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炎夏如何防恐致死的中暑與熱衰竭?這些細節別忽略

炎夏如何防恐致死的中暑與熱衰竭?這些細節別忽略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5年5、6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227
收藏 瀏覽數 : 4227
炎夏如何防恐致死的中暑與熱衰竭?這些細節別忽略

每逢夏季,台灣各地氣溫動輒飆破35°C,加上濕度高,更讓人喘不過氣,熱傷害送醫人數也隨之攀升。熱傷害當下不僅可能增加心肌梗塞機率,威脅生命,之後也可能提高腎臟病風險,尤其是在戶外工作或假日出遊的民眾,更應提早防範,從「飲食、水分補充、穿著選擇到休息規劃」都需準備。

抗高溫的黃金守則:
穿對、喝對、休息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職業醫學科游文茹醫師指出,長時間在戶外工作的勞工、運動員或假日帶小孩出遊的家長,都是中暑的高風險族群,建議採取以下對策:

1.穿對衣服

建議選擇淺色、輕薄、透氣、吸濕排汗的衣褲,盡量避免黑色或深色衣物,以免吸熱。其中透氣的薄長袖能避免皮膚大面積曝晒在日光下,可減少皮膚直接受熱或遭紫外線灼傷,有助於降低熱傷害。

2.注意水分補充

游文茹醫師強調,「不渴也要喝水」,因為口渴已是身體輕度脫水的警訊。建議一般成人每日飲水量為「體重×30毫升」,在高溫或大量流汗的情況下,應每小時分次補充共250~500毫升的水。切記不可一次喝太多水,以免造成「水中毒」,也就是過多水稀釋體內電解質、引起「低血鈉症」,這會引發危險的生理反應。

3.適當補充電解質與糖分

若從事高強度活動,除了補水,還應適當補充電解質與糖分。游文茹醫師建議,可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或在冷開水中加入少許鹽巴,或選擇愛玉、仙草蜜等膠質涼飲,不但補水、補糖,身體也易吸收。此外,若無腎臟病,建議補充富含鉀的食物如香蕉、奇異果、不加糖的番茄汁或西瓜汁,有助於體內鈉鉀平衡,可利尿與排汗,間接達到調節體溫的目的。

避免濕熱悶熱的工作環境
團體互助比獨撐更安全

對於夏天在戶外工作者,游文茹醫師建議避免長時間單獨工作,應採團隊協作模式,彼此觀察是否中暑,並安排定期休息的時間與遮蔽區域,如帳篷、屋簷或冷氣室。若必須使用電風扇輔助降溫,也有「風向技巧」:當環境溫度已高於人體皮膚溫度(約33°C),切勿將風直接吹向身體,否則熱風反而加重人體負荷,應將風向引導至熱源或牆角,加強空氣對流,才有助於實際降溫。

游文茹醫師提醒,短暫的「熱適應訓練」也很重要。需在高溫下工作或活動的族群,建議先從每天短時間接觸高溫環境開始,再逐漸增加曝晒的時間與負荷,讓身體逐步習慣熱環境的調節需求,有助於降低中暑風險。

識別熱傷害三階段症狀
初期就要積極處理

中暑非瞬間發生,而是逐步惡化的過程。游文茹醫師表示,熱傷害可分三階段:

第1階段:熱痙攣

因流汗過多導致體內鈉、鉀等電解質大量流失,造成肌肉不自主抽搐。此時應停止活動、補充電解質與水分,避免直接硬拉抽筋部位,以免造成肌肉拉傷。

第2階段:熱衰竭

中心體溫(指耳溫、肛溫)逐漸上升至38~40°C,出現噁心、頭暈、大量出汗、皮膚濕冷、意識模糊、視線模糊、血壓偏低等症狀。此時應將患者移至陰涼處、協助側躺休息、打開衣領、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用濕毛巾擦拭皮膚降溫,並立即聯絡救護車。

第3階段:熱中暑

當體溫飆破40.6°C,因體液過度流失或汗腺功能異常會不再流汗,出現皮膚乾熱無汗、譫妄、癲癇、甚至昏迷等危急症狀。此時為生命危險時刻,應立即送醫並啟動緊急醫療處置,爭取黃金搶救時間。

熱衰竭怎麼急救?
側躺、穩定呼吸道是第一步

游文茹醫師表示,若身邊有人熱衰竭倒下,出現抽搐或短暫意識不清,旁人不需硬拉手腳或灌水,最重要的是將其安置於平穩地面,且接近側躺姿勢。可讓患者近側之手臂置於患者頭部下方(抱頭姿勢)、臉部稍微向下,使口腔內的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嗆咳,並隨時保持呼吸道暢通,等待救護人員抵達後進一步處理。

熱傷害不是過了就沒事!
恐提高腎臟病風險

值得關注的是,熱傷害可能帶來長期後遺症。有統計發現,曾發生熱傷害者,未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可能比一般人高出4.34倍(註)。游文茹醫師說明,這可能是體溫過高與長時間脫水對腎臟灌流與調節機能造成傷害,特別是高溫下無足夠補水者,腎臟需長時間啟動保鈉反應,久而久之可能對腎臟造成傷害。因此,即使中暑症狀解除,也應持續監測尿量、電解質與腎功能狀態,避免情況惡化。

註: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655702

醫師教你10招防中暑

1.穿著淺色、薄長袖、吸濕排汗衣物,避免紫外線曝晒。

2.每小時分次補水250~500毫升,不渴也要定時喝水,避免脫水與熱衰竭。

3.適度飲用運動飲料、加鹽的冷開水、愛玉、仙草蜜等含電解質涼飲,補充水與能量。

4.適度攝取香蕉、奇異果、不加糖的西瓜汁、番茄汁等補鉀,維持電解質平衡。

5.避免單獨在高溫環境工作,應以團隊輪班,彼此留意身體狀況。

6.在烈日下工作應每30~60分鐘休息一次,移動到陰涼的帳篷、屋簷或冷氣房降溫。

7.高溫環境使用電風扇時,風扇應吹向「熱源、牆角」,不要直吹人體。

8.接觸高溫環境前,做「熱適應訓練」,逐漸延長曝晒時間。

9.感覺口渴、頭暈、皮膚濕冷、噁心、視線模糊等,立即補水與降溫

10.不建議依賴萬金油、涼感貼等「感覺涼快」的產品,應採實質降溫方法(指上述1、2、3、6、7點)。

❤️更多【降火氣消暑、防熱衰竭方法】請看114年5-6月大家健康雜誌
 
 
圖片來源:富爾特
關鍵字: 中暑熱傷害熱衰竭防晒降溫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