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大腸癌開刀出院後第二次回診,忍不住問醫師,可不可以喝點酒,醫師知道他平常喜歡喝一杯,就説:喝一點是可以的。用欣喜若狂來形容老爸當時聽到答案的感受,實在不為過。那天在回家的車上,我不時瞄到老爸對著車窗外微笑……
老媽説:不知道妳爸爸設這個每個星期六大家來吃飯,是對還是不對?但是也這樣過了27個年~
因為疫情在台灣控制得不錯,10月初媽媽家恢復了每週末晚上的聚餐,雖然少了這個餐會的創辦人之一,我老爸(阿公)。餐會開動前大家一樣舉杯,然後會以阿公之名説:週末快樂!
開始這個餐聚,老爸訂了兩個規矩:一是基本成員(三個女兒及女婿、外孫子孫女們、乾兒子、女兒及乾孫輩們),有事不能來,得來電事先請假,歡迎攜賓帶伴;二是所有參加的人,都要有飲料,喝酒的則一人一瓶200cc威士卡,說是為了怕喝過多而限量,但喝開懐不夠的可以續罐,依自己的速度慢慢喝。
老媽本來就好手藝,推出家常料理:魯肉滷蛋、烏魚仔拼盤、糖醋排骨、清蒸魚、明蝦、炒軟絲、各式炒青菜,幾盤她自己醃漬的小菜,以及炒米粉、香菇雞湯、蔬菜玉米熬排骨湯、爽口絲瓜麵線湯等,像極了辦桌!做菜前需買菜,幾年下來,老爸漸成了菜巿場採買大師,和菜販肉販們也成了熟識,五十歲的賣魚郎叫父親「少年仔」,老爸則稱呼他「歐力桑」。
幾年下來,這些經常性的飯友、賓客、好鄰居漸漸都都變成酒友,而且酒量都不錯(包括我老媽),200 cc成了基本量。老爸常喝得開心就會清唱一曲,時而用英文唱when I grow too old to dream、My old Kentucky home……,時而用日文唱,想到哪一首就唱那首,有時喝多了忘詞,大家就一起啦啦啦起來……,也會想到哼一下舒伯特小夜曲~
88歲以後,老爸漸漸養成餐餐喝的習慣,因為實在有太多可慶祝的理由了;除了每個成員的生日,有朋友來坐坐、有好菜、特別的小菜、電視有好節目、心情好、孫女交男朋友了、還算過得去的醫療檢驗報告指數....;有時沒有酒伴,他會說自己就是伴,想喝就喝……。那股愜意享受生活的態度,常感染著我們……。
在老爸大腸癌開刀後,出院後第二次回診時,就忍不住問台大醫院林本仁醫師,可不可以喝點酒,醫師知道他平常喜歡喝一杯,就説:喝一點是可以的。用欣喜若狂來形容老爸當時聽到答案的感受,實在不為過。那天在回家的車上,我不時瞄到老爸對著車窗外微笑,即便陽光如常,沒特別灑落……。一回到家一坐下來,老爸就要外傭拿他的專屬洒杯,跟我媽媽説:可以喝了,一起來喝一杯吧!
我想醫師從沒想過,喝一點,在我老爸的定義不是10~20cc,而是70~100cc;加上不時關心他的葉金川理事長説:喝酒應該是較影響肝臟,和大腸沒這麼直接關係。這下可給了老爸莫大的鼓舞啊!
隨著身體狀況日衰,老爸把酒加溫水稀釋,仍喝得津津有味,也因為疫情警戒升級,家裡聚會限定五人,吃飯時仍不斷對會喝酒的老媽、女婿、乾女兒勸酒。若他當天「扣打」(額度)用完,會再要求多斟一點……,老媽常拗不過他,會在酒杯酌倒一些,他嫌不夠要再多一點,老媽就會説:很多了……。總要演這麼齣討價還價斟酒的戲碼才甘願,然後老爸會在微醺之際,很享受地用日文説,這喝起來就像甘露一様!
我們始終相信,阿公在天國一様會乾一杯的;無論在哪裡,他都會過得很好。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