。2009年,陳永興在友人建議下再度參訪,無意間看到一張照片,畫面是幾十年間來台服務的異國已故神父的墓園,照片中每個墓穴各安葬一位神父,唯獨最旁邊空了一個位子。當時他閃過一個念頭:「那個位置該不會是在等我吧!」

 

沒想到,隔了一段時間,聖母醫院便邀請他前來擔任院長。「起初,太太對於我放棄教職到羅東工作並不贊同,因為對於長住高雄的妻女來說,羅東是個『遠在天邊』的地方。」不過,陳永興認為,當年義大利神父們,不辭辛勞飛越半個地球到台灣服務,晃眼四、五十年過去,最後甚至埋骨於此也在所不惜,自己不過是從高雄到羅東服務,怎麼算遠?他想,只要心中有所感動,就算是到非洲也不覺得遠!

 

陳永興接任院長後,不負眾人期望,不到一年時間,便將長期虧損的聖母醫院治理成小有盈餘,還推動許多新措施與改革。他更計劃在聖母醫院成立服務老人的醫療大樓,更新硬體設備,方便老人家就診,也規劃增設地下停車場,解決鄰近醫院病患習於借用聖母醫院停車場的窘境。「神父原本擔心新建工程會造成財務負擔,但看到醫院一年內已轉虧為盈,就放心了!」陳永興充滿理想性格,但過人的行政經驗,讓理想不致徒託空言。

 

未做律師法官
卻成社會奉獻者

陳永興從小就是好打不平的孩子,高中時有感社會不公不義,立志當律師或法官,保障人權,為人民伸張正義。後來因父母強烈反對,只能讀醫學院。曾排斥學醫的他,直到看了史懷哲及早期來台的醫療傳道者之傳記後,發現學醫也能對社會有不一樣的奉獻,這才下定決心從醫拯救世人。

 

專長精神醫療領域的陳永興表示,當年會選擇當精神科醫師有兩個因素。其一:在醫學的分支裡,唯有精神醫學不全然是自然科學,而重視人的成長背景、家庭文化等人格因素,這對一向喜愛人文的他來說,十分如魚得水。

 

其二:他在學生時代就已進入生命線當志工,在接線的過程中體會到:人們精神上的痛苦不亞於肉體上的病痛。而且,當年精神科病患數量多,卻沒有人要做精神科醫師,一向樂於服務社會的陳永興心想:「沒人肯做的事,就該擔起來做,這種精神正是『服務』」!

 

即使遇殺手行刺
仍不改初衷,堅持理念

三、四十年來,陳永興的職業生涯過得十分精彩,擔任過花蓮縣民選立委、國代及衛生局長、醫院院長,不過,談到最愛的角色仍是「當精神科醫生」!原因是:「當國代、立委或衛生局長、院長,都只是階段性任務,只有醫生才是我這一輩子的工作。」

 

陳永興一生最欣賞的典範人物──蔣渭水及賴和,都是兼具行醫、從政、改革與教育精神的先輩,他也一直效法他們,希望成為一個:「能提高人類品質,改變人類心靈的人道醫者。」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陳芳明教授形容陳永興,「如果說他是一隻食夢獸,亦不為過。但是,並不在消耗夢想,而是在消化之後再付諸實踐。年少時期他投身挑戰與批判,為的是衝撞一個龐大的保守體制。經過傷痕纍纍的追求之後,他總是孤獨地舔舐自己的血跡。」他是一個為夢想,願意放棄一切,甚至選擇犧牲,仍然堅持理念的人。

 

年輕時,他為了民主理想而獻身,歷經多次危險風波,仍不悔自己投身民主運動的決定,後來他從政,甚至當衛生局長、醫院院長等職務,也不曾改變好打不平、行醫救人的初衷。即使在擔任高雄市衛生局長時,取締地下電台賣藥,因拒絕關說,而遭到暴力威脅,遇到殺手行刺,差點結束生命,他仍捍衛公義真理。回憶那段生死經歷,陳永興自覺從事民主運動,本來就是要犧牲性命,「一個本來就要革命的人,怎能怕死呢!」可見他的灑脫。

 

人不能選擇是否來世界
卻可以選擇如何過一生

現在60歲的陳永興,已決定把未來奉獻給上帝,為羅東聖母醫院服務。除了提升當地醫療品質外,有感於過去台灣的醫療資源、扶弱機構,受到許多國家幫助,因而也鼓勵員工,多往其他國家發展醫療傳道工作。

 

「人生沒有什麼事,比被生下來還痛苦!」陳永興解釋,人不能決定是否來到這世界,卻可以選擇如何過這一生!他始終認為,社會是在混亂中進步,與其選擇鬱悶過完人生,不如選擇繼續奮鬥。

 

陳永興引用史懷哲說的話:「保持樂觀是人性的終極目標。」換言之,人的一生波濤洶湧,當遇到天大的挫折時,只要能勇敢面對壓力,甚至學著和痛苦相處,痛苦終究會過去或習慣,生命總有如花籃般燦爛綻放的一天。

 

喜好文藝創作
無悔東海岸生活

在羅東,陳永興每天早上都會到羅東運動公園快走30~40分鐘。「以前在高雄,住在中央公園旁,覺得人生最幸福的事之一,就是每天可到公園散步!」他盛讚面積40公頃、比高雄中央公園大10倍的羅東運動公園,「是全台最棒的公園。」

 

「人一定要保持運動的習慣,走路就是一個很好的運動,過程中可以想想事情,邊享受陽光的洗禮,邊靜靜默禱。」若是遇到下雨天,陳永興就會在醫院裡走樓梯當運動,或是5點半下班之後,請一位韻律老師帶著所有員工一起跳韻律操,他完全不在意院長的「形象」,總是站在最前排,帶頭賣力又認真地跳著。

 

除了靠運動紓壓,感性的陳永興,平日最喜歡的休閒方式還包括看畫展、聽音樂會、看書及寫書。事實上,陳永興年輕時不但是「文藝青年」,多年來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出版過相當多散文及小說創作。年輕時,他辦《台灣文藝》這本文藝史上重要的刊物時,不但每期訪問一位重要的畫家,用畫家的畫做為封面,自己也經常提筆寫作,創作不斷。

 

「以前我負責陳文成紀念基金會時,常常舉辦音樂會。現在在聖母醫院,每3個月,我會舉辦一次音樂欣賞會,邀請許多音樂家來演奏。以後說不定會改成2個月舉辦一次。」陳永興真心希望東海岸的山水,和音樂多一些共鳴。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