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醫院",共有574筆資料

孩子放假總是在打電動?也許是他有話想說……

228連假即將到來,為期四天的假期,是否已安排好豐富的行程,還是打算宅在家滑滑手機、打打電動呢?根據一篇2016年3月發表於《成癮行為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潛在的精神疾病症狀與社群網絡和電玩遊戲的成癮有關。單身、女性、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焦慮症和憂鬱程度較低者與社群網路媒體的成癮有正相關;而男性、單身、年齡較輕、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強迫症、憂鬱程度較高者與電玩遊戲的成癮則呈現正相關。
2019-02-26

鼻塞竟是「鼻咽癌」前兆?

因韓劇《繼承者們》走紅的27歲韓星金宇彬,2017年驚傳罹患鼻咽癌。據韓國媒體報導,金宇彬因經常喉嚨腫痛、流鼻血,去醫院檢查確診。事實上,鼻咽癌是少數幾種治癒率較高的惡性腫瘤之一,特別是及早發現的鼻咽癌,治癒率達90%以上。而除了喉嚨腫痛、流鼻血外,常有鼻塞的民眾也別輕忽!因為鼻塞不止,也許不是空氣品質太差或鼻子過敏導致,而是鼻咽癌惹的禍!
2019-02-15

讓孕婦聞之色變的「蘋果病」如何預防?

日本從去年十月開始爆發「蘋果病」疫情,引起孕婦一陣恐慌,原本有計畫在過年春節連假前往日本旅遊的民眾,也開始思索是否要取消行程。不過,俗稱蘋果病的「傳染性紅斑」近日卻傳出有可能在台灣出現大規模流行,花蓮一名20歲、從未出國、也未曾接觸外國旅客的孕婦,就被診斷出感染微小病毒B19,險些胎死腹中,所幸後來緊急為子宮內臍帶輸血進行四次輸血,才成功保住胎兒。
2019-01-30

4步驟教長輩學會用視訊通話

即將邁入月底,家家戶戶正忙著大掃除、採買年貨,準備迎接農曆新年。除了與親戚團聚外,也別忘了與他人互相聯繫,恭賀新年。在科技不斷創新的世代,衍生出多元的通訊方式,而年長者也願意學習新科技。國內學者發現,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有超過五成使用LINE;另國發會於2018年《縣市高齡發展力指標》報告指出,有51.5%年長者每天上網1~4小時。不僅打發時間,研究顯示,會使用視訊通話的老人比較不憂鬱,但到底該如何教沒有用過智慧型手機的長輩使用視訊通話呢?
2019-01-23

跑步姿勢會影響慢跑心情?

根據董氏基金會調查,臺灣平均每7個青少年,就有1個有明顯的憂鬱情緒,需尋求專業協助。歷年調查也顯示,國高中生選擇「運動」為紓壓方式,僅排在第八名,排在「聽音樂、唱歌」、「找同學朋友說」、「睡一覺」等方式之後;但因情緒不好而運動的學生,七成以上都覺得運動後心情有改善,能有效達到紓壓效果。因此董氏基金會自2010年起,結合企業與各級學校共同進行樂動校園推動計畫,為了鼓勵兒童青少年多運動,今年主辦單位特地找來台灣羽球一哥周天成當代言人,希望能讓更多人加入跑步紓壓的行列。
2019-01-16

【認識兒童內分泌科】全台哪些醫院有兒童內分泌科?

什麼時候要看兒童內分泌科?當18歲以下未成年的孩童,有生長發育問題,例如長不高、性早熟等問題,甲狀腺異常、血糖異常等問題,建議可進一步帶至兒童內分泌科求診。目前常見的兒童內分泌疾病有:長不高、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性早熟等。全台哪些醫院有兒童內分泌科呢?本篇為你整理。
2019-01-16

紅酒與啤酒的健康迷思

啤酒肚是喝啤酒造成的嗎?隨著年紀增加,你是否也曾經納悶,為何年輕時啤酒怎麼喝,都不會有啤酒肚,現在喝得少,肚子卻愈來愈大?有別於啤酒會導致啤酒肚的刻板印象,紅酒彷彿成了助眠、抒發情緒、緩解經痛的好幫手,甚至有研究指出,小酌紅酒能減肥,真的嗎?紅酒和啤酒,哪個熱量比較高呢?
2019-01-15

【認識小兒神經科】全台哪些醫院有小兒神經科?

什麼時候要看小兒神經科?當18歲以下未成年的孩童,在發展歷程上老是落後,或有不自主抽動、頭痛、眩暈等症狀時,建議可進一步帶至小兒或兒童神經科求診。目前常見的小兒神經疾病有:頭痛、眩暈、熱痙攣、癲癇、發展遲緩、妥瑞氏症、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等。全台哪些醫院有小兒/兒童神經科呢?本篇為你整理。
2019-01-10

【認識小兒腸胃科】全台哪些醫院有小兒腸胃科?

什麼時候要看小兒腸胃科?當18歲以下未成年的孩童,出現不明原因腹瀉、嘔吐、腹痛、血便、便祕等腸胃症狀時,建議可進一步帶至小兒或兒童腸胃科求診。目前常見的小兒腸胃疾病有:腹絞痛、急性腸胃炎、腸套疊、輪狀病毒腸炎等。另許多醫院將小兒腸胃合併肝膽科,若有肝膽相關疾病也可至該科別確認醫師是否有肝膽相關專長。全台哪些醫院有小兒/兒童腸胃科呢?本篇為你整理。
2019-01-08

為何會習慣性流產難生育?過敏體質孕婦該懂的「自體免疫異常」疾病!

懷孕生子、共組美滿的家庭是不少人的夢想,然而,有些夫妻卻不斷在期待、喜悅、失望中輪迴,歷經一次又一次的流產失落。門診觀察也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常見到年紀不大,35歲以下,甚至30歲以下的女性,雖然子宮、卵巢、染色體檢查都沒有異常,卻連續自然流產5~6次,直到後來才發現是自體免疫細胞攻擊胎盤胚胎,產生血栓,導致流產。醫師提醒,假如流產超過三次,就該懷疑是自體免疫異常惹禍,建議進一步抽血檢查!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