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創傷好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概念,但舉凡被人說閒話、被人侮辱、被責罵、失敗、被人拒絕、被人背叛等,其實在心理和情感上可能已受到傷害。DBT辯證行為治療允許情緒如天秤的兩端同時存在,讓自己去感受一切的情緒,而不再壓抑......
情緒也會「感冒」?
創傷本身分為兩種,一種是身體上的創傷,一種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我們平常聽說的醫院裡的創傷外科,指的就是人在身體上受到的創傷。以下要談的主要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
什麼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創傷呢?我們先來看幾個定義。根據牛津字典的定義,任何在情感上讓人感到痛苦或不安的經歷,都算是創傷。而美國心理協會對創傷的定義,是我們對任何糟糕經歷的一種情緒上的反應。
實際上,trauma 這個單詞本身是一個希臘語,它的意思就是傷口(wound)。所謂心理和情感創傷,其實就是說因為發生了某件事,使一個人在情感上受到了傷害,留下了「傷口」。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文裡把trauma 一詞翻譯成「創傷」,我個人認為並不是十分妥當,因為「創傷」這個詞本身聽起來就感覺好像必須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
然而,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無論事情看起來是大是小,只要它讓一個人在心理和情感上感覺受到了傷害,那麼它就是trauma。我暫時沒有找到更為合適的詞語來翻譯它,所以在本書中,我們就姑且把它翻譯為「心理和情感上所受到的傷害」。
那麼,都有哪些事情容易讓一個人感覺自己在心理和情感上受到了傷害呢?
一些比較常見的例子包括:被人說閒話、被人侮辱、被責罵、失敗、被人拒絕、被人背叛、喪失(比如親人離世、失業、破產等)、分手、離婚、被人欺負、患有疾病/被誤診、自己或親人經歷手術、事故、身體虐待、性虐待、言語虐待、自然災害以及戰爭等。
還有一類事件比較特別,它並不是說發生了某件事,而是說在一個人覺得自己應該擁有一件事的時候,卻沒有得到它。
比如,一個人本該獲得某個獎卻沒得到,本渴望在某個年齡做某件事(例如戀愛、結婚、生子等),卻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完成這些里程碑事件,或是本應該得到父母的愛和關懷,卻沒有得到等。此類事情對一個人的心理和情感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延伸閱讀:「代謝症候群」竟與「憂鬱症」有相關?)
以前,我們可能覺得情感創傷好像是離我們普通人的生活遙不可及的一個概念,但看完以上這些例子,你可能會意識到它其實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那麼遙遠。在很多你認識的人當中,甚至自己本身,可能都多多少少經歷過類似的情感傷害。
這個世界上沒有、也不需要完美的父母
在臨床心理諮詢領域裡,有一種非常流行的療法叫作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al Therapy,簡稱DBT)。DBT的核心理念之一──辯證(dialectics)──就是說處在一個天平上的兩極,即便它們看起來是完全相反的,但兩者可以是同時存在的,並不一定是非黑即白、非你即我的。
比如,我是獨立的,同時我也需要他人的幫助。
比如,我允許自己哭泣,同時我也依然是堅強的。
比如,我完全接納自己,同時我也希望自己可以改變。
比如,我已經盡力了,同時我也希望自己未來可以做得更好。
辯證的核心就是要看到天平兩極各自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並允許兩者同時存在,就好比我們要允許自己看到位於黑色與白色之間的灰色地帶。
瞭解了這個概念後,我們再返回來看看琳琳的困惑。琳琳的擔心是,如果她承認了童年缺愛對她產生的影響,這就意味著她是一個不懂得感恩、不念父母好的一個不孝子。
因此,當她因為童年缺愛而感到傷心、失望甚至憤恨的時候,就會因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內疚自責。正因為這樣,那些傷心、失望和憤恨的情緒,一直在潛意識裡被壓抑著。
實際上,琳琳非常感激父母為她付出的一切,同時她也完全有權利和理由因為年幼的自己沒有得到來自父母的足夠的情感關懷和無條件的愛,而感受自己正在感受的一切情緒。
我相信,全天下大多數的父母都像琳琳的父母一樣,在當時所處的境遇裡,在他們所擁有的資源、知識和能力範圍內,真的已經盡力了。為人母的我深知,為人父母是天底下最難的一件事,沒有之一。
如果我們是家中的長子/長女,這就意味著我們的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如果我們父母的父母是不錯的父母,那麼我們的父母也許還有所參照。然而,大多數導致孩子內心痛苦的父母,他們自己的童年往往也是極度缺愛和充滿痛苦的。自己的痛苦從未得到釋放,於是又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把這種痛苦傳遞給下一代。這就是所謂的代際創傷。(延伸閱讀:失戀、失業、重病、親人離別怎麼調適心理?專家開「心靈處方箋」陪你度過情緒難關)
(本文摘自《其實你很好:停止自我苛責,擁抱內在小孩,和死纏爛打的焦慮Say Goodbye!》,方舟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