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治療肺阻塞多以新型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為主,然而,根據統計,近三成患者血液或痰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較多,較易急性惡化住院或死亡,必須靠吸入性類固醇治療反應較佳。利用引痰檢驗,分析痰液發炎細胞,可協助判斷患者嗜酸性白血球含量,讓醫師更精準地治療。68歲的周伯伯從18歲時開始抽菸,50年菸齡的他,常支氣管、扁桃腺反覆發炎,家人要他戒菸,他總當耳邊風。這一年來,三不五時咳嗽,愈咳愈厲害,常感到喘不過氣來,家人連忙帶他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肺阻塞惹的禍,必須立即治療,不然最後可能會呼吸衰竭。
如何讓肺阻塞
用藥更精準
治療肺阻塞患者,類固醇的用藥很重要,通常是以新型長效型支氣管擴張劑為主,如果患者反覆急性發作,醫師會考慮合併吸入性類固醇治療,臨床發現治療效果不錯。不過,據文獻研究發現,全球肺阻塞病患過度使用類固醇,1/3屬於濫用,也就是說,肺阻塞患者究竟要不要使用吸入性類固醇,一直是醫界探討重點。
為了瞭解氣喘、肺阻塞等慢性呼吸道發炎致病機轉、疾病嚴重度及不同藥物的治療效果,目前可以利用高張溶液引痰試驗,分析呼吸道發炎狀況,明確分析是否給予類固醇藥物治療。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主任彭殿王表示,傳統鑑別呼吸道發炎的細胞檢查是採用侵入性支氣管鏡,病患麻醉後,由口或鼻腔經聲門進入氣管切片,或是將無菌生理食鹽水灌入支氣管中,再回抽分析肺泡液體的各種發炎細胞的組成分布,觀察呼吸道發炎的變化,但是兩者皆有不可避免的危險性。經氣管切片有可能造成出血、缺氧,或因麻醉可能產生過敏性休克、呼吸抑制或血壓降低等風險;經鼻腔或口腔將食鹽水灌入支氣管的檢查法,則可能發生暫時性的菌血症或發燒,且步驟繁複。
另一種檢驗方法——「呼氣一氧化氮(NO)濃度(FeNO)」,非侵入性、安全、簡易,已證實一氧化氮的濃度高低與痰液中的嗜酸性白血球有正相關,對吸入性類固醇治療反應較佳,但是檢查價格約一千元,影響患者檢查意願。
因為傳統作法有其限制,因此臺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臨床呼吸生理科研發出創新的檢查法「高張溶液引痰試驗」,透過超音波震盪器將高張溶液轉化成微小分子,由病患吸入呼吸道藉此產生痰液,再經過處理程序將呼吸道發炎細胞與發炎介質分離,再加以測定分析,就可以了解呼吸道的發炎狀況及病理性變化。
如果痰液中的發炎細胞以嗜中性白血球為主,代表患者通常年紀較大、有抽菸病史、過敏成分低;如果痰液中以嗜伊紅性白血球為主,患者年紀通常較輕,而且有較嚴重的氣道過度反應。至於肺阻塞,若發炎細胞以嗜酸性白血球為主,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無疑是必要性輔助藥物,可以減少病患急性發作及改善生活品質。
彭殿王醫師表示,透過痰液處理及分析,可以提高用藥正確性。臺北榮總在過去12年來,已有近600名病例採用高張溶液引痰的檢查方式鑑別,獲得有效治療,並有多篇文章刊載國際性呼吸學門前五大期刊。目前的高張溶液引痰試驗與以往檢查比較,是一種非侵入性、步驟簡易的方法,期許未來能夠建立大型平台,將高張溶液引痰、一氧化氮吐氣試驗做推廣,了解不同表現,讓用藥更為精準,造福更多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