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幹嘛憂鬱

出處/ 2006年10月號/第243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791
收藏 瀏覽數 : 1791
幹嘛憂鬱

憂鬱像隻怪獸,霸占大學舞台,1/4大學生被俘虜,現在開始搶救危險心靈,讓憂鬱下台!

 

年少時,不少人愛為賦新詞強說愁,但若怎麼也揮不去心頭愁緒時,這群「軀殼像大人,心靈卻還是孩子」的大學生,究竟有無能力迎接嚴酷的挑戰?其周遭的親友們,該如何關懷、呵護這群最接近成年人的大孩子?

 

1/4大學生深陷憂鬱黑洞

10年教改以來,學生的升學壓力減輕,取而代之卻是「科系或學校與志趣不合」、「畢業即失業」的壓力備增。因此,不少大專院校、公私立醫療院所都發現,大學生出現失眠、恐慌、易怒、感到壓力及壓抑等憂鬱或焦慮的比例,明顯較過去增加許多。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組主任葉雅馨表示,基金會2006年調查全台58所大學院校近6500名大學生,發現國內每4位大學生,就有1位處於嚴重憂鬱情緒中,需要專業協助,以此比例換算,全台約有30萬名大學生身心狀況陷於困境,需要別人拉他一把。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詹佳真也發現,近兩年初診患者中,平均1/3是大學生;耕莘醫院精神科暨心理衛生中心主任楊聰材更明顯觀察到,初診患者中,大學生較過去多兩成以上。

 

報喜不報憂 自己承擔一切

不少大學生是中南部負笈北上求學,習慣「報喜不報憂」;更可能是上大學的孩子,認為自己能單獨處理問題,大多獨自前往精神科求診,或由同學陪伴,家人知道的比例並不高(精神分裂者除外)。

 

楊聰材表示,憂鬱症好發年齡約40歲,急性憂鬱症及慢性憂鬱症的盛行率都是5%,大學生亦如此,合計是10%。令人擔心的是,和憂鬱症共病機率高達四成的「焦慮症」,包括恐慌症、強迫症、畏懼症、廣泛性焦慮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則至少有20%的盛行率,造成大學生情緒上的嚴重困擾。

 

此外,造成人格違常的「精神分裂症」,好發年齡為20歲;另一種俗稱「桃花癲」的「躁鬱症」,好發年齡雖為30歲,盛行率僅1%,但這兩種病在發病期強度高,若發生在大學生身上,往往擾亂課業、生活與人際關係。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