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親子之間 國小教養 鼓勵孩子進資優班,是愛還是礙

鼓勵孩子進資優班,是愛還是礙

出處/ 2009年9月號/第275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832
收藏 瀏覽數 : 3832
鼓勵孩子進資優班,是愛還是礙

資優班匯集了優秀師資與豐富學習資源,不少家長提早準備、努力訓練,希望孩子能早日考進資優班,然而,念了資優班就真的會變菁英嗎?

小二生德德最近參加學校舉行的資優生考試,未料,最後一關被刷下。小小年紀的他對於這個「失敗」顯得有些介意。平常下課回家,就會向媽媽報告一天大事的他,這天卻拖到晚上10點臨睡前才告訴媽媽沒考上資優班的事。媽媽看他這麼在意,內心滿是不捨……

另一個小二生小紋則如願考上資優班,可是,媽媽既高興又擔心,原本和同學相處就有些小問題的女兒,是否會因考上資優班,變得更加傲氣,在人際相處上「出狀況」?

腦袋資優
不見得生活資優

前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主任莊貞銀教授指出,「進資優班的孩子,家長要多注意他的人際互動。資優是頭腦資優,與人相處未必沒問題。」她遇過家長為了讓孩子進資優班,在小孩唸幼稚園時就費盡心思,花錢買坊間資優班考題,讓小孩慢慢練習,也許這些孩子未來能考上資優班,卻可能是「假資優」。

莊貞銀回憶,以前資優班的上課方式是將學生集中在同一班,造成部分資優生因較落後,自信受挫;或有人變得驕傲、自以為是。不過,現在已改變模式,多數小學將資優生安排在各班,一周固定集合上課幾個小時,如此,較不會突顯資優生身分。另外,由於資優生較一般生特殊,學校也會增加心理輔導課程,避免他們自視甚高,自以為優於同儕。

前述的德德之所以感到失落,是因為好友獲選為資優生,自己卻沒有。莊貞銀說明,別以為小二生還不懂事,其實現在小孩較過去同期孩子早熟,更要注意人格發展。

而另一個案例小紋,還沒進資優班前,就因「常出鋒頭」而被同學有意無意地排擠。當她獲選為資優生,得更注意和同儕的相處,「尤其以後在學業的表現將難分軒輊,若總是無意識的比較,容易讓關係緊張。」這也說明了目前資優班含有心理輔導課程的原因。

台北市大安區龍安國小擔任資優班專科老師的劉益君觀察,多數資優生的心理狀況和一般生差異不大,「如果有自大或缺乏同理心的小孩,也是個人因素。」為了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現在的資優教育也把側重心理層面的輔導,過去叫做「情意課程」,現在稱「生活智慧」等課程列入教學計畫。

利用體驗課程
培養多元智慧

強調「生活智慧」的心理輔導課程,主要是培養資優生與人合作的態度,以及溝通、價值判斷、計畫、規劃組織等能力,並讓他們瞭解生涯規劃。

例如:三年級會教「自我探索」,利用體驗活動,像舉辦選美,讓學生瞭解除了外表美麗,也要注重才藝、內涵。「千面飛龍」活動則是模擬自己若是動物,會希望當哪種動物?顏色、能力?藉由說明原因,訓練表達、組織能力。「個人指紋」,則讓同學瞭解每個人指紋不同,如同人人專長不同。

而四年級則強調合作概念;五年級為發覺個人的領導才能,藉著拜訪名人或研讀名人傳記,探討成功原因。六年級談的是生涯規劃,請專家或學生家長分享經驗。

「一星期的課程,至少會花一節課引導同學探索自我、培養價值觀。」劉益君指出,過去資優生自殺新聞常被放大處理,是因資優生被貼上標籤,格外受矚目。而現在,從小孩一進入資優班,學校就提供情緒管理課程讓孩子學習,她發現,很多資優生除了會自我管理,還懂得幫助別人。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