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口腔衛生 做「牙弓擴張術」就能不拔牙矯正?哪些人不適合?

做「牙弓擴張術」就能不拔牙矯正?哪些人不適合?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7780
收藏 瀏覽數 : 27780
做「牙弓擴張術」就能不拔牙矯正?哪些人不適合?

許多父母帶孩子到醫院矯正牙齒時,聽見醫師說需要拔牙,以增加讓牙齒排列整齊的空間,不免擔憂會疼痛、流血,或是少了牙齒無法正常咀嚼等,希望能夠「不拔牙矯正」,只透過牙弓擴張術來改善問題。但實際上,牙醫師會依據每位患者的狀況進行分析,先考量讓牙齒排列整齊所缺乏的空間,以及需要擴張的幅度,並評估適應症等,不是所有人都適用牙弓擴張術。
 

牙弓不足的空間大,只做牙弓擴張術
可能造成牙齦萎縮、牙齒脫落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蔡吉陽表示,牙弓擴張術能擴張的空間有限,其中一項原因是,正常的牙根是位於骨頭裡面,如果擴張幅度太大,會使牙根移動到骨頭外面,導致牙齒脫落。

另一個原因在於,牙弓擴張是以上顎為主,擴張方向包括前後左右,若向左、右擴張太多,會使上下排牙齒無法咬合;往前擴張過甚則可能造成暴牙,尤其本身已有暴牙的患者,更不適合做牙弓擴張。

也就是說,當患者的牙齒排列不正,且其牙弓不足的空間較大,在矯正牙齒時,需要創造出更多空間才能讓牙齒排列整齊,如果只做牙弓擴張術,容易咬合變差或暴牙。(延伸閱讀:提早搶救孩子狹窄的牙弓,能避免暴牙、戽斗或咬合不正而要矯正牙齒?

臺北榮民總醫院齒顎矯正科主治醫師梁祐銘說:「可以將牙齒和牙弓想像為樹木和土壤的概念,使用快速牙弓擴張裝置時,大多是牙齒受力後,進一步牽引骨頭打開上顎正中骨縫合(增多土壤),若牙弓骨頭未如預期變寬(土壤沒有變多),則有可能發生樹木位移至土壤外的情形,容易造成牙齦萎縮。使用慢速牙弓擴張裝置則是牙齒在骨頭內移動,醫師會先評估,目前的土壤是否足夠讓樹木移動到想要的位置。」

因此,醫師在矯正過程中需時時監控施力大小和方向,確保牙齒順利地在齒槽骨內移動。醫師也會同時評估前牙和後牙的狀況,通常後牙外翻的角度較大,代表樹木已經位於土壤的邊界,此時若擴張牙弓,恐增加牙齦萎縮的風險。
 

若齒列過度擁擠
仍要拔牙矯正

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出版「齒顎矯正健康照護手冊」(2019年11月)所述:當齒列過度擁擠、空間不足,或是將前突的齒列後縮等,必須拔除牙齒來創造空間,臨床上,會採用大多數對稱性(左側與右側牙弓)拔除小臼齒。

在齒列輕度擁擠的狀況下,可以將牙弓擴張或是藉由牙齒鄰接面的修整來獲取空間,並在不會將前牙過度往外推擠而使嘴唇變暴的前提下,進行不拔牙的矯正治療。蔡吉陽說明,一般而言,經醫師評估牙弓不足空間在4毫米以內的患者,不需要拔牙,做牙弓擴張即可;不足空間為4~9毫米,可以選擇拔牙或牙弓擴張;10毫米以上就需要拔牙。
 

可以不拔牙矯正嗎?

蔡吉陽提到,現在的確有部分醫師主張「不拔牙矯正」,其論點為,拔牙後,不僅牙弓縮小,呼吸氣道也會變狹窄,造成呼吸不順、打鼾等問題,但是他認為並不盡然。

以牙齒排列整齊所需的生長空間是10毫米為例,通常會左、右各拔一顆小臼齒(一顆小臼齒約7~7.5毫米),增加14~15毫米的空間,其中10毫米用於讓牙齒生長排列整齊,縮小的範圍大約只有5毫米,相當於左、右各減少2.5毫米,所以拔牙對牙弓寬窄的影響其實不大。

梁祐銘則建議,患者應該先釐清矯正牙齒欲達到的目標,特別是嘴巴外觀看起來較為凸、暴的患者,在矯正過程中,需要較多空間讓牙齒往後退,如此一來,可能需要做牙弓擴張並拔牙,才能獲得較多改善。

他以搭車來比喻,「牙弓擴張和拔牙獲得的空間大小不同,(從台北出發)前者只能到台南,後者可以到高雄,而牙弓過度狹窄的人可能需要兩者都做,甚至可以到屏東」,該選擇哪一種治療計畫,端看民眾能否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療結果。(延伸閱讀:嘴巴翹嘟嘟,是暴牙前兆?戒不掉奶嘴,增加暴牙危機?家長該如何在家訓練孩子,避免暴牙?

矯正牙齒所需時間
因年齡而異

蔡吉陽指出,矯正牙齒需要的時間與骨頭重塑能力有關,越年輕的患者,骨頭重塑能力越好,所花費的時間也較短。以拔牙矯正來說,小學、中學生約1年半,高中、大學生約2年,到了30、40歲,可能長達2年半至3年。而牙弓擴張術不像拔牙需等待空間密合,因此會比拔牙所需的時間快半年左右。(延伸閱讀:孩子害怕看牙醫,哭鬧不已,該怎麼幫他消除恐懼?

【健康懶人包】想戴牙套拯救歪牙,有哪些該注意的問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