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出處/ 2008年9月號/第264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199
收藏 瀏覽數 : 3199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身為親人需耐心的付出,若多汲取照護經驗,透過一點一滴的真情互動,消失的記憶也能找回似曾相識的悸動……


「要去公園迄逃(台語)囉。」每天清晨6點,歐建榮會帶失智的母親去公園散步,這是母親最期待的活動。雖然母親與人閒聊,偶爾還會忘記建榮是她兒子,只以「照顧我的人」稱之,但看著媽媽狀態穩定、過得快樂,建榮認為這是身為子女最大的安慰。

車禍腦傷造成母親失智
培養自理能力以減少顧慮

歐建榮的媽媽數年前經歷一場車禍,雖幸運撿回命,但體力及認知功能都大大退步,腦傷也讓她罹患失智症,喪失生活的自理能力。2年前歐建榮與太太自公職退休,50多歲的他們考量尚有時間與體力,決定把媽媽接來台北親自照料。

對歐建榮來說,為母親特別烹調飲食、或處理排泄穢物並非難事,最令他困擾的是她的脾氣,「之前媽媽無法自行上廁所,為了怕她半夜如廁跌倒,睡前我們幫她包成人尿布,並將房門反鎖,但她無法體會用意,常半夜起來用手撞門,以不曾有過的口吻怒斥我,甚至揚言不如去死。」這也讓他處於緊繃狀態,不只睡不好,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壓力,甚至暴瘦6公斤。

他曾與兄弟們商量將媽媽送到專業機構,但她非常排斥,甚至產生「被拋棄」的念頭。歐建榮思索,自己還年輕,且媽媽是自己的,送出去也不安心。後來,在太太建議下,他改變與母親的相處模式,他說,「因為對她無法放心,總有諸多限制;換個角度,若讓她更有能力,就無須如此顧慮。」於是他從飲食、運動改善媽媽的體力,漸漸她的作息可配合建榮,上廁所也有能力自理。

失智者仍保有學習力
能敏銳感受旁人情緒

不過,媽媽變得「強壯」也令歐建榮苦惱,尤其連日陰雨導致無法外出,她會「盧」著想出門。他也理出心得,「別以為失智患者沒有觀察力,他們會偷偷學習。」像家裡的門鎖有分段,母親平時有意無意去把玩,不曾打開過,或許觀察久了,有天清晨竟自己打開門走出去,幸好沒走遠,嚇得建榮趕緊換成反鎖的鎖頭,並將鑰匙收好,以免再度上演走失記。

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表示,失智患者的認知功能雖慢慢退化,但仍保有學習力。例如:養護中心需刷卡才能啟用電梯,曾有患者拿紙做成一張卡去嘗試,可見他們雖然近期記憶短暫而缺乏,但旁人的所作所為都看在眼底,也可敏銳地感受旁人的情緒,因此照顧者的態度若讓他感到安全,較不會出現混亂狀況。

失智老伴自尊強
「全職秘書」聰明協助

「至今都沒讓他知道自己得了失智症」,66歲的陳花容看著躺在床上重度失智的先生,眼底盡是疼惜。她每天都到養護中心幫先生餵食、拍背,她說,「雖然他現在無法言語,但我知道他每天都在等我來,很慶幸他沒忘記我。」

陳花容是護理人員,7年前發現先生出現情緒不穩、時空混淆等異常行為,趕緊找醫師詳細檢查,確認得了「阿茲海默症」。知道先生自尊心強,她沒因疾病就限制他不准做這、不准做那,而是換個方式告訴他:「我退休當你的全職祕書,有什麼事就交代我處理。」

因此,先生每天8點要看股市,她跟著前往;當他記錯號碼而打錯電話,她也佯裝打去電信局要求改善,不讓他因能力變差而產生挫折感。由於發現得早,先生很多功能尚維持,所以去醫院檢測時,總聽到先生抱怨心理師:「為何把我當小孩,一直問我100減7是多少?」

其實,不只生病的當事人會否認自己失智,陳花容指出,若非直接照顧的家人,在有限的相處,也覺察不出當事人有失智問題。她兒子也曾誤解陳花容想將丈夫送至日間照護中心,是不想照顧他,直到親自陪他一星期,才瞭解父親真的病了。

體力精神難負荷
求助專業減壓力

隨著功能逐漸退化,先生變得不愛出門,為了讓他繼續激盪與訓練腦力,陳花容帶他去日間照護中心,半哄半騙地說,「我們規劃好退休後要當志工」,才讓先生願意前往。然而,一次因菜渣引起吸入性肺炎,先生退化得更嚴重,行動不便、清潔無法自理、情緒更不受控制,陳花容形容每次與先生溝通,都得經過一翻搏鬥,常常兩人一起摔倒在地。

陳花容曾下定決心,要親自照顧先生直到永遠,但她逐漸發現能力不足。除了常想掉淚的憂鬱傾向,腰椎也因常要拉先生導致滑脫,行走都會感覺疼痛,所以包括兒女及日照中心的人都勸她:該是時候送到養護中心,她才含淚答應。這項決定對有些年紀的她,減輕不少體力與精神負擔。現在除了定時陪老伴,也開始規劃自己的生活,包括與好友旅遊,或擔任志工分享照護經驗。

6大照護問題
專家傳授處理撇步

接觸過600多名失智個案,王寶英指出,退化性失智症是無法復原的疾病,只會隨時間持續退化,若有其他疾病導致身體不舒服,原本的行為問題都會加重,若家屬對疾病沒有認識,就會產生錯誤期待和挫折感。她分享家屬照顧時常見的6大問題與處理撇步:

1. 失智者逐漸不認得家人,如何應對?
當失智病情進入重度,退化會讓他們的認知功能大打折扣,尤其記不住近期的事,反而記得過去的零星片段。不妨多跟他談談過去,特別是愉快的經驗,有利彼此建立關係。

2. 怎麼幫失智者,對方不會認為被當小孩而反感?
俗云「返老還童」,但千萬別把失智長輩當小孩對待。雖然他們行為能力不如以往,可是仍有自己的做事模式,跟懵懂的小孩不同,太貿然介入會令他們反感,最好先詢問:是否需要幫忙?徵得同意再協助。

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溝通方式也有所不同。對初期患者,問話可以長一點,並給他一點選擇性;對中期患者,語句要簡潔清楚,最好只讓他回答「Yes」或「No」;對重度患者,已經不是言語可表達,協助時多一點笑臉、動作別太大。

3. 失智者常發生大小便失禁,如何處理?
大小便失禁並非失智者所願,他們面對自己失禁的窘境多半很不自在。家屬處理污穢物時要多些耐心、減少責備,可協助失智者建立規律的作息,藉此改善問題,例如:讓他定時去上廁所,調整給水頻率與數量等。

4. 失智者疑神疑鬼,怎麼回應?
當失智者出現疑神疑鬼等精神異常行為,應與醫師討論,藉由藥物緩解,不過,服藥難免有副作用,為了讓藥物的使用與劑量適合患者,家屬平日應記錄患者用藥反應,供醫師參考。

5. 如何跟失智者說「不」,而不會引起情緒反彈?
照顧失智者得抱持「彈性要夠大,想法可轉換」的態度,當他想做某件事,在安全的情況,不妨順著他,別用自己的標準去限制,可是,若無法如他的意,除了委婉勸退,最好找替代方式轉移其注意力。

6. 怎麼面對他人異樣眼光?
仍有不少家屬擔心被人知道家中有失智症患者,除了有賴更全面的宣導,也鼓勵多參加家屬團體,會發現自己並不孤單,並從中獲得他人的寶貴經驗。


照護失智者
別讓他們跌倒或走失

家有失智者,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提醒,在日常起居上,家屬要注意以下重點。

1. 避免失智者跌倒
走道保持通暢、光線充足,尤其「浴室、臥房」是最易跌倒處,要有止滑設備。她也強調,避免跌倒的最好作法是「讓失智患者多動」,肌肉力量才夠。因此,若室內空間大,不妨設計不同的地板顏色,規劃遊走空間;平時也可帶患者出去散步、接受日曬,同時可改善日夜顛倒的習慣。

2. 避免失智者走失
最簡單方式是鎖門,但可能造成有些患者想衝出門,王寶英建議利用屏風等遮蔽,讓患者不會直接看到門;另外,也可裝設提醒裝置,一旦患者打開門,家屬能藉聲音提醒,以爭取時間補救。

至於預防走失的方法,包括戴手鍊、衣服繡名字、繡電話等都有助識別,平時也可多敦親睦鄰,也許找人能發揮功效;除此,不少走失患者前往的目的地,與過去生活經驗有關,不妨記錄下來作為日後不備之需的參考。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失智患者的家屬多少會經歷精神與心理壓力負荷極大的階段,聖若瑟失智老人養護中心主任王寶英表示,不少家屬因此罹患憂鬱症,尤其是一人扛起照顧責任者,更是高危險群,建議從以下方向來爭取外界援助。

1.照顧失智症者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退化性失智症有不可逆的特性,容易讓照顧者挫折,因此對疾病有正確的認知、多參與相關的家屬支持團體,不僅能抒發心情,更可獲得他人寶貴的經驗。

2.透過網路搜尋「失智症」相關單位
例如:「台灣長期照護專業協會」針對全台機構進行評鑑、並建有資源網;「康泰基金會」、「失智症協會」等單位也常辦理相關講座與課程;縣市政府也設有「長期照護中心」可作為第一線諮詢窗口。

3.多利用專業服務中心
對於功能還健全的初期失智患者,家屬別忽略他們的社交需求,可多使用日間照顧中心或社區關懷據點等專業性服務,讓他們接受團體活動的刺激,生活更有品質,照顧者也得以獲得喘息。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