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人物報導 明星藝人 坣娜、何奕佳、程安琪、劉克襄》從「慢食」開始,捍衛自在的生活節奏

坣娜、何奕佳、程安琪、劉克襄》從「慢食」開始,捍衛自在的生活節奏

出處/ 2006年12月號/第24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358
收藏 瀏覽數 : 2358
坣娜、何奕佳、程安琪、劉克襄》從「慢食」開始,捍衛自在的生活節奏

過勞,是身體對於講求速度的現代人,激烈反抗後造成的兩敗俱傷,但也有一批人,「逆時間」而行,放慢速度讓靈魂跟上身體,在這群人中,《大家健康》造訪了有機飲食推手何奕佳、美食家程安琪、自然步道專家劉克襄、氣質女星坣娜,看他們如何從餐桌上的「慢食」開始,捍衛自在的生活節奏。

近年,曾捲起風潮的「快餐」(fast food)由盛轉衰,取而代之,是講究用心烹調、專心享用、吃得健康、品味人生的「慢食」(Slow Food)風氣,在全球快速興起。

所謂慢食,不只是慢慢吃,而是「藉由放慢速度,優閒地享樂,以對抗瘋狂快速的生活」,鼓勵人們從急躁帶來的壓力與痛苦中掙脫,掌握自己的生活節奏及品味。慢食主義者認為,品嚐美食是重要經驗,食物入口時,多些人文思考及土地關懷,內在自然豐盈,心思不會緊繃疲憊,甚至滿懷感激之心。

掙脫速度病的「慢」生活

這股蔓延全球的慢食運動,在1986年由義大利人佩屈尼(Carol Petrini)發起。短短不到20年,已拓展至全球100多個國家,共8萬多名會員,不僅歐美國家有人支持,在台灣(www.slowfood.com.tw)、日本及韓國也成立分會,大力推展慢食運動,甚至衍生出「慢活」、「樂活」的人生觀。

目前在義大利、澳洲、美國、英國、日本、北歐各國,合計有30多個都市宣布加入慢市組織(www.matogmer.no)。南半球美食之都澳洲墨爾本,甚至將慢食節定為當地最大的美食大賞之一。

最高原則:細嚼慢嚥 

從古至今,中西醫都呼籲吃東西時要細嚼慢嚥,才利於消化吸收。「胃,是很神經質的器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師殷翰菁指出,如果不善待胃,長期狂吃猛喝,或速戰速決、食不知味,久之,胃會用各種形式「抗議」。輕則輕瀉、胃灼熱、不消化;重則胃痛、胃痙攣,甚至引起身心疾病。

「如果品嚐食物時,總能感到活在當下的快樂,那麼,這個人一天至少有三個(進餐)時段是快樂、放鬆的。」殷翰菁表示。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營養師曹雅姿認為,在步調緊繃的生活中,每天有固定時段,得以放下工作和行程表,用比較充裕的時間烹調食物及進食,對人體生理結構有很大的幫助。「健康的飲食觀,除了慢食,還要減量,並做到少量多餐。」

每天帶健康盒餐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說,現代人應建立「慢食」觀念,多吃手工、優質食物,少碰大量製造、能存放很久的快餐。

果汁也要精心調製?

奉行「慢食」、「慢活」生活觀的精神健康基金會執行長吳佳璇,平日和另一伴騎腳踏車穿越城市上、下班,放假時,兩人更騎著越野單車奔向山林,在美好的蟲鳴鳥叫聲中,享受自然的野菜、放山雞、竹筍湯。

對於平日生活緊張、時間安排緊湊的人,她表示,確實須放緩步調,慢慢地過生活。「臨床上看過很多認為『凡事非我不可』,或短時間期望完成許多事情的人,往往付出更多代價,甚至大病一場。」

她提及,若每天早晨起床後,即為自己及家人細心調製一杯果汁或精力湯,帶著欣賞的心情,一口一口啜飲,更能讓人從容面對生活的嚴苛挑戰;相對的,一起床就洗戰鬥臉、吃戰鬥餐,很容易使人疲憊而腳步沉重。

逃離繁忙的桃花源

意外帶動北部地區慢食風潮的「食養山房」負責人林炳輝,多年前依著理想,在新店烏來開設不提供菜單、隨主人創意烹調食物的「食養山房」,前3年慘澹經營,近3、4年,聞風而來的客人卻大排長龍,必須提早2、3個月才能訂到位子。

林炳輝發現,到「食養山房」的客人,大多是逃離繁忙都會區,追求安靜、靈性空間的文人雅士,置身孤枝搖曳、清泉飛漱的氛圍,忘懷現代人的庸庸碌碌,也訴盡「放慢」的真諦。

為了讓更多人全面地領略慢食創造的生活態度,以下將深入探訪四位不同領域的人,看他們如何透過慢食野趣、揮別過勞,涵養逆時間而行的人生觀!

有機飲食推手/何奕佳
熬一碗清如水卻甜到心坎的高湯

從美國留學歸國,全心推動有機、無毒飲食觀的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何奕佳說,父親曾因工作過勞而罹患肝疾,讓全家人心生警惕,從此聯手放慢工作腳步,改變飲食習慣,還特別聘請一位氣功老師,到家中指導全家人打坐練氣,舒緩累積在體內的壓力。

有感覺地吃一餐

她大力推動「樂活」、「慢食」的觀念,主張用餐不僅是吃飽,而是「有感覺地吃一頓飯」。甚至親自督導自家的有機農場,從開始栽種就求好不求快,讓種子慢慢發芽,從幼苗長成全株,不用化學肥料、殺蟲劑,採摘後簡單烹調,保留食物原味,接著和心愛的家人共享,慢慢品嚐食物的甜美滋味。

走過許多國家的她,最欣賞法國人用餐時,客人全程享受主廚尊重食物、重視所有用餐環節的細膩完美。她坦言,以台灣人目前的工作腳步,不可能天天過著法式生活,但至少可以「每隔一陣子,就來很有感覺地吃一餐!」

有時間守著,味道就是不一樣

平日工作忙碌,但下班回家,她會放著音樂,一邊料理晚餐,一邊跟老公聊天,用1個小時來烹調與共餐,享受真正放鬆、沉澱的時刻。

週末在家,她很樂意用無煙碳,升著小火慢烤腱子肉、秋刀魚,或在爐子前站好幾個小時,專心守著一鍋家常滷肉、滷蛋,或熬一碗清清如水卻甜到心裡的高湯。「同樣配方滷出來的東西,有時間守著,肉的質感會十分鮮嫩,蛋的味道裡外均勻。這和匆忙、草率製成的滷肉、滷蛋,外皮鹹、裡層淡而無味,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小小的火傳遞生命領悟

何奕佳指出,現代人唯有奉行「慢活」和「慢食」,才能從緊張壓力中釋放出來,過日子有滋味,吃東西有美味,不是腦子塞滿亂七八糟的思緒,手邊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吃東西食不知味、囫圇吞棗,回家後依然神經緊繃,夜難安枕。

她始終記得,從前過年過節,外公總在後院慢慢烤烏魚子給兒孫吃。外公坐在小板凳上,用小小的火,一邊翻動、一邊用小刷子將烏魚子刷上清酒。不管周圍一堆人已經被香味引誘得發饞流口水,他總是心無旁鶩、慢條斯理地,把「慢食的態度」與「重視生命價值的領悟」傳遞給兒孫。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