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揮別憂鬱 平均每小時4人想輕生!憂鬱想自殺怎麼辦? 心理師2技巧練習改善情緒

平均每小時4人想輕生!憂鬱想自殺怎麼辦? 心理師2技巧練習改善情緒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811
收藏 瀏覽數 : 5811
平均每小時4人想輕生!憂鬱想自殺怎麼辦? 心理師2技巧練習改善情緒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公布最新數據,總計2019年共有3.5萬人次企圖自殺,意味著平均每小時有4人意圖自殺,必須送醫,其中,24歲以下就占25%。心理師建議,民眾可利用「心情筆記」,認識自己心情變化,一旦覺察壓力和負面情緒,就能提早用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調適,遠離憂鬱低谷。

全國自殺人數下降
但年輕族群自殺死亡率上升

每年的9月10日是國際自殺防治協會(IASP)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共同推動的「世界自殺防治日」,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表示,台灣的自殺死亡率自2006年每十萬人口有19.3人死亡,到了2019年則下降至每十萬人口12.6人。雖然總體自殺死亡率逐年下降,但15~24歲年輕族群的自殺死亡率則逐年提升!從2017年的每10萬人口6.4人,到了2019則增加至9.1人,已連續三年創新高。

這樣的現象不只在台灣發生,也是全世界都在面臨的問題,日本雖然自殺死亡率已是30年新低,但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卻是30年新高;美國的自殺死亡率是20年新高,青少年的自殺死亡率更增加了50%以上。

進一步了解,在該年齡層的自殺手法中,墜樓也是該手法的第一位。至於自殺原因,14歲以下及15~24歲的自殺企圖者中,除了情感問題與精神疾病問題外,校園問題也是常見主因。另外,台灣自殺防治學會也發現,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經營者都承受了莫大的心理壓力。(延伸閱讀:孩子在學校遭到霸凌,家長有哪些申訴管道?
 

不是每個情緒低潮
都起源於壓力或生活巨變

WHO指出,全球每年有近80萬人死於自殺;台灣則統計,全台每年有近四千人自殺死亡。人人都有過情緒低潮的經驗,常見表現如:低落、做什麼事都沒興致、身體不適、易煩躁、疲勞、睡眠與食慾改變等,因人而異。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潘奕瑄臨床心理師說明,「壓力因應能力因先天體質、性格、壓力因應技巧而有不同,生活中的壓力多元又難以預測,所以情緒時好時壞是很正常的;情緒不好時可從生活中抽絲剝繭,了解原因,予以應對、接納。」(延伸閱讀:藝人艾成墜樓身故!察言觀色、傾聽陪伴防維特效應

然而,不是每個低潮的背後都一定會有一個大事件或大壓力源,生活中不起眼的小狀況長期累積,也會在不知不覺間演變成「莫名其妙心情不好」;日子一久,將增加心理疾患的可能,為此,「如何覺察心情狀態」非常重要。(延伸閱讀:如何陪伴憂鬱症家人?康復者傳授這樣做就對了!

寫下心情筆記
自我覺察負面情緒

潘奕瑄臨床心理師建議,民眾可利用「心情筆記」,認識自己的心情變化:「每天花一點時間反思,並用簡短幾句話記錄下當天快樂、悲傷、生氣、焦慮……等正向、負向心情,以及影響心情的人、事、物。

寫下心情筆記不僅能抒發情緒,一段時間後還能覺察情緒感受,了解會影響或改善自己心情的因素;即使許多客觀因素不容易改變,但也能及時覺察壓力、提早用適合自己的方法調適。

此外,潘奕瑄臨床心理師也提醒,民眾平時可透過下列兩種方式,學習放鬆技巧:
 
1. 漸進式肌肉放鬆法:人的身心狀態是連動的,當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肌肉會不自覺繃緊,而身體緊繃則情緒也難以放鬆。若能反覆放鬆身體各處的肌肉,便能增加覺察力、提醒自己及時放鬆,並藉由身體的放鬆帶來心情的放鬆。

2. 正念呼吸:用輕鬆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把注意力專注在呼吸上,覺察雜念的同時,仍不斷試著把注意力放回呼吸帶來的感受。若能每天執行5~10分鐘,將能有效沉澱心靈、減緩壓力、提升注意力並舒緩緊繃狀態。

潘奕瑄臨床心理師說明,許多人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每天都很快樂、沒有壓力,但真正的心理健康其實是能夠從生活裡的喜怒哀樂中適時彈性調適。因此,不要過度害怕負面情緒,也不要責備身邊情緒低落的朋友。

若低落的情緒已持續兩週以上,且連帶出現身體(如食慾、睡眠、體力)與認知(如負面思考、注意力與記憶力變差)方面的改變或嚴重干擾生活,就建議尋求醫師、臨床心理師的協助,用專業陪伴,度過情緒低潮。

▼求助資源

1. 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自我檢測憂鬱情緒好幫手
2. 查詢改善憂鬱情緒建議: 華文心理健康網
3. 心情溫度計 檢測憂鬱情緒
4. 免付費安心專線1925
5. 免付費生命線1995
6. 張老師1980
關鍵字: 自殺憂鬱壓力紓壓青少年憂鬱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