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婦科疾病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子宮腺肌症」,經血量多、經期長怎麼治療追蹤?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子宮腺肌症」,經血量多、經期長怎麼治療追蹤?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5462
收藏 瀏覽數 : 5462
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子宮腺肌症」,經血量多、經期長怎麼治療追蹤?

子宮內膜是位在子宮的內層組織,若子宮內膜長錯地方卻侵入並生長在肌肉層,稱為子宮腺肌症。好發於40~50歲女性,是不孕的主因,究竟子宮腺肌症有哪些典型症狀?需做哪些檢查確診?4大主流療法特色與使用時機為何?

雅娟近幾個月因嚴重經痛,必須常向公司請假而備受困擾,就醫後檢查確診為子宮腺肌症,並開始服藥治療。回診時她一臉憂愁的問:「醫生,我這次大姨媽來還是很痛,有沒有其他更有效的藥,或是可以一勞永逸的方法?」

什麼是子宮腺肌症?

子宮內膜是位在子宮的內層組織,在沒有懷孕的情形下,每個月隨著週期變化增厚的組織便會剝落,並和血液一起流出,形成月經。若子宮內膜長錯地方,即成為「子宮內膜異位症」,例如常見的「巧克力囊腫」,便是子宮內膜跑到卵巢;還有同樣在子宮裡,卻侵入並生長在肌肉層的「子宮腺肌症」。

綜觀許多子宮腺肌症的研究或報導,有些會說此疾病患者占所有女性患者的5%~10%,有些則說比例高達70%!為何有如此大的落差?茂盛醫院婦產科醫師林于翔解釋,主要是因研究的對象和方法不同,比方說比例較低者可能是以病人「出現症狀而就醫求診」來統計,但有一部分子宮腺肌症患者並沒有症狀,而是在進行其他手術做病理切片檢查時才發現,進而回溯統計後得到的數據也就比較高了。

子宮腺肌症好發於40~50歲女性
是不孕的主因

根據2020年一項大型的國際研究統計資料指出,在40歲之前受到此病影響、出現臨床症狀的婦女約有20%,發生在40~50歲的女性則占了60~80%。林于翔醫師說,基本上台灣婦女的好發年齡應和這份調查相去不遠。

值得注意的是,子宮腺肌症嚴重者將導致胚胎不易著床,即使成功懷孕,相對容易流產及早產。因此女性朋友一旦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及早就醫找出病因,以免病情越來越嚴重,影響生育功能。

認識子宮腺肌症4大症狀

以下是子宮腺肌症的典型症狀:
1.經痛、經期時間拉長、兩次月經週期中間會出現斷斷續續出血現象。  
2.經血量過多,甚至因而產生頭暈、貧血等症狀。
3.在經期以外的日子裡,常會莫名的下腹部疼痛。 
4.若病情較嚴重,使骨盆腔受到壓迫或發生沾黏時,會有性交疼痛情形。

有不少女性月經來時常有悶脹、疼痛感,到底怎樣的經痛應格外留意?林于翔醫師表示,當經痛的狀態、程度和時間與過去不同,例如疼痛加劇,以前只要吃一顆止痛藥就會好,但現在要吃兩顆;或是本來只需要第一天吃藥,現在要吃到第二、第三天,有頻率增加的情形,都要小心。

子宮腺肌症做哪些檢查能確診?

當病人出現症狀至婦產科求診時,目前仍以「超音波」為判斷和確診的主要工具,有時也會搭配抽血驗CA-125數值做為輔助評估。不過,針對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或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雖然有70%的人會有血清中CA-125指數上升的情況,但也有三成的人無法被偵測出來。

林于翔醫師就曾碰過明明症狀嚴重,但CA-125指數仍在正常範圍內的病例,所以此指標僅供疾病診斷時的參考,不宜當成絕對依據。

此外,也有病人平日並沒有任何不適或月經異常的問題,而是因其他原因執行超音波 檢查時,才被醫生發現有子宮腺肌症。這種「無症狀」的患者臨床上約占了1/3以上,一般追蹤觀察即可,不需要特別處理與治療。

改善子宮腺肌症
4大主流療法特色與使用時機

當病患確診為子宮腺肌症後,治療上會以病情是否已對生活造成影響,以及是否有生兒育女的計劃來考量。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通常會依以下順序,循序漸進使用:

  • 口服藥物: 

1.避孕藥:適合症狀較輕微者,通常是子宮腺肌症的第一線藥物,可讓月經較規則、減少經痛、避免經血量多的情形發生。
副作用是口服藥物中副作用最小的,但不適用於本身有肝臟功能異常、曾有血栓形成病史,以及患有風濕免疫疾病的血栓高危險群。

2.雄性素:透過藥物中的雄性激素拮抗女性荷爾蒙的作用,讓異位的子宮內膜在缺乏女性荷爾蒙的刺激之下慢慢萎縮。
副作用會有雄性化的表現,例如聲音沙啞、手毛和腳毛變多增長、長痘痘,或是容易發胖等現象,待停藥後便可回復到原本的狀態。

3.黃體素:同樣是藉由抑制女性荷爾蒙,達到子宮內膜萎縮或避免再惡化的目的。
副作用是體質較敏感的人可能會有噁心、嘔吐、體重增加、容易水腫,或是提升下肢血栓的風險。 

  • 針劑注射:

透過製造「假性更年期」的方式,使患者半年至一年間都不來月經,控制效果比口服藥來得更好,但目前須自費,一劑約5000~6000元。

比較不會有以上口服藥的副作用,但會有失眠、熱潮紅、胸悶、心悸、情緒起伏較大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不過,臨床上約九成病人接受度高,少數約10%以下患者,若因副作用對生活或工作造成困擾時,可透過口服荷爾蒙藥物幫助緩和,且不影響治療效果。然而,大部分透過規律生活、養成運動習慣都有助改善,未必一定要補充荷爾蒙。

  • 安裝內投藥式避孕器:

將含藥避孕器放到子宮腔內,藉由持續定量釋放黃體素讓子宮局部吸收,進而達到抑制子宮腺肌症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效果。  
較不易出現上述其他療法的副作用,但此裝置畢竟是置於人體內的異物,可能會提高子宮感染風險,導致分泌物變多,若出現感染症狀,須使用抗生素治療。此外,避孕器也可能導致不正常的少量出血。

  • 手術治療:

當口服藥物無法緩解症狀時,或是初期可透過開刀清除病灶者,通常會建議手術切除生長在子宮肌肉層上的異位內膜,但若病人有懷孕生產需求,就要盡可能的減少對卵巢或子宮造成破壞。

對於有計劃生育的患者來說,建議利用藥物半年到一年的積極治療使病灶縮小後,立即藉由不孕症醫療的幫助,在治療後的三到六個月內懷孕的機會是較高的。

每3~6個月以超音波檢查追蹤

要提醒的是副作用因人而異,不見得都會發生。無論是採用口服或針劑等藥物治療,都會以6~12月的時間做效果的觀察和評估,若症狀無法有效控制、改善,便會換藥或調整療法。

有少數病人以為開刀能徹底解決,欲除之而後快,林于翔醫師指出,假如是巧克力囊腫,確實比較能完整切除異位的內膜;但子宮肌腺症在治療上更具難度,當手術無法妥善切除時,反而可能使病人後續出現沾黏或子宮受到損傷。建議患者在確診後多諮詢第二意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病情控制方法。

無論是服藥或是開刀切除,在更年期報到之前,都必須定期回診,做例行性的追蹤,每3~6個月進行一次超音波檢查,或是加上檢驗CA-125,來維護子宮健康。

♦延伸閱讀:

4項檢查揪出引發經痛、不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

經痛、腹瀉、性交疼痛…可能得了子宮內膜異位症?

❤️想了解更多【婦癌檢查治療】資訊,請看2021年5、6月號/第394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