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治療與用藥 降低膽固醇,對抗高血脂,減少中風、腦出血、心肌梗塞

降低膽固醇,對抗高血脂,減少中風、腦出血、心肌梗塞

出處/ 2002年6月號/第19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580
收藏 瀏覽數 : 3580
降低膽固醇,對抗高血脂,減少中風、腦出血、心肌梗塞

悄無聲息的高血脂症,是動脈硬化的主因,一旦發作,可能導致中風、腦出血、心肌梗塞等致命危險。一般民眾都知道高血壓的定義與危險性,卻鮮少有人能清楚地說出什麼是高血脂?高血脂會對身體健康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與危機?

其實,所謂的高血脂症,指的是血液中的膽固醇、三酸甘油酯增加;不論是高膽固醇血症或是高三酸甘油酯症或是二者合併,都稱之為「血脂異常」。由於血脂異常在初期並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民眾通常是透過健康檢查中的血液常規檢查才了解自己是否血脂異常;然而,血脂異常是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不但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而且會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等致命的危險。

特別是近年來國人生活水準提高,往往在飲食中攝取了過高的蛋白質與油脂,導致血脂異常的人數在 20年之內成長了將近 4倍!根據保守估計,台灣的成人當中每 5個人可能就有一個人有血脂異常的問題。

解讀高血脂

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二科主任程文俊表示,造成高血脂的因素很多:家族遺傳、體質、飲食習慣、抽煙、肥胖或是疾病等都可能造成血脂異常;在疾病因素中,包括甲狀腺機能低下、糖尿病、腎衰竭等等;而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當中,包括腦中風、心臟病、糖尿病、腎臟病與高血壓等,都和血脂異常有密切的關係!

然而,國人對於高血脂的觀念卻明顯不足,以至於忽略日常保養的重要性。事實上,血脂中包含了膽固醇、三酸甘油酯、磷脂質等,這些血脂都屬於脂溶性,必須與血漿蛋白結合成脂蛋白,之後藉由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

脂蛋白又包含三類:極低密度脂蛋白( 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其中低密度脂蛋白( LDL)即是俗稱的「壞的膽固醇」,血液中 60.70%的膽固醇是由低密度脂蛋白攜帶,將膽固醇由肝臟帶到周邊組織的血管內堆積;而高密度脂蛋白( HDL)被稱為「好的膽固醇」,人體血液中20.30%的膽固醇是由高密度脂蛋白運送,將堆積在周邊組織中的膽固醇帶回肝臟代謝,如果身體內好的膽固醇( HDL)高於壞的膽固醇( LDL),體內總膽固醇濃度就會比較低,發生心臟疾病及高血脂的機率愈低;相反地,如果體內 LDL高過 HDL,必定導致身體總膽固醇的濃度增加,容易引發心臟病及高血脂的症狀。

身體內理想的總膽固醇濃度應低於國人的飲食習慣往往攝取了過高的蛋白質與油脂,可能導致血脂異常。200mg/dl(毫克 /100㏄);當濃度大於 200 mg/dl時,膽固醇會堆積在血管內,導致血管阻塞、硬化,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提前預防,不跟疾病打仗!

如何才能降低膽固醇?目前以藥物治療配合飲食控制及運動,被認為是控制膽固醇成效最好的方法。程文俊表示,預防高血脂症要從年輕時開始,因為這是一種漸進的潛在危機;高血脂症在臨床上沒有症狀,潛藏十幾、二十年的危險因子一旦發作,可能導致腦中風、腦出血、心肌梗塞等嚴重疾病;程文俊特別提醒,凡是肥胖、吸菸、高血壓患者、高密度脂蛋白( HDL)過低的人,都屬於高危險群,需提高警覺。

至於預防高血脂最好的方法,是從健康檢查、飲食控制及運動三方面著手。程文俊表示,國人對高血脂症的警覺心不夠,除了因高血脂症無明顯症狀之外,民眾未養成健康檢查的習慣,也是一大原因;程文俊建議, 20歲以上的民眾應每 5年做一次常規性的健康檢查, 40歲以上者應 1.2年做一次,了解脂蛋白的狀況。

飲食方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楊淑慧表示,維持正常體重,控制熱量、碳水化合物及單醣類(甜點、飲料)的攝取,多吃高纖維的新鮮蔬果、深海魚類(含有豐富的 W-3脂肪酸,可改變血液中脂量型態,增加好的膽固醇)等;生活型態上,不吸菸、少喝酒、運動習慣的培養及壓力的紓解都是高血脂患者的保健之道。程文俊也表示,醫師會整體評估病患的需要,從減重、飲食控制雙管齊下,觀察脂蛋白的數值,必要時使用藥物控制,基本上都能獲得安全、良好的成效;但是高血脂症患者一定要定期抽血追蹤,民眾若能建立對高血脂的正確觀念,就是最好的預防之道。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