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煮羊肉湯總是配上薑絲,除了對味外,還能幫助身體祛寒補虛嗎?網路上有人說,用鴨肉搭配山藥,能補陰養肺,更可去油解膩?這樣的說法正確嗎?
50歲的玉嬌最近聽說薑絲羊肉湯可祛寒保暖,想煮一鍋來為長期有手腳冰冷問題的女兒暖身;另外,隔壁鄰居說,鴨肉搭配山藥可為身體補氣,但丈夫與女兒都不喜歡鴨肉味,燉煮時用其他肉類代替,是否會影響功效呢?
羊肉配生薑,能補身體虛?
有此一說》羊肉補陽生暖,生薑祛寒保暖,相互搭配,暖上加暖,同時還可怯外邪,並可治天氣突然轉冷或是飲用寒帶水果(如西瓜、水梨、冬瓜、苦瓜)所引發的寒冷腹痛、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
正解》生薑羊肉湯的確可驅寒保暖治寒性腹痛,加上當歸更可順勢補血。
臺北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中醫師黃悅翔指出,當歸生薑羊肉湯是由漢代醫聖張仲景創制並沿用2000餘年的中醫名方,適用於寒性的腹痛(痛經),以及婦女產後血虛受寒的腹痛。
病人常有怕冷喜暖,遇冷症狀加劇,遇到溫熱則腹痛緩減的情形。當歸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的作用。《本草綱目》提到當歸能「治心腹諸痛」,與暖胃散寒通陽的生薑、補虛助陽益精的羊肉合用作為藥膳,可加強溫中、散寒、補虛的功效。
然而,造成腹痛的原因很多,可能是暴飲暴食或吃了不乾淨的食物所致,或熱性腹痛(如感染症),或是像大腸激躁症的緊張型腹痛,都不適合服用本方。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中賢表示,當歸生薑羊肉湯適合陽虛併血虛者進補。當歸補血,而羊肉補陽生暖、補虛勞,生薑祛寒保暖,相互搭配,補血補陽,暖上加暖,同時還可怯外邪,並可治寒腹痛、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
中醫上所稱的風濕痛,是指人體虛弱,加上受了風、寒、濕三氣侵襲,阻滯經絡的氣血運行,而生薑可發散風寒與祛濕,所以能夠有效治療寒性的風濕痛。西醫所稱的「類風溼性關節炎」,則是另一種疾病名稱,假如使用這配方,可能會造成反效果,火上加油。另外也要注意,容易口乾舌燥、飲水多者、虛不受補者,不宜使用此配方。
假如想改善風濕疼痛、祛寒保暖,還可用老薑茶加龍眼乾、黑糖,但須注意黑糖高溫煮久,會釋出丙烯醯胺,有致癌風險,須斟酌使用。
鴨肉配山藥,補陰養肺?
有此一說》鴨肉可補陰並可清熱止咳,山藥的補陰之力更強,與鴨肉共食,可消除油膩,補肺效果更佳。
正解》山藥可補陰,但建議與排骨搭配煮湯。
楊中賢中醫師表示,《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中醫認為,鴨肉有養胃、補腎的功效,能清熱、消腫,尤其適合體內熱氣引起大便乾結、水腫症狀者食用。
山藥本有補氣跟陰的作用,建議拿來燉雞湯或排骨湯,比較不推薦山藥搭配鴨肉,加肉只是調味或加強其藥性。
鴨肉建議在9月後食用,常見搭配鴨肉的食譜有薑母鴨,但鴨肉性涼,易令人拉肚子,還有患虛寒性疾病的人不能吃,藥膳中大多加薑烹煮,中和其寒性。
假如有「痰濕」體質的人不適合吃鴨肉配山藥,此體質主要表現有形體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懶動、嗜睡、易咳喘痰多,頭身困重(頭如物裹,且身體有沉重感),在現代人身上常見,尤其身處多雨潮濕的臺灣北部。這類的人適合吃利水的東西,像是四神、紅豆、冬瓜,可健脾利水。
此外,鴨肉與山藥並沒有消除油膩的效果,假如要消除油膩,應吃山楂而非山藥。若用山楂燉雞,山楂消油作用非常明顯,能使肉質煮得很軟爛。
感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任楊中賢、臺北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中醫師黃悅翔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