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雲門教室 如何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

如何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撰文/
瀏覽數 : 10512
收藏 瀏覽數 : 10512
如何用心傾聽身體的聲音

我們耳朵幾乎沒有休息,一直在聆聽「聲音」。一天早晨起來,或許是被蟲鳴鳥叫聲叫醒,但最有可能是惱人的鬧鐘聲。整裝出門,公車、大客車駛過的聲音,塞車車陣中不耐煩的喇叭聲,進到辦公室,同事討論的聲音、客人來電的電話響此起彼落。下班回到家,打開電視,24小時不停播的各種新聞媒體、談話性節目喋喋不休。


每天,我們接收到的聲音好多,儘管各種聲音百家爭鳴,但聲音專家Julian Treasure在TED的演說中卻直指:「我們正在失去傾聽的能力。」
什麼是傾聽?他簡單定義為「從聲音中找出意義」。根據統計,在人類溝通行為中,有60%的比例在傾聽,但聽到的內容中只有25%被保留下來,而且這樣的情況正在逐漸加劇。


四面八方來的繁雜聲音,讓人無法靜心思考
Julian Treasure分析人們失去傾聽能力的理由是「聲音太多」,環境周遭隨時充斥著聲音與資訊,聲音資訊太雜亂,會讓人感到不耐煩,沒有人願意多聽,於是只願意摘取某些片段。當然,被聽見的片段往往是大聲的、嘈雜的。久而久之,安靜,含蓄,低調的事情很難被注意到,而人的感官也越來越麻木,斷章取義成為溝通的常態,他強調:「這樣的結果是很嚴重的。」
的確,大腦神經科學家們累積多年研究結果發現,當生活中感覺煩躁時,並塞滿各種資訊、待辦事項,大腦就會自然採取過去最習慣的模式來處理外界訊息,因為這是最不耗能的方式,也是身體的本能反應。
如此一來,卻會使得大腦神經元突觸不再生長,思考方式慢慢僵化,各種感官隨之封閉,因而造成專注力、記憶力跟聯想力下降。而且經常覺得腦子像是隨時繃緊的發條,不僅無法思考及學習,甚至連理解身邊的人事物都有困難。


尋回專注能力,傾聽身體聲音
這幾年臺灣興起運動風,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運動能夠活化大腦,增進思考能力,讓思緒恢復清晰。臺灣體研湯岫璇老師在長期教學經驗中觀察到,在現代生活中,很多人都已經失去專注能力,就連安靜下來慢慢感受呼吸都很難,「很多人以為運動就是拚命動,拚命流汗,不斷追求刺激感,」她說:「但運動不是那樣的概念。」
教授Pilates(彼拉提斯)與Gyrotonic(螺旋律動)多年的岫璇老師指出,運動不只是流汗、做高難度動作或不斷挑戰極限,而是一個整合身心靈的概念,「身體的姿勢,體態與情緒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運動時,心必須進到身體裡面,」她強調:「如果學會與身體溝通,身體就會以正面的能量回饋你。」
正面的能量包括各種感知的恢復,也包括重新找回專注力,感受內在自我與外在世界的能力。過去很多人運動只談消耗的卡路里,鍛鍊肌肉的位置,肌耐力等「科學的」數據。但隨著對於身體更深入的研究與認識,21世紀的運動研究發現,身體是心的反射,心是身體的主宰。這個對運動的重新定義,開啟了對於身體的新視野。


不只用耳聽,開啟所有覺察力

運動,不再只是加速的心跳與狂飆的汗水,而是身心靈的全然專注,也是開啟內在覺察力的開關。至此,也會發現其實「傾聽」並不受限於聽覺,而是專注的觀察,感受與體驗。
傾聽,也不只是聽外面的聲音,更需要先向內聽,傾聽自己當下的感受與知覺。如果能將「傾聽」從聽覺延伸到各種感官,不但讓感官知覺的能力更均衡,敏銳,還可以提升自我內在的覺察力,強化與面對處理各種人際關係。當不再受限於忙碌喧囂的外在限制時,傾聽將會讓人再次認識自己,也能以全新的視野傾聽身邊的一切。擴大生命視野,聽見全新世界
那麼,究竟要如何學會傾聽?Julian Treasure說首先要學會沉默,時間不必長,只需要3分鐘,專注聆聽「靜」的聲音。鋼琴家李明蒨也曾經出功課給一位高中生,要他去聽「植物的歌聲」,這孩子幾經摸索,終於感受到坐在山林樹木間,安靜時腦中浮現出來的音樂,李明蒨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很多天賦,讓自己靜下來,就能浮現出來。」
唯有安靜才能專注,而專注時才能真正「聽見」我們生命中重要的意義。如同Julian Treasure所說的,想要充分體會生命,必須透過傾聽來連接在我們身邊的時間與空間,連接人與人的彼此理解及包容。
如同臺灣知名的野地錄音師范欽慧所說:「當你聽見的聲音愈多,你感受到的空間也就不一樣,連帶的,你觀看的角度也開始和別人不一樣。」細心傾聽,將會看到世界的嶄新座標。

關鍵字: 傾聽身體的聲音聆聽靜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