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改善視力,想做白內障手術,該怎麼選擇人工水晶體?醫生說的球面、非球面、黃色水晶體、多焦點水晶體……到底是什麼?怎麼選才能最符合雙眼需求呢?
45歲的黃經理,高度近視600度,最近度數驟升到1000度,經眼科醫師檢查後,視力<0.5,確診是白內障。醫師建議做白內障手術,同時植入人工水晶體,雖然醫師說得分明,黃經理卻聽得模糊,一會兒聽到球面與非球面,一會兒又聽到黃色人工水晶體、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散光老花人工水晶體,聽完後他才發現,人工水晶體雖是醫療器材,但種類繁多,需要花點時間仔細思量該如何挑選,才能符合視力需求。
多與醫院討論
才能選到最適合的
常見的人工水晶體琳瑯滿目,該如何選擇才能改善視力,又能滿足日常生活所需?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解釋,手術前一定要先排除眼疾的可能性,更需要詳細檢查評估視力狀況,特別是有多重屈光問題的病患,必須與醫師進行良好溝通,了解眼力需求程度,才能選到最符合視力需求的人工水晶體。
人工水晶體因手術方式不同,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提供傳統手術的硬式水晶體,一類是提供超音波乳化晶體摘除術使用的軟式水晶體,目前以後者超音波白內障手術為主流,可供選擇的水晶體又可分為以下5種:
1.球面水晶體:無法消除像差,所見影像的邊緣會扭曲變形失真,但費用較便宜。
2.非球面水晶體:具有消除像差,提高夜間與陰天視力不清的品質,球面則沒有該項功能。非球面水晶體又分為抗藍光,及沒有抗藍光的白片,兩者均有抗紫外線作用。如果注重視力清晰度,可選用白片,若希望有保護黃斑部的濾光效果,可考慮黃片。
3.合併矯正散光的水晶體:適用於角膜散光度數大於100度者。前述三種水晶體都是單焦點水晶體。
4.多焦點水晶體:具有看遠、看近調節功能,一併解決老花困擾,多焦點具有的調節原理,可分為調節型及繞射型兩種,目前市售調節型水晶體的植入限制較多,不適合大多數人選用,所以「繞射型多焦點水晶體」已逐漸成為主流,臨床數據顯示,不適應的情況愈來愈少。
5.散光及多焦點合併功能的水晶體:適用於角膜散光度數大於100度,又想要同時矯正老花眼的患者使用。
從生活型態、視力需求
挑選不同功能的人工水晶體
隨著光學科技的進展,人工水晶體不只改善白內障困擾,還有改善近視、老花、散光的功能,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王馨儀表示,可從年齡、經濟、日常生活、工作型態、視力需求等面向做考量。
◆如果考量經濟:可選擇健保給付的「單焦點球面人工水晶體」。
◆如果常看電子螢幕:可選擇有保護黃斑部之濾藍光效果的「非球面黃片人工水晶體」。
◆如果散光超過100度,影響視力品質:可考慮使用散光人工水晶體。
◆如果是中年族群,有近距離用眼習慣,又有到戶外打高爾夫球或騎自行車的需要:可考量「多功能、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不過,許粹剛醫師認為,不是所有接受白內障手術的病患都適合,像眼睛調節力不佳的病患,或夜間常需開車,或瞳孔在黑暗環境中較大的患者就不建議多焦點人工水晶體,以免術後出現眩光、光暈而不適應。
人工水晶體的功能不同,價格也有不少差距,目前健保只給付「單焦點球面人工水晶體」費用,如果患者需要其他功能型人工水晶體,可扣除健保給付的2,744元,超過部分再自付。非球面、黃片的價格約21,000~30,000元,散光人工水晶體的價格約4萬元,至於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價格約60,000,多焦點合併散光的水晶體約為95,000元。
★「球面VS.非球面」水晶體,差在哪?
馬偕醫院眼科資深主治醫師王馨儀分析,目前人工水晶體有分球面與非球面,為了減少影像扭曲變形,建議選擇非球面鏡片。這是因為人類水晶體到了年老時,漸漸轉變為正像差,若選擇球面鏡片,有邊緣設計,影像會扭曲變形,存在球面像差;至於非球面的設計則不同,會將鏡片拉成平面式,能減少球面像差不失真,所以選擇人工水晶體時,宜選擇非球面鏡片,可改善眼球光學性能,但她還是強調,如果對視力需求程度不高者,一樣可以選擇球面鏡片。
★1分鐘搞懂「人工水晶體的演進」
人工水晶體薄薄的一片,卻是眼科醫療、材料與科技的結合。1949年,英國眼科醫生哈柔爾德(Harold Ridley)發明人工水晶體,並植入白內障病患眼內後,白內障手術從單純取出混濁水晶體手術演進了一大步,還具有改善屈光功能。
不過,首片人工水晶體是一種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硬性塑膠材質,植入後,不容易固定,常會發生偏位現象,需要重新取出再放置,患者備受困擾。白內障手術進步到囊外白內障摘除術後,研發出可以放在水晶體囊袋中的人工水晶體,但仍然是硬式塑膠材質片,操作不易,患者仍有不適感。
超音波乳化晶體摘除術及小切口白內障手術逐漸成為白內障手術主流後,1982年,可摺疊式人工水晶體問市。原本大小的人工水晶體可摺疊成小於一半的大小,可輕易植入水晶體囊袋中,再慢慢展開至原先大小,之後材質不斷進步,目前可摺疊式人工水晶體的品質愈趨穩定。
感謝振興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許粹剛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