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名」不正,所以事事不順?

「名」不正,所以事事不順?

出處/ 2009年7月號,圖/pixabay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668
收藏 瀏覽數 : 2668
「名」不正,所以事事不順?

生活不如意,有人去算命、改名、甚至整型,藉此重新出發;然而,也有人先自我檢視,理出可行的方式,設法跳脫困境……無論向外求援,或從內心自省,心理學如何解釋這些行為?

 

台灣外省第二代,很多人取名為「台生」,有位劉台生就讀政戰學校時,班上有位同學同名同姓。畢業後兩人分發至同一軍事單位,為了分辨身份,他被長官點名要改名,於是父親找了懂姓名學的人取了新名字,改名為劉名潔。當時雖非志願改名,但改名後,他覺得人生變得很順利。

 

而另一位中醫師,因為連考5年中醫師資格未錄取,改名後第6年終於順利考上。本以為人生從此一帆風順,可是,他幾個月前又改第2次名,原因是第2個孩子出生後得罕見疾病,姓名學老師說他的名字和老二相沖。

 

受挫時,3/4的人
選擇先向外求助

不論改名、算命或整形,聯合心理諮商所院長邱永林指出,這是某些人面對挫折,用來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從心理學來看,人面臨挑戰時,會有歸因型(或稱外在取向)與內隱型(內在取向)兩種反應,前者較不會在第一時間檢討自己的努力程度或做事方法,而是向外求援。

 

不過,歸因型是人的自然狀態,無可厚非。邱永林直言,像改名的重點在於「改名後,感到有自信」,而這股自信也增加旁人對他的信心,做事較易成功,也是心理學的「自我預言」或「自我暗示」。

 

陽光心靈診所醫師王紫光說明,遭遇挫折時,會參考他人意見的「外在取向者」居多,約3/4,也就是逃避、情感與依賴;人生取向多為避離痛苦,或找出導致痛苦的外在原因。以自我意見為主的「內在取向者」約1/4,積極、理智與獨立,人生取向是追求目標與快樂,不過,內外取向也可能並存,像遇到某個問題,是內在取向;遇到另一個挫折,則為外在取向。

 

測一測
你是「歸因型」還是「內隱形」?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