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統計,30歲以上婦女,平均每4人就有1位有尿失禁;所幸約有五到六成的病患,經過凱格爾運動訓練後,病情獲得改善。到底要怎麼正確用力,才能訓練到骨盆底肌肉,讓凱格爾運動發揮最好的改善漏尿效果?
今年60歲的阿娥,漏尿情況已經持續一陣子,因為漏尿情況太嚴重,身上常帶著不好聞的味道,以致她越來越不敢出門,只願意待在家裡,心情也越來越鬱悶。子女好說歹說才帶著她到婦女泌尿科看診。醫生檢查後發現,阿娥的會陰部長期受到漏尿刺激,造成外陰部濕疹、發炎,且合併尿道感染,假如早點就診,情況不會拖到這麼嚴重……
妳或者身邊的家人有跟阿娥類似的漏尿困擾嗎?女性漏尿該怎麼辦?這是年紀大會有的問題,看醫生也沒用,只能忍耐嗎?又或者你覺得看泌尿科好難為情,不知會做什麼檢查?以下報導告訴你尿失禁各種可能的狀況,幫你做好看診前的心理準備。
尿失禁問題多能治癒
隱忍是最下策
臺灣婦女泌尿科權威、新竹馬偕醫院院長蘇聰賢醫師表示,高齡的患者常因為心理障礙,對尿失禁的困擾羞於啟齒,更不願意看醫生,拖延求診時機,導致生活品質下降,到了不得不看醫生的時候,尿失禁的問題多已進一步發展成外陰搔癢、濕疹等狀況。
尿失禁患者約有三、四成都跟阿娥一樣屬於「應力性尿失禁」,肚子一用力就會漏尿,這是最常見的類型,病因多數是更年期之後骨盆底肌肉老化、支撐性不足。上述案例中的阿娥因長期漏尿,尿液刺激引起外陰炎,且合併尿道感染,因此蘇聰賢醫師先治療外陰跟膀胱的發炎,等復原後,再安排她接受尿動力學檢查,確診是重度的應力性尿失禁,於是安排手術,隔天就出院了,後續恢復良好,出門終於不必再包尿布。
受漏尿困擾的女性
僅有不到兩成願意就醫
奇美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醫師表示,30~60歲以上有26%的女性有尿失禁困擾,平均每4位就有1位,60歲以上則近四成,高達38%,住在安養機構的婦女更是每2位就有1位深受尿失禁困擾。
有尿失禁困擾的臺灣女性僅有不到兩成願意就醫。蘇聰賢醫師建議患者不要羞於啟齒,害怕看病而獨自承受身體、心理的困擾,及早求診,尿失禁是可以被治療的。就像身體的「小螺絲鬆脫」,只要患者願意配合檢查、治療、調整生活習慣,就能回復良好的生活品質。
治療尿失禁
先搞懂你是哪一型
蘇聰賢醫師表示,「膀胱是最不負責任的證人,各種不同疾病的症狀都是頻尿、急尿、尿失禁,因此要仔細檢查釐清病因」。治療的第一步是抽絲剝繭找出原因,才能對症處理。
膀胱跟尿道的主要功能是儲尿、排尿。儲存尿液時,膀胱肌肉放鬆,尿道收縮;解尿則相反,尿道放鬆,膀胱肌肉收縮。這兩個功能看似基本,但有很複雜的控制系統,包括神經、肌肉、膀胱的連鎖運作,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就會發生尿失禁的現象,也並非每一位尿失禁的病人都適合使用手術治療。
吳銘斌醫師表示,尿失禁患者可以分成幾大類:四成屬於應力性尿失禁、三成屬於急迫性尿失禁、兩成屬於混合型尿失禁、其他原因占一成。其他原因包括泌尿道感染所導致的暫時性尿失禁、脊髓損傷所導致的漫溢性尿失禁、廔管穿洞等。
蘇聰賢醫師表示,有些人因為生產關係或工作長期習慣性憋尿,久而久之造成膀胱功能失調,平常該關緊時卻關不緊,要解尿又不順暢,造成漏尿或小便困難。整體來說,還是以應力性和急迫性,或者兩者皆有的混合型最為常見,總計高達九成。簡述原因及治療方式如下:
■應力性尿失禁:是骨盆底肌肉因老化或受傷導致支撐力不足,其中以生產外傷最常見。治療方式是加強訓練骨盆底肌肉,嚴重者需要手術。
■急迫性尿失禁:是因患者無法用自主意志控制逼尿肌,逼尿肌產生不自主地收縮,簡單來說沒辦法憋尿,導致急尿、頻尿、夜尿。這類患者需要靠藥物,配合行為療法治療。
尿失禁如何診斷?
一般而言,初診到確診需要多少時間?吳銘斌醫師表示,「會盡量縮短看診流程,病患第一次就診需要填寫詳細問卷,診間再做病史詢問以及視情況內診。第二次會視情況安排尿動力學檢查,大多數患者在第二次就診就能夠確診,並且開始治療。
醫師會看患者個別情況,決定是否安排「尿動力學檢查」。這是尿失禁所有檢查中最重要的項目。什麼是「尿動力學檢查」?它能夠透過尿流速、尿道壓力、以及膀胱容積的壓力來判斷膀胱儲尿、排尿、漏尿的情形。檢查前一小時,病患要喝500c.c.開水,等到尿急時開始檢查,置入細導尿管和壓力導管,記錄排尿時的膀胱壓跟腹壓。在檢查的一小時,需好好地配合醫謢人員的指示,放鬆心情,忍受輕微的不適感。這是為了回到良好的生活品質,不用再提心吊膽或是穿尿布出門。
尿失禁能預防
保養重點看這裡
不到30歲的佩佩患有中度尿失禁,在醫護人員協助訓練骨盆底肌肉後,狀況改善,一段時間沒有回診,沒想到再度就診時,竟整個人暴瘦,原來佩佩因為離婚後,情緒低落、食慾不振,體重往下直直落,整個人的肌肉量也縮減許多,骨盆底肌肉因此受到影響,尿失禁的狀況不但復發,還更嚴重。
蘇聰賢醫師表示,突然暴肥、暴瘦,都可能導致尿失禁。尿失禁跟許多疾病一樣,預防勝於治療。「女生要多愛自己。」他觀察臺灣婦女確實比較辛苦,尤其勞動階級的人數也很多,建議應避免常常需要爆發力、提重物的工作,以免肌肉受傷。
此外,女性生產時要注意配合醫生指示用力、放鬆、深呼吸的時機,避免在子宮頸還沒全開就用力,嬰兒連帶子宮一起被擠下來,肌肉當然會受傷,甚至有骨盆器官脫垂現象。坐月子期間讓骨盆好好恢復,三個月內不要做粗重工作,動作盡量慢半拍,再配合做凱格爾運動訓練骨盆底肌肉。
預防尿失禁,從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開始。就像健身鍛鍊背肌、腹肌一樣,鍛鍊骨盆底肌肉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凱格爾運動。雖然不像鍛鍊某些肌肉可以有人魚線等外顯的成果,但對於女性更年期後的生活品質,卻非常地重要。
跟尿失禁說Bye-bye
每天3分鐘,鍛鍊骨盆底肌肉
奇美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吳銘斌表示,研究指出,大約五成到六成的尿失禁病患,在進行凱格爾運動後,病情可獲得改善,其中大約35%的患者可以靠凱格爾運動治癒尿失禁。一般女性也可以學習簡單的方式來鍛鍊骨盆底肌肉,防範於未然。
第1招》
認識骨盆底結構
找到你的恥骨肌
人體骨盆底有三個系統,膀胱、尿道在前,子宮、陰道居中,直腸、肛門在後。骨盆底的骨頭結構由恥骨、盤骨跟坐骨構成,之外有肌鍵、肌膜、肌肉,主要的肌群叫提肛肌,由三組肌肉構成。這些肌肉相關組織像吊床一樣支撐膀胱跟尿道。而凱格爾運動主要鍛鍊的部位是恥骨肌,是恥骨到尾骨中間的肌肉。
吳銘斌醫師表示,訓練骨盆底肌肉就好像運動員在訓練肌肉一樣,必須先找到正確的發力位置,體會到肌肉發力的感受度,才能準確地訓練到目標肌肉部位。
第2招》
主動式練習
訓練骨盆底肌肉
骨盆底肌肉可透過主動或被動式訓練,主動式訓練改善應力性尿失禁的效果較好。最推薦的主動式訓練是凱格爾運動,一組訓練期是3個月。以中度尿失禁患者來說,一天做3次,每次做20下,可訓練恥骨肌收縮、放鬆。被動式訓練則是指用高頻電流50HZ刺激骨盆底肌肉收縮。
練凱格爾運動,一開始抓不到正確的用力位置,可以試著在解尿時憋尿1、2次,阻斷尿液,藉此幫助自己抓到正確的肌肉運動部位。吳銘斌醫師特別提醒,中斷尿液並不是例行性動作,有些病人誤以為每次小便都需要中途憋尿,這是錯誤的觀念。
一般人並不知道恥骨尾肌到底在什麼地方,醫護人員也很難實際指出位置,有些醫護人員為了幫助患者找到正確發力位置,會把手指放到病患的陰道中,再請患者做凱格爾運動。此外,對於願意積極治療的患者,可以配合生理回饋的設備,兩組感應貼片分別貼在下腹跟會陰的皮膚,以偵測肌肉的收縮,病患可以從動畫影像上看到,恥骨尾肌是否正在進行收縮運動。這些方式都是用來輔助病患瞭解凱格爾運動的原理,以便病人可以在家中自行訓練。
第3招》
掂腳、橋式來輔助
吳銘斌醫師建議女性,可以透過明顯可見的外在動作來輔助訓練,站著做的時候可以掂起腳尖,在收縮骨盆底肌肉時掂腳,更容易感受到恥骨肌的運動。平躺的時候則可以做橋式,雙腳膝蓋彎曲,用腳的力量把腰往上頂,同時收縮骨盆底肌肉。
每天花不超過3分鐘的時間鍛鍊骨盆底肌肉,零花費、坐在辦公椅上也可做,可為更年期後的自己多儲蓄一點肌力,是最聰明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