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衝擊國內產業,主計總處調查,2021年失業率為3.95%,近7年新高。在求職過程中,可能會經歷各種事件,如待業持續一段時間,將會影響到自身的情緒狀態,根據一項2012年《管理學會學報》發表的研究指出:剛開始找工作時,求職者幸福感穩定提升,但當超過10至12週仍未找到工作,就會有明顯沮喪、憂鬱等負面情緒。專家建議7招化解失業期的焦慮、挫折,提升就業競爭力!
該研究由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學者進行,研究對象平均年齡37歲,40%為女性,共177位,平均已失業28天,每週以網路調查邀請受試者填寫問卷,像詢問是否感到氣餒或憂鬱等,持續共20週。
求職者應記錄花多少時間找工作 發現停滯就繼續加油
結果發現,積極求職者比求職態度較放鬆者有較健康的心理狀態;受訪者一開始時每週只花17個小時找工作,在15週時花費的時間下降為14小時,之後才略有上升。
研究者建議求職者應紀錄自己花在求職的時間,如發現停滯了就繼續加油;最後有128名受訪者在研究期間找到工作,也提醒心理健康與求職的能力有直接的相關。(延伸閱讀:新鮮人求職找工作,寫自傳、履歷、面試該注意哪些事?)
4招提升就業競爭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說明,這篇研究結果顯示,失業者再度找工作時的動機如果是積極的,就會花較多的時間找工作;還有失業者的心理健康狀態也很重要,保持一個比較正向的、積極的心態,會比較容易找到工作。他提出四點建議給求職者:
1.將找工作當作全職工作來執行,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及健康的習慣,像是三餐定時及保持規律運動。
2.避免整天上網,宅在家避不出門,與親友間保持聯繫。(延伸閱讀:【面試禁忌】求職履歷怎麼寫,才能透過自傳來加分?面試妝容、穿搭,如何留下好印象?)
3.可找一些有助於提升求職機會和工作能力的事情,例如:選修提高工作能力的課程或考取些專業執照,從事與自己專長有關的志工服務,增加工作的履歷經驗。
4.善用地方政府設置的就業服務中心,或原畢業學校的生涯就業輔導中心,尋求生涯諮商或就業輔導,幫助自己增加找到工作的機會。
3方法減少求職期的憂鬱與挫折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求職是一個孤獨、不可預測的過程,它沒有規則、沒有保證、沒有督導,具風險,需要高度自我規劃性,甚至規劃找工作的頻率和方式。通常求職者很少收到來自求職單位的回饋。從上述研究發現當求職時間拉長,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尚未找到工作前,她提供三種減少求職憂鬱的正念方法:
1.優化睡眠模式
盡量養成早睡早起,避免睡眠的不規律性,每天賦予自己起床時一個任務,像是和家人一起吃早餐、整理植物或遛狗。(延伸閱讀:失業好鬱卒,幸福怎麼來敲門)
2.注意飲食習慣及調整
晚上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會給第二天早上的情緒和身體帶來壓力,容易升高負面思考模式,可以注意自己吃什麼、吃多少、以及什麼時候吃。調整生活後,提高求職中的表現,有助於更好的自我對話。
3.飲酒量監測
若飲酒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確保自己不會依賴酒精。大量飲酒或許會讓人在飲酒後感覺良好,但它會破壞隔天早起、做出健康選擇及專注於找工作的能力。葉雅馨提醒,求職者應限制上網的時間努力走出去,與人面對面交流,建立人脈,不得不說有很大比例的工作者,是透過認識的人找到工作。(延伸閱讀:老公失業家裡蹲,關心怎麼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