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地冒險運動家林義傑,從高中就養成洗冷水澡的習慣,讓他後來在零下40℃的南極冰原,身體能維持常溫而成功挑戰超級馬拉松。近年來,也愈來愈多人提倡洗冷水澡,說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養生,若想鍛鍊身體而改洗冷水,哪些細節不能大意?
冷水澡常被形容為「戰鬥澡」,意思是處於沒有熱水的克難環境、一種自我鍛鍊的快速洗法。不過,近年來愈來愈多人提倡冷水澡其實是「血管體操」,有增進體內血液循環、幫助消化等養生功能,透過正確的操作與適應,不論夏季還是冬季,都可以自然地洗冷水澡。
像超級馬拉松選手林義傑就是一例,他高中開始投入田徑運動,在教練建議下養成洗冷水澡的習慣,幫助身體產生反射作用,使得皮下血管收縮、防止體內熱量消散,這也讓他後來在零下40℃的南極極地時,能夠讓身體保持正常體溫而順利挑戰成功。
在當兵時培養洗冷水澡習慣的免疫學博士、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孫安迪表示,所謂冷水澡,是指「將身體浸入水溫低於25℃的水中,或以擦浴、淋浴方式,讓身體接受寒冷水溫。」
洗冷水
讓身體更適應溫度變化
「怕感冒」是許多人拒絕洗冷水澡的原因,不過,孫安迪指出,養成洗冷水澡習慣的人,耐寒能力強,反而不易感冒。主要是當冷水作用到皮膚,會引起皮膚血管劇烈收縮,使血液流向內臟或深部組織,增強新陳代謝,反而產熱量增加。雖然對於剛接觸冷水澡的人來說,因為皮膚溫度暫時降低而覺得冷,但經過1~2分鐘後全身血液重新分配,隨著血管重新擴張,皮膚顏色會由蒼白轉為緋紅,使得寒意消退而感覺溫暖舒適。
另外,冷水刺激也會促使人體耗熱增加,因為身體需要多吸收營養來促進產熱,使得胃腸功能活躍,改善消化吸收能力。孫安迪表示,常洗冷水的人,不但食慾旺盛且少有便祕。而且,冷水澡可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減緩腦細胞的衰老和死亡,經實驗證明,洗冷水澡對神經衰弱、頭痛、失眠,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儘管洗冷水的好處多,但孫安迪認為,洗冷水能養生的最大因素是「讓身體更適應外界的溫度變化」,較不易生病。可是他也提醒,「從未接觸過冷水澡的人,千萬別從冬季開始嘗試。」一方面身體還無法接受冷水刺激;另一方面,體溫易被外界低溫影響,可能影響健康。「最好趁夏季高溫,以量力而為的方式接觸冷水澡,再延伸到秋、冬季,如果感覺不適應,就不建議在冬季進行。」此外,即便可接受洗冷水澡,如果寒流來襲或當天身體較疲倦,仍應視情況調整為溫熱水。
洗冷水澡要循序漸進
先從四肢擦拭再沖淋
至於洗冷水澡的步驟,孫安迪強調「要循序漸進」,先用毛巾沾冷水擦拭身體,再進行沖淋。孫安迪建議從手臂、腿足等四肢開始沖淋,等身體較適應水溫,再沖淋胸部等軀體部分。
過程中如果持續覺得冷、頭昏或其他不適,應立即停止,盡快擦乾身體,不要硬撐,或先在四肢改沖溫熱水,等身體適應水溫,再用溫熱水沖身體後盡快擦乾。另外,在洗之前,可讓身體簡單動一動,尤其冬季,許多人本身活動量不夠,即使穿很多件衣服都嫌冷,因此,脫衣洗澡前可稍微熱身,讓身體產生點熱能。
假使習慣洗冷水澡且身體狀況不錯者,也可採用冷熱水交替的洗法,類似三溫暖,可刺激人體血管收縮,有利於提高身體的適應能力。如果想進行盆浴,應等全身沖淋完,再進行冷水盆浴,另外,泡澡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起身時趕快擦乾、迅速穿上厚衣物保暖。
心血管疾病或年長者
不建議洗冷水澡
並非人人都適合洗冷水,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陳潮宗認為,冷水澡是讓身體沒有疾病的人鍛鍊用的,對於有疾病者,應顧及鍛練過程中的刺激,是否對疾病控制造成影響。像高血壓患者,經冷水刺激後,血壓易升高;而心臟病患者可能加重心臟負擔,兩者都可能誘發嚴重心血管疾病的致命風險。再者,此類慢性病患多為老年人,免疫系統處於下降狀態,「此時鍛鍊洗冷水,未必有好效果。」
另外,陳潮宗也提醒,「喝酒、劇烈運動後不適合馬上洗冷水澡。」因為全身流汗發熱,使皮膚毛細孔全開,一旦遇到冷水會急速收縮,對身體衝擊太大。除此,剛吃飽也不適合馬上去洗澡,因為消化時血液集中在腸胃,若馬上洗冷水或熱水澡,血液又被帶往其他部位,會導致消化不良,最好間隔1小時後再洗。
淋雨後
能沖冷水澡嗎?
免疫學博士、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孫安迪表示,淋雨跟洗冷水澡不能畫上等號,因為淋雨會使身體(尤其頭部)瞬間降溫,通常還會伴隨吹風,時間久了易感冒。因此正確處理方式為趕快擦乾,這時洗熱水澡也可幫助身體快速恢復常溫。
感謝免疫學博士、台大醫院主治醫師孫安迪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