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憂鬱症的原因很多,與壓力、環境、遺傳都有關,但一份研究以壓力大的實習醫師、喪偶者為對象發現,對於具有憂鬱症高遺傳風險的人來說,獲得支持、保有社會連結,可有效降低遺傳性憂鬱風險。
這份發表於《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的研究,由密西根大學團隊進行,使用一種稱為多基因風險評分(polygenic risk score)的遺傳風險測量標準。同時使用兩項長期研究數據,其中一項是實習醫師(畢業後第一年住院醫師)的健康研究,共有1,011名實習醫師,近一半是女性。另一項研究對象包括435名最近喪偶的高齡者,其中71%是女性。
研究結果顯示,實習醫師族群在壓力很大的培訓中,憂鬱症狀急劇增加了126%;而高齡者喪偶後,其憂鬱症狀比喪偶前的分數增加了34%。進一步探討發現,多基因風險得分最高且也失去社會支持的實習醫師,在壓力實習後期的憂鬱症狀測量中得分最高,可能原因包括在遠離親友的工作環境、長時間和不規律的工作時間;然而,那些獲得社會支持,但也具有相同高水平遺傳風險的人,其憂鬱症狀卻要低得多。
而具有高遺傳風險的喪偶者,在獲得社會支持(朋友和家人伸出援手或願意傾聽)後,與一般高遺傳風險的喪偶者相比,其憂鬱症狀增加的狀況也減少許多。
高基因加不良生活方式 憂鬱症風險提高至200%
台北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劉嘉逸說明,「多基因風險評分」指的是對眾多基因變異作一綜合評估,顯示一個人罹患某疾病的風險。但疾病的發生不完全肇因於基因,環境(包含飲食、生活環境、壓力…)也有影響。
劉嘉逸表示,曾有一項針對英國30萬筆個案生物資料庫做的憂鬱症風險研究發現,高基因風險的人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只比低基因風險的人高20%,然而,高基因風險若加上不良生活方式(如吸菸、缺乏運動、過度飲酒等),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就提高至200%。因此,如能維持健康生活方式、減少壓力、增加社會支持,即使基因風險高,憂鬱症的發生風險也能大幅減少。
企業打造支持的環境 能減少憂鬱的員工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此研究提醒了一件事,看到他人處在壓力之下給予支持,永遠是好主意。特別是環境對人的影響極為重要,以一般公司的職場環境為例:整體企業或主管若是願意打造出健康支持的環境、調整分配每位員工的工作壓力,工作人員會比較願意去承認及正視壓力帶來的問題,而非等到問題嚴重後才意識到。
憂鬱症去汙名化的過程,是防治憂鬱症很關鍵的因素,同儕之間亦然,如果可以支持受壓力、憂鬱所苦的同事,便可以保持他與社會的連結及互動,降低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葉雅馨表示,支持可以帶來正面的影響,但須注意效果仍有限,專業的求助資源依然重要。不妨可利用董氏基金會於每周五晚上8:00-9:30開放的心情頻道聊天室(https://new.jtf.org.tw/chatroom/),線上詢問專家情緒上的困擾,將可以獲得專業的回覆。
此外,企業主也可以參考董氏基金會推廣的課程(https://reurl.cc/zA6OEk),讓員工對於憂鬱症有更多的認識,及達到積極紓壓的效果。
註:2023年「企業紓壓課程」熱烈推出,想知道更多課程的內容請見華文心理健康網企業紓壓日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