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營養資訊 調查:國人飲食不均衡,有四不足、三超過

調查:國人飲食不均衡,有四不足、三超過

出處/ 2018年6月號/第37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9371
收藏 瀏覽數 : 9371
調查:國人飲食不均衡,有四不足、三超過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風行不同的新飲食法,例如燃脂飲食、生酮飲食等;其實回歸基礎之道,維持健康就是做到「均衡飲食」,即每日飲食從六大類食物中,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多樣化、足量的攝取身體所需的每種營養素,且吃入與消耗的熱量達到平衡。但依據國民健康署2013~2016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發現,臺灣19~64歲成人有極高比例在攝取六大類食物未達到均衡飲食,包含:

四不足

86%成人每日蔬菜攝取不足3份。

86%成人每日水果攝取不足2份。

99.8%成人每日平均乳品攝取不足1.5杯。

91%成人每日堅果種子攝取不足1份。
 

三超過(以每日需求熱量2000大卡之六大類飲食建議量估算)

53%成人每日平均豆魚蛋肉攝取超過建議量6份。

49%成人每日全穀雜糧攝取超過建議量3碗。

39%成人每日油脂類攝取超過建議量5茶匙。
 

2018年新版「每日飲食指南」
提倡均衡飲食更健康

許多國家都會根據國民的飲食習慣與營養狀況等,訂定適合自己國人的飲食建議;而臺灣國民健康署亦有訂定「每日飲食指南」,以培養民眾建立正確的健康飲食觀念、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型態、均衡攝取各類有益健康的食物,進而降低肥胖盛行率及慢性疾病。

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上一版為2011年公布,時隔7年後再次修訂,於2018年3月公布最新版「每日飲食指南」,仍以預防營養素缺乏為目標,同時參考最新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將降低心臟血管代謝疾病及癌症風險的飲食原則列入考量,以更符合國人營養需求現況及國際飲食指標趨勢;新修正內容分為三大重點,包含:

全穀「根莖」類用詞修正為全榖「雜糧」類:

全穀雜糧類除了民眾熟悉的穀類,如稻米、小麥、大麥、玉米等,還包括富含澱粉的雜糧類,如甘藷、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蓮藕、紅豆、綠豆、花豆、蠶豆、皇帝豆、栗子、蓮子及菱角等。未精製全穀雜糧類含豐富維生素B群、維生素E、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等,但易於加工過程大量流失;因此建議三餐應選擇全穀為主食,或至少應有1/3為未精製全穀雜糧,例如三餐中至少有一餐主食為糙米飯、紫米飯、全麥饅頭等。

 「豆>魚>肉>蛋類」修正為「豆>魚>蛋>肉類」:

豆魚蛋肉類為飲食中蛋白質的主要攝取來源,選擇此類食物時應有其順序,以植物性食物及較為健康的飲食脂肪組成為優先,依序為豆類、魚類與海鮮、蛋類、禽肉、畜肉。因近年研究顯示,蛋的攝取與血液中膽固醇濃度和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較不具關聯性,加上蛋所含的營養豐富,故此次新修飲食指南,將「蛋」的選擇順序調整至「肉」之前,修正為「豆魚蛋肉類」。另外,應避免油炸和過度加工的食品,以避免攝取過多油脂和鈉。

「低脂乳品類」名稱改成「乳品類」:

過去建議乳品攝取應選擇低脂或脫脂為佳,以減少飽和脂肪攝取;但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攝取全脂乳品並不會提升慢性病風險或造成體重增加,因此修正為「乳品類」,建議每日攝取1.5~2杯乳品類,增進鈣質攝取,保持骨質健康。其實,攝取全脂乳品中所含的飽和脂肪,影響程度遠不如人造奶油、脂肪抹醬、內臟、肥肉等。因此,更應注意較不健康的食物烹調和加工方式,例如熱狗培根等加工肉品、炸雞糕餅等油炸油酥類食品,都含有較多的飽和脂肪,更易生成血中膽固醇,應避免食用。

關鍵字: 均衡飲食雜糧根莖乳品燃脂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