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待業的他開始覺得自己沒用,產生自暴自棄等負面情緒,家人除了信心喊話,如何關心、諒解他的低潮,才能讓他感受同舟共濟的溫暖?
40多歲的張肇和太太經營燒肉店,受不景氣影響,其中一家店的業績直直落。他屢向太太抱怨自己已很努力,生意還是很差。為了鼓勵他,太太以「言語刺激」迫使他更努力,豈料因為關店,加上原有的酒癮問題,他最後燒炭自殺身亡。張太太非常後悔且不斷的自責,認為自己的言語讓先生走向不歸路。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雄市立凱旋醫院院長陳正宗指出,壓力管理不佳,再加上失業因子促發,可能使人走向極端。因此,別以言語過度刺激失業家人,像張太太就是輕忽失業帶給先生的心理壓力,再加上他原來就有酒癮問題,在思路不清時選擇結束生命。
多一些體諒、接納
陪伴撫慰他的不安
當親友失業,周遭人應給予鼓勵,用同理心去體諒他們的心情。若失業者覺得自己很沒用,甚至產生自暴自棄等負面想法,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長、師大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林家興表示,「親人要先瞭解他的處境與困難,別急著改變其想法」,家人可拍拍他的肩,讓他知道家人會支持他;或幫他準備生活所需,讓他感受關心與接納的溫暖,溝通時,也別把所有責任歸於待業者。
陳正宗及衛生署自殺防治中心主任李明濱表示,家人是待業者的精神後盾,也是很重要的守門人及陪伴者。在此整理6個幫待業者走出沮喪的方法,及6個要避免的態度。
6 Do
幫待業者看見自己的價值
1. 從事任何可發揮的工作
人的價值無法單用工作、薪水來衡量,對家庭的貢獻也不全然是財務,家人可請待業者協助家務,例如:照顧小孩或年長父母等;朋友則可邀請待業者參與各項活動,避免他因失業,喪失自我價值感。
2. 保持健全的情緒
讓待業者明白「失業不只是個人問題,有時是整個大環境不景氣。」此外,幫待業者做好情緒管理的同時,家人及朋友也應調整心態,「避免不理性的期待,」徒增待業家人的壓力。
3. 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
提醒待業者維持工作時的生活作息,別因失業而有所變化,不管睡眠、運動作息都要一如往常。
4. 持續戰鬥、永不放棄
鼓勵待業人士放下身段,不要放棄機會,持續找工作,隨時注意工作資訊,還可找過往人脈介紹。
通常失業者最怕聽到「沒工作,你準備怎麼辦?」、「再去找工作吧!」……林家興比喻,「這種排斥的感覺,如同30歲女性最怕人問『有沒有男朋友』,會尷尬是人之常情。」若想瞭解待業者的求職進度,詢問的頻率不宜過於頻繁。若待業者太懶散,寧願看電視、上網玩遊戲,也不願寫履歷或外出面試,家人才需適時詢問,表達關心,更重要的是「給他方向」,例如:轉介失業勞工心理諮商勞委會,裡面有免費心理諮商服務,或鼓勵他去上政府提供的培訓課程。
5. 鼓勵正向思考
鼓勵待業者正面思考,多和人接觸、說話,親友都願意傾聽。
6. 維護和諧關係
面對失業,待業者可能產生挫敗感,此時親友應避免給予過多壓力,導致家庭失和或友情決裂。若待業者一直消極沮喪或憤世嫉俗,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董旭英建議開誠布公和當事人談,「可將你最近鬱卒的事說給我們聽嗎?我們很樂意傾聽。」張老師基金會執行長、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理事長張德聰也表示,如果不方便用言語表達,也可留紙條或發電子郵件等方式來表達關心。
6 Don’t
別讓失業毀了人生
1. 不責難
失業不是當事人所樂見,此時親友絕不適合火上加油,怪罪當事人。
2. 不質疑
別以質疑的語氣,例如:「你有沒有寄履歷啊?為什麼都沒人通知你上班?」來關心求職進度,要相信當事人的努力及尋求進一步需要的協助。
3. 不拒絕轉移生活重心
轉化生活重心,可加重個人在家庭或朋友社群扮演的角色,可讓待業者提升自我認同,同時也可增進彼此感情。
4. 不忌諱心理諮商
因失業導致情緒低落,可善用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資源,尋求心理諮商管道。
5. 不輕易放棄希望
當事人需要家人及朋友的鼓勵與陪伴,親友不僅不可輕易放棄希望,更要隨時正面鼓舞。
6. 不逃避
別因失業就不讓當事人接觸工作相關訊息或失業新聞,若當事人自己提到失業,也不需刻意避談,反而要開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