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三不五時就想點開手機,查看LINE、Instagram等社群軟體?或是進入遊戲app後,便欲罷不能的無法抽離?科技帶來的便利,讓人無時無刻離不開手機,但長時間當低頭族,不僅容易造成眼睛疲勞、肩頸痠痛,還有可能因為開車、走路時,忍不住滑手機等危險行為,而增加交通事故的發生。
怎麼檢視有無「手機成癮」?
1. 當事人投入過量的時間在此事物。
2. 當被迫中斷或無法使用時,產生很明顯的心理及身體反應。
3. 使用型態上,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4. 明知是不適當的場合與時機,還是無法控制地去使用。
大腦會分泌神祕物質──多巴胺(Dopamine),令人感到快樂與興奮,因此,人們會重複做出「能刺激多巴胺分泌的事物」來滿足需求。即便聲光效果、手機遊戲有助於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感到愉悅,甚至上癮;然而,造成手機成癮的原因,卻是眾多且複雜。
由於智慧型手機普及,加上網路是容易取得的媒介,當現實生活受挫,或是情緒感受無法消化時,手機便成了暫時性的轉移工具,用來滿足心情和發洩情緒。
曾有位14歲的男孩,早上總是賴床,在學校常在睡覺,嚴重影響學業成績,事後發現,男孩半夜都躲在被子裡滑手機,直到凌晨4、5點才肯就寢,父母親開始展開一連串變革:收回手機使用權、晚上關掉家中網路、更改手機方案,以限制男孩網路的使用量。
透過學校心理輔導系統的幫助,以及到醫院進行4~6次的家族治療,漸漸的,男孩與父母越來越有話聊,也較能接受對他的手機使用控管,雖然經過半年的努力,仍是重度的手機使用者,但已經能步入正常作息,也大幅改善學習狀況。
若你驚覺對手機的依賴性太強了,明知高頻率的滑手機、玩遊戲、追劇等,已耽誤日常生活,卻還是無法抗拒,也許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你可以將手機放在櫃子裡,或是自訂不能用手機的區域,例如:廚房、廁所、臥室,以減少使用次數;也能試著將喜歡的app,不要放在首頁,移至某個深沉的資料夾裡,降低誘惑。
2. 下載「限時使用手機」app
甚至你也能透過此app,檢視自己一整天下來共解鎖螢幕幾次、花了多少時間用手機,慢慢地,就能改善過度使用手機的習慣。
「想要戒掉壞習慣,最好的辦法是再培養另一種好習慣!」你能投入熱愛的興趣,或是發展更多的實體社交網絡,當花多一點時間在與人交流,就能減少滑手機的時間。
手機色彩繽紛、聲光動人,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如果將絢麗的螢幕,調成灰階影像,畫面將變得不那麼誘人,進而降低想滑它的衝動。
如果限制自己每天只充一次電、出門不帶行動電源,就能控制滑手機的時間。此外,將上網吃到飽方案,調整為「每月固定的網路流量」,也能降低使用上的頻率。
為了不讓起床的第一件事又是滑手機,可試試看用鬧鐘、電子手錶叫醒自己,也能藉此避免手機整晚放在床頭邊,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
科技是把雙面刃,帶來便利,也能像毒品般讓人上癮。隨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模式改變,從過去的面對面溝通、書信溝通、傳真及電話聯繫,到現在的社群網路,人跟人的社交模式不斷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