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輕忽家中寶貝的小感冒,當心一時疏忽釀成中耳炎,嚴重甚至可能造成聽力受損!
天氣一變化,5歲的小美又感冒了,這次感冒咳不停且伴隨著發燒、流鼻涕,想不到,又因感冒併發中耳炎。醫師表示,如果中耳炎不好好治療,復發的機率很高,甚至會聽力受損,讓媽媽非常著急。中耳炎這麼嚴重,家長如何察覺?又該怎麼預防?
感冒應先請醫師診斷
確定有無併發中耳炎
「最好的預防就是不要感冒,但這幾乎不可能,也因此治療感冒時,要特別注意中耳有沒有發炎!」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中耳炎患者幾乎都是因為感冒引發,可說是感冒的併發症。現在很多父母都想提升小孩自體免疫力,希望小孩感冒可以自然好,但如果沒有先讓醫師診斷,單靠自己免疫力復原,當心小孩的中耳長期浸潤在分泌物中,讓聽小骨受損!
潘俊伸指出,中耳炎所造成的聽力損失是不可復原的,很多大人聽力受損,正是小時候忽略中耳炎,導致中耳的聽小骨受損。其實,中耳炎只要趕快治療,遵從醫囑,完成抗生素藥物該有的療程(吃完醫師開的藥物),就不會因發炎導致聽力受損。
中耳炎的發生
3歲前兒童比例高
在台灣,80%的小孩在3歲前會得一次以上的中耳炎,這是造成兒童聽力損失最常見的原因。潘俊伸解釋,小孩3歲以前的耳咽管構造和大人不同,一躺下來,鼻腔、咽喉的分泌物很容易流入耳咽管;再加上小孩的歐氏管功能不如大人成熟,故較易得到中耳炎。
中耳是豌豆大、充滿空氣的空腔,由很薄的耳膜與外耳道隔開,耳膜內面連接3塊聽力骨,當聲波傳到耳膜,引起耳膜震動,便會經由聽小骨傳導並放大聲波到內耳,在內耳刺激聽神經末梢,再將訊號傳入腦內。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發炎,是因中耳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造成,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同時發生在耳朵兩側。中耳炎嚴重會造成聽力損失,易影響到小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語言發展。
急性中耳炎是因鼻腔或咽喉的細菌經由歐氏管進入中耳,而造成中耳感染。這常發生在歐氏管功能失調時;大部分是因感冒、過敏、鼻竇或咽喉感染時引發歐氏管發炎。潘俊伸發現,臨床上大多數3歲以內的小孩罹患中耳炎,都是感冒所引發。
兒童難以清楚表達不適
家長要用心觀察
中耳感染會引起耳朵疼痛、耳膜紅腫和中耳積膿,如果膿液無法由腫脹關閉的歐氏管排出,而留在中耳腔,積膿過多會造成耳膜破裂流出膿液。如果中耳的急性感染消退,積液仍無法由腫脹的歐氏管排出,便形成中耳積液,雖然沒有耳痛的症狀,但會慢性化,持續幾週、幾個月、甚至幾年,這所造成的聽力受損是無法挽回的。
中耳炎最顯著的症狀是耳朵疼痛,以及耳朵有壓力和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不會說耳朵痛,家長須留意是否有以下症狀:
1. 小孩反覆用手拉扯或摩擦某側耳朵,代表聽力開始受到影響。
2. 小孩有發燒不退的情形。
小孩中耳發炎時,聽到的聲音會變得低沉,好像把耳朵遮起來一樣,這是因為中耳腔內的積液,使得耳膜無法正常地震動。如果給予適當的治療排出積液,聽力才可回復正常;但如果沒有及時給予適當的治療,便會有漸進式,甚至永久性的聽力損失。
中耳炎不能自行停藥
需按時回診直至痊癒
中耳炎的診斷是醫生會把耳鏡放入求診者的外耳道,然後檢查耳膜是否紅腫,耳膜裡面是否有積液和打氣時耳膜是否跟著震動。正常的耳膜,在打氣時應該跟著壓力變化而移動。
另外,需要做兩項檢查來幫助醫師診斷:
1. 鼓室圖,用來測量中耳的壓力和耳膜的震動情形。
2. 聽力圖,是在不同音頻下測量病童聽力損失的程度。
以上檢查都可幫助醫師判斷問題的嚴重度和治療的方式。家長能幫助醫師的是,讓孩子在檢查時保持不動,以及按時到門診追蹤治療直到痊癒。
一旦開始吃治療中耳炎的藥物,潘俊伸提醒,一定要把該有的療程吃完。治療中耳炎的藥通常含有抗生素,吃抗生素非常注重療程,正常藥量為10~14天,勿吃個3、5天即認為治癒而停藥,父母務必按時照劑量給藥。
嚴重中耳炎需切開鼓膜
進一步處置
大部分中耳炎經由適當的藥物治療都會改善,但潘俊伸解釋,小兒科醫生可能會建議某些病例到耳鼻喉科做進一步的處置。例如把鼓膜切開,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讓積膿排出、空氣進入,以減輕耳痛、耳塞的症狀。切口在幾天內便癒合,不會傷害耳膜或留下疤痕。事實上,切口在感染完全消退前便癒合,因此有一部分會再產生中耳積液。
如果中耳積液經過2~3個月仍在,便要考慮裝中耳通氣管,這是在耳膜上切一個小洞,再裝入一個小管,這樣液體不會堆積在中耳內,氣壓可保持平衡,聽力可獲得改善。中耳通氣管可能需要放置數週到數月之久,等到中耳的感染消除和歐氏管的功能回復正常才取出,但也有可能自行排出。這期間要避免不乾淨的水進到耳朵。
潘俊伸強調,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小孩,復發的機率很大,因此這類小孩要避免感冒,一旦得到感染莫輕忽,應盡速找醫師檢查耳朵,為孩子確診,以便盡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