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便祕原因大不同?
理想排便狀況是每天有進食就要排便,但依照個人進食量、腸道運作狀況不同,排便習慣會不太一樣。因此,一天排便1~3次,或3天1次在生理上還算正常範圍。若超過3天才排便1次、解便常感到困難、必須花費很大力氣才能解便,但糞便形狀是正常的長條型時,叫做「排便困難」,通常只要改善飲食,並培養良好的排便習慣就能改善。(延伸閱讀:吃對益生菌,該注意的5件事!如何DIY自製優格?)
邱展賢醫師補充,一般而言,女性和男性病患的便祕情況不同。女性常見的便祕情況是吃得太少、太精緻,喜愛吃精緻澱粉,如麵包、蛋糕,或為了減肥不攝取油脂,導致大腸內沒有足夠的潤滑及糞便量,所以不容易有便意;時間久了,糞便就會形成小顆的硬球,甚至超過一星期無法解便,上述小慧的案例就是如此。反觀男生多半吃得多,但因為忙或沒時間解便,忍住便意,最後乾硬的糞便卡在肛門口,造成排便困難或便祕的情況。(延伸閱讀:若元錠、表飛鳴、愛表斯、綠藻錠,熱門整腸保健品大比拚 )
如果每天都正常排便,代表沒有宿便嗎?對此,邱展賢醫師說,就算每天排便,也不一定每次都排得乾淨,就像擠牙膏一樣,每天都要將大便完全解乾淨是不太可能的,若每次剩得太多,累積久了也可能形成宿便。基本上,只要有固定排便,糞便形狀、顏色也都正常,呈現棕黃色香蕉狀,就不用太過擔心。
「宿便每一個人都有,有宿便不代表腸胃不健康!」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李宗熙解釋,大便在大腸內形成後,不會馬上被排出,而是累積到一定量後,才會引發便意,進而排出。可將大腸看做一條水管,大腸內全部的糞便不會一次排出,新形成的糞便會將原本的向前推,留在腸道內的糞便,下次排便時會一併排出。因此,大便形成後停留在體內幾天是正常的,不必過於擔心宿便的問題。
宿便的堆積無聲無息,不禁讓人擔心,該如何判斷宿便已累積過多?邱展賢醫師說,腸道內累積過多糞便時,頂多出現飽脹和排氣變多、氣味重,但無法順利解便的症狀,盡快解便比判斷有無宿便更重要。(延伸閱讀:別依賴酵素、益生菌!4個好習慣遠離便祕)
若腸道堆積過多宿便,有些人會出現腸胃絞痛的情況,李宗熙醫師解釋,這是因為腸子內的糞便水分被越吸越乾,腸道需要花更大力氣蠕動才能將糞便向前推擠,因而造成短暫腸胃絞痛的症狀。(延伸閱讀:胃脹氣好難過,怎麼搞定?)
比較容易自我判斷腸道健康的方法,是觀察糞便外觀。邱展賢醫師提到,棕黃色到深黃色的香蕉狀大便是最健康的,有些人的糞便稍微深棕色,這不用太過緊張,通常綠色或深色蔬菜吃較多的人,糞便顏色會較深。若消化不良,可能會出現淺黃色,偶爾帶一些綠色的糞便,這可能是消化能力稍差,排出的膽汁較多,不用太過擔心。不過,倘若大便帶血變深、或大便顏色很淡,出現淡黃甚至白色,便需提高警覺。
若大便突然變細長型、或突然出現解便困難、大便帶血的情況也要注意,可能是息肉或腫瘤導致腸道出血及阻塞。雖然臨床上大便帶血的情況,多是痔瘡破裂所致,但排除痔瘡問題,就可能是腸內有腫瘤、潰瘍或發炎,只要連續多天排便都帶血,或排出較深紅色的血及血塊,建議盡快找醫師檢查。 (延伸閱讀:及早發現大腸癌,4大篩檢法比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