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骨科復健 復健有方,痠痛不來了!

復健有方,痠痛不來了!

出處/ 2007年4月號/第248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700
收藏 瀏覽數 : 12700
復健有方,痠痛不來了!

「我最近常感到腰痠背痛,該去復健科看診嗎?」「復健科?那不是中風或手術後去的地方嗎?」一般人多認為復健科是中風或有重大疾病的人會去的地方,事實上,復健科也能是你解除痠痛的妙幫手!

許多人肌肉痠痛時,習慣到藥局買痠痛藥膏或貼布自療,但仍無法知道引發疼痛的原因。彰濱秀傳醫院院長兼復健科主治醫師徐弘正提及,到門診就醫,醫師會視不同症狀開立不同的處方藥,教導患者飲食、生活中需注意的事項,在短時間內減輕患者的不適。除了內服外貼的藥品,也會輔以聲、光、水、電、熱等各種物理,及運動治療方式,幫助患者減輕疼痛、恢復功能。

物理治療如何除痠痛?

所謂「物理治療」,是藉由身體局部的外加壓力,使肌肉鬆弛或血液循環改善,適度緩解臨床症狀,因此,復健科主要是利用各種儀器,透過聲波和電磁波產生熱或非熱效應,使神經傳導疼痛的閥值改變,讓局部血液循環改善,以達臨床症狀的緩解或組織的修復。

接受物理治療時,儀器所施予的能量將改變組織中分子的排列,從簡單的熱脹冷縮原理,進而改變微細血管的擴張度,甚至肌肉、肌腱、韌帶等膠原組織的延展性和彈性,促進細胞膜電位的改變。換句話說,聲波、電磁波的頻率高低、強度大小及使用時間的長短,都有不同的組織生理效應。

如何選擇適當的物理治療儀器來達到最佳的治療目的,除了正確診斷外,瞭解各種儀器的功能與使用方法,也十分重要。以下介紹6大在復健科常運用的治痠痛療法。

1.熱療

■原理
熱療根據穿透人體組織的深淺,分為淺層及深層。淺層熱療透熱深度小於1公分,包括熱敷包、熱水袋、烤燈、紅外線、電毯、蠟療、微粒療法等。深層熱療又稱透熱療,其熱量可深入3~6公分,包括短波、微波及超音波等。

■適合哪些疾病?
彰濱秀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簡郁佩表示,熱療可減輕患者疼痛、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僵直感、增進膠原組織延展性,以增進關節活動度及血液循環。

■該注意什麼?
熱敷用品並非愈貴愈好,以個人使用方便、有效為準,要注意的是,購買市售熱敷用品時,應先瞭解使用與保存方法。

此外,熱敷時,溫度過高,或溫度不高但時間過長,都會造成燙傷。使用電毯最好能定時,睡覺時盡量不要使用。感覺遲鈍或感覺喪失者,應多包一層毛巾或溫度不要太高,使用時間20~30分鐘即可,超過30分鐘,效果其實差不多。 

醫院的物理治療部門除熱敷包外,也會使用深部熱療或透熱療法,利用高頻電磁波,如短波、微波、超音波等,將熱能穿透組織深部,但有其適應症與禁忌症,須由專業物理治療人員施行,否則易發生危險。延伸閱讀抱孫引發「媽媽手、五十肩」難好?復健師教你4招避免手痛、肩頸痛

2.水療

■適合哪些疾病?
水療通常使用熱水,為「淺層熱療」的一種,利用水的熱度降低肌肉痙攣,減輕關節疼痛,由於水有浮力,患者做各種運動時,不至於傷害關節。此外,多數醫院的水療槽內裝有馬達,可將空氣與水混合打入水療槽,造成渦流,具有按摩效果。

水療種類繁多,簡單的如家庭用的浴缸、公共浴室。一般醫院則依規模大小,裝設各種上肢、下肢及全身水療槽、八字型水療槽或治療池等。

■該注意什麼?
水療的水溫不宜過熱,應控制在37~39度,治療時間也不宜過久,應在20~30分鐘。延伸閱讀膝蓋、髖關節疼痛?躺著做居家伸展操擴大「關節可動域」

3.超音波(聲波)治療

■原理
超音波是利用高速振動而產生振波,在人體組織中有微按摩效果,可生出熱能於骨組織、軟骨、肌腱組織及皮膚中,使血管舒張、減緩慢性發炎程度、幫助組織修復、加速受傷組織癒合,並提高新陳代謝率、減少神經對疼痛的敏感度。

超音波屬「深層熱療」,可刺激軟骨細胞的再生與合成,增加軟骨中的黏多醣含量,之後中止超音波治療,軟骨細胞便會逐漸回復至原來的強度。

■適合哪些疾病?
像網球肘、媽媽手、五十肩等慢性肌腱發炎,或手術後的組織沾粘。此外,能減低肌肉關節的疼痛,對於軟組織受傷、韌帶扭傷的癒合,有很好的療效。

■該注意什麼?
超音波的熱能和機械刺激,對於腳踝扭傷者的血管組織康復很有效。不過,在腳踝扭傷24~36小時後,再局部應用超音波治療較為妥當。肌腱或韌帶受傷的病患若處於急性發炎期,不建議立即使用。每次治療時間約5分鐘,可深入皮膚層3~4公分。延伸閱讀想改善五十肩、膝蓋無力,銀髮族提升體力這樣做!)

4.光波治療

遠紅外線

■原理
遠紅外線是不可視光線,波長在4~1000微米之間,其中以4~20微米的範圍對人體最有益,據物理學理論,人體能大量吸收5~30微米的遠紅外光。所有太陽光線中,遠紅外線是最能深入皮膚和皮下組織的光線,不但可直線前進,還可進行屈折、反射、放射等動作。

■適合哪些疾病?
遠紅外線會引起人體原子和分子的振動,再透過共鳴吸收,促進血液循環,將妨害新陳代謝的障礙全部消除乾淨,同時使原本滯留在體內的汗液和水分排出體外。大部分患者都可使用遠紅外線治療,視患者症狀而定,每次治療約15~30分鐘。延伸閱讀五十肩、關節炎吃止痛藥還是痛!微細動脈栓塞術為何能長效止痛?

短波 

■原理
短波屬於「深層熱療」,深度可達5公分,每次可做15分鐘,治療原理是以電生磁,再以磁生熱,藉由兩種方式將能量傳入體內:

1.誘導式:設備為電纜線圈或電鼓。使用前,先在患者肢體上包覆一層毛巾或橡膠墊,再以纜線圍繞,此時,纜線形狀如同螺線管,當電流通過時,會產生一個單一方向的磁場,當電流反向流過時,則產生反向磁場。

因體內電流是由線圈製造的磁場所誘導,體內可移動帶電粒子愈多,以及愈靠近線圈的組織會愈熱,所以,使用線圈時,肌肉及富含液體的部位,如關節囊內會有較多熱產生,而脂肪、骨骼的熱較少。

2.電容式:電容式設備是外包絕緣物的兩片金屬板,通電時,兩個相對的金屬板間形成一個平行板電場;電流反向時,形成一個反向電場,帶電粒子在這個交替電場間來回震盪,摩擦生熱。基於這個原理,電場愈強,愈靠近金屬板的組織愈熱,兩金屬板中間電場最弱,生熱較少;因此,使用電容式設備會使表面皮膚與脂肪發熱較多,深部肌肉與骨骼生熱較少。

因短波副作用部分來自於熱效應,可將機器從連續輸出調成脈衝式輸出,也就是一段時間輸出,一段時間暫停,使身體接受到能量,但又不至於使組織過熱。

■適合哪些疾病?
短波治療適用於肌肉、韌帶、關節囊組織損傷造成的疼痛或肌肉痙攣,如肩部肌肉拉傷、下背痛、膝韌帶、半月板軟骨損傷;或肌肉、關節攣縮,如五十肩、手術後的關節沾粘。

此外,可促進關節柔軟度及彈性,治療退化性關節炎、風濕性關節炎及僵直性關節炎,也有助於改善慢性期上、下肢水腫的周邊血液循環,幫助消腫。

■該注意什麼?
體內有金屬固定、鋼釘、人工關節、心臟節律器、避孕器者,皆不能使用短波治療,因金屬帶有大量自由電子,會產生大量熱能。徐弘正也提醒,女性治療時,不宜穿著胸罩,經期時亦不適合治療,因有水分的地方特別會聚熱。

5.力療

■原理
以外力將關節拉開,即為牽引。嘉義長庚醫院兒童復健科醫師許宏志指出,牽引有徒手牽引及機械牽引兩種,徒手牽引被視為推拿的一種,主要用來拉長緊縮的肌肉、肌腱或韌帶等,以消除疼痛、改善關節活動度;機械牽引則是使用重物或儀器拉開關節。牽引治療每次約15~20分鐘,過程需將椎間骨持續進行拉開與放鬆的動作。

■適合哪些疾病?
牽引常用於治療「椎間盤突出症」或「骨刺」,配合適當的運動治療,往往可維持療效。牽引不只對關節有作用,對緊繃的肌肉、肌腱或韌帶等也有助益,因這些不適常肇因於神經根的壓迫,以牽引進行治療,拉開神經根部位,可消除疼痛及改善關節的活動度。

常見的牽引治療是「頸椎牽引」與「腰椎牽引」。當神經根受壓迫時,利用牽引拉長、放鬆脊椎旁的肌肉與韌帶,使椎間孔變大,或形成負壓,讓突出的椎間軟骨復位,減輕椎間軟骨、骨刺或發炎組織對神經的壓迫。

雖然牽引拉開脊椎關節後,仍可能因人的直立與活動,導致椎間孔再度受壓迫,但持續進行牽引復健,還是能達到不錯的效果。例如:拉開1公分,不久可能縮回0.9公分,只剩0.1公分的效果;但反覆10次,即可累積1公分的空間,效果相當可觀。

■該注意什麼?
在復健門診最常見的是腰椎牽引,腰椎牽引的帶子是綁在腹部,所以,最好避開剛吃飽的時間,至少隔1、2個小時再做比較好。

哪些疾病患者不宜使用?1.脊椎側彎或骨質疏鬆患者,若是骨折受傷患者,需等傷後1年以上才能做;2.腫瘤、腰椎骨折或腰椎關節不穩定、脊椎受傷等患者,不適用於腰椎牽引復健;3.有精神疾病患者,如被迫害妄想症。 延伸閱讀3動作檢測髖關節靈活度 幫女性呵護膝關節健康

6.電療

電療的種類很多,與骨關節疾病治療有關的可分為兩大類:一是低頻波(經皮神經電刺激),二是中頻波(中頻干擾波)。

低頻波

■原理
低頻波在復健治療上,常用於止痛。一般而言,神經把疼痛訊息傳送到大腦前,會經過一個「門閥」,這時利用微弱的低週波電流,刺激表皮神經,使「門閥」關起來,就能阻隔傳導速度較慢的痛覺訊息,痛覺訊息無法傳到大腦,自然感覺不到疼痛。

利用門閥控制理論來止痛,效果快速,只要電流一開,「門閥」關起來,立即止痛,但效果無法持久,電流一關,門閥便又打開。

■適合哪些疾病?
經皮神經電刺激時,若使用低頻率(小於10Hz),電刺激會產生「腦內啡」,達到舒緩疼痛的目的,低頻率的止痛效果慢,但效果較久。醫師會根據患者需求,判斷應利用高頻、低頻,或複合式電刺激療法為患者治療。

經皮神經電刺激可緩解各種痠痛,也可增強肌力,延緩或避免肌肉萎縮,減輕肌肉痙攣和增進血液循環。在復健科,每次治療約15~20分鐘。

■該注意什麼?
有傷口者不建議使用。

中頻波

■原理
利用兩組不同頻率的中頻電流互相干擾,產生較低頻的波形,刺激神經及肌肉。相較於低頻電刺激,它產生的刺激較為舒適,且電刺激也可穿透入較深層的組織。

■適合哪些疾病?
臨床顯示,電刺激對於下背痛、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韌帶扭傷、肌腱炎(如網球肘)、肌肉及肌膜疼痛症候群等均有顯著成效。

使用中頻干擾波可緩解疼痛,防止肌肉萎縮,屬於深層刺激。每次使用約15~20分鐘,便可抑制神經疼痛約1天的時間。

■該注意什麼?
開放性傷口患者或有金屬植入的區域,不適合此治療,因中頻干擾波產生的肌肉收縮,可能會使未癒合的骨折,或新接合的神經、肌肉有斷裂的危險,也可能干擾心臟節律器的作用。

醫師關於復健的叮嚀

復健治療是種緩慢且溫和的療法,嘉義長庚醫院兒童復健科醫師許宏志提醒,患者要耐心配合外,更要有恆心、毅力將整個療程做完,如果認為患部的疼痛已減輕,自行減少復健次數,甚至停止復健治療,肌肉、骨骼與關節等患部治療不完全,發炎情況沒解除,終有一天患部發炎情況加劇,屆時,肌肉軟組織的傷害已造成,即使花再多時間與精神治療,也無法完全復原。延伸閱讀原來這些動作最傷膝!骨科名醫告訴你預防退化性膝關節炎的護膝關鍵

DIY簡易熱敷療法

熱敷是最常見的熱療方式,在家裡可利用水煮、化學生熱等方式加熱熱敷包,再裹上毛巾,敷於患部20~30分鐘即可。若家裡有熱水袋,只要將熱水注入熱水袋後封緊,外包乾或微濕毛巾即可敷於患部。

其次,電毯也是很方便的熱敷方法。一般電毯分乾熱式、溼熱式兩種,溼熱式電毯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讓熱敷後的皮膚較不會乾燥裂開,若不想購買溼熱式電毯,也可直接將毛巾浸熱水後,扭乾再熱敷,其效果都比乾熱式電毯佳。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