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台灣卡債族已超過52萬人,平均每人負債150萬元,成人世界的崇尚奢華、以債養債,從兒童時期便可見端倪,不想讓孩子長大成為金錢的奴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得先交給他理財的第一棒,從小養成對消費負責的態度。
截至今年3月,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推估,台灣卡奴已超過52萬,而且仍不斷增加中,同時,「卡奴年輕化」的情況愈來愈嚴重。銀行公會也統計,截至今年4月,完成的88,000多件債務協商,債權金額約1,020億元,平均每人負債高達150多萬元。卡債、卡奴與銀行之間的難解習題,凸顯了一個問題,就是許多人不懂得如何理財。
3歲是讓孩子感受
「交易」的最佳時機
怎麼理財?何時開始學習理財?友緣基金會副執行長黃倫芳表示,最恰當的時機是在3歲。當孩子在2~3歲時,常有機會陪媽媽上街購物,最常見的情況是,媽媽帶著孩子到便利商店買飲料或玩具,當他小小的雙手抱著飲料時,媽媽會在收銀機前說:「東西要拿來給阿姨算錢呀!」或者玩街邊一次10元的電動搖搖車,孩子看媽媽將銅板投到投幣孔後,玩具車便開始搖起來,接下來的幾次,他會要求自己投幣,享受「整套」的娛樂。
這時,孩子已經知道,「想要」的背後需要付錢。例如:走在街上,小朋友會指櫥窗中的東西,表示想買,家長若安撫說:「媽媽沒有帶錢包出來,我們回去拿錢包再來買好不好?。」小朋友如果瞭解媽媽的意思,表示已學習到錢與購買之間的關係。
黃倫芳認為,這些事件都是讓小朋友開始感受「交易」的最好時機。媽媽可以準備一個小錢包,定時放入固定的金額,最好是銅板。讓小朋友出門時,可以擁有自己的錢包,同時,教導他這些錢可以坐幾次搖搖車或買幾瓶養樂多,當他在花用時,也讓他從錢包裡領出,自己去支付。
讓孩子看管零用錢
學習等待與控制欲望
幼教老師敏宜為了讓孩子嘉勳早點建立理財概念,每天都會放兩枚10元銅板在嘉勳的小錢包裡,讓他自己揹在身上。出門時,嘉勳一看見搖搖車,便掙脫她的手,立刻爬到上面坐好,然後身體晃呀晃的,希望它快點開始動。敏宜會提醒孩子,要投幣,車子才會啟動。
當嘉勳玩完第一次後,自然會再打開小錢包想玩第二次,她會接著問:「還有沒有錢錢,只有這一個,就只能再坐一次!沒錢錢,車車就不會動了喔!」嘉勳便知道,當這次車子停下來,就要離開。所以玩完後,雖然還會在車上停留一會,東按按、西摸摸,但不會哭鬧地吵著要繼續玩。
圖片來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