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退休準備 活用保險規劃人生

活用保險規劃人生

出處/ 2007年12月號/第25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799
收藏 瀏覽數 : 3799
活用保險規劃人生

人的一生中,有3件事是無法預知的,何時會生病?何時會發生意外?何時會死亡?若這些事不小心發生,怎麼做才能保障自己與家人的未來?目前國人的保險投保率已高達175%,平均每人有近2張保單,但根據保險公司調查,台灣仍有1,250萬人認為自己的保障不足,還想再投保。

舉例來說,W先生在30歲結婚,婚後2年生了一個孩子,希望能買一幢30坪,約900萬元的房子供一家3口居住,眼看子女教育基金、房貸支出都是肩上責任,但天有不測風雲,萬一哪天自己生病無法工作,或發生意外離開人世,難道繳不起房貸的房子要拍賣?孩子不唸書要去當童工嗎?到底W先生在保險上,該如何規劃,才能保障自己與親人的未來?

 

若手頭緊
不妨考慮「定期型壽險」

一般人的保險組合,通常是以「終身型壽險」作為主險,再附加「定期型的醫療險、意外險」等。南山人壽理財規劃師蔡聖裕指出,傳統的終身型壽險主要功能是在身故後,受益人才可獲得理賠,即使現在有所謂的「生前給付」,也要經醫師診斷僅餘6個月左右的生命,才能請領。

因此,購買「終身型壽險」要先思考的是,你希望留多少錢給子女,或是有龐大資產者,想運用保險的避稅功能把錢留給子女,否則,他建議經濟壓力大者,可選擇保費較低的「定期型壽險」。

因人生中,最大的責任階段是在35~55歲,這段期間,子女還小,加上房貸未繳清,若發生意外,不能不考慮家庭的需求;等到55歲後,房貸已繳完,子女也超過20歲,我們對家庭的責任也逐漸減輕,這時保障就不需那麼多!畢竟終身型壽險的保費比定期型壽險貴10倍左右。

即使以保費較低的定期型壽險來計算,蔡聖裕也不主張,保戶要保到家庭年收入的10倍,如此之多。事實上,許多人在思考保險需求時,是以「家庭收入突然中斷,至少還有5年的生活費能緩衝」這樣的概念來規劃定期型壽險的保額。

不想醫療保障75歲後就消失
建議考慮「終身型醫療險」

針對醫療需求,蔡聖裕則主張,若經濟狀況許可,建議購買保費較貴的「終身型醫療險」,畢竟現代人的壽命增長,「一般保險公司所銷售的定期型醫療險大概保障只到75歲上下,而現在的健保有許多部分不給付,為了老年的醫療需求,終身醫療還是好一點。」

針對這種情況,蔡聖裕建議,W先生可購買3個定期型壽險,配置如下:在30~50歲,買20年期500萬的定期壽險,51~65歲,買15年期300萬的定期壽險,另外在家庭責任最沈重的35~55歲間,加一個20年期300萬的定期壽險;如此一來,保障的總額隨著家庭責任的增加而增多,再依責任的減少而遞減,呈現一個金字塔狀,相應的保費也隨之調整。

在醫療需求上,由於終身型醫療險的保費較高,故蔡聖裕建議經濟負擔重者,可分次購買2個小額的終身型醫療險,如:先在30歲時購買一個保額50萬元,20年繳費期的終身型醫療險,等到經濟情況較寬裕,也就是約45歲時,再增購一個50萬元20年繳費期的終身型醫療險,這樣到了65歲,健康狀況愈走下坡,愈需要醫療保健的需求時,就擁有100萬額度的終身醫療險,以補充年老後的醫療開支。

在保額分配上,丈夫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所以主要保險可集中在丈夫身上;至於妻子與子女的保額,由於非家中經濟主要來源,故不需要那麼多,可由妻子的薪水支應。要注意的是,終身型保險切忌中斷繳費,故一開始規劃保險支出時,就需衡量自身未來20年的繳費能力,唯有持續保險,直到期滿,保障才能完整。

壽險總額保多少才夠?

保險界有所謂的「雙十定律」,也就是保險費用占家庭年收入的10%,但總保額為家庭年收入的10倍。以年收入150萬元的雙薪家庭而言,每年的保費約15萬元,足以規劃出一家3口所需的定期壽險、醫療保險等基本保障,但南山人壽理財規劃師蔡聖裕不諱言,「若總保額要達到1,500萬元,每年所支出保費相當驚人!很多家庭負擔不起。」因此,保險界也提出所謂的「家庭需要法」與「生命價值法」,提供客戶參考其保險規劃。

「家庭需要法」:指的是一個人死亡,家人欲維持其生活水準所需要的費用。
「生命價值法」計算方式:(個人年收入—個人年支出)X(預定工作退休年齡—目前年齡)=應投保的總金額。也就是你的壽險總額。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