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老,臺灣正用飛快的速度邁向老人國。照顧老人或照顧未來的自己,你還保有舊時代的觀念嗎?讓老人做家事是晚輩不孝?怕老人跌倒,最好讓他少出門?老人生病,躺著休息是最好的?當心 4 大NG舊觀念,可能讓你老化得更快!
漫步日本市區街頭,你會發現電車中充斥不少老人,一部分勞動人口也是老年人,像計程車司機、工地保全、交通保安、清潔員。日本是當今全球「老化」最嚴重的國家,65歲高齡人口占總人口數25.1%,平均每4人就有1位是老人。
不要以為這只是日本現況,臺灣正在上演,且速度飛快,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高齡醫學科主任彭莉甯表示,人口老化是自然現象,只是歐美國家的老化是慢慢變老,相較於英國及德國人口老化花了45年、美國65年,臺灣的老年人口是急速上升。1993年,臺灣65歲以上老年總人口突破總人口7%門檻,根據聯合國的定義,進入高齡化社會之列。2015年,臺灣老年人口成長到12%,2017年比例會再增加到14%,正式成為老年社會。到了2025年,老年人口將占全體人口20%,平均每5人當中,有1位是老人。
也就是說,臺灣即將成為與日本一樣老的國家,大眾運輸工具不用標示博愛座,因為車廂內大半是老人。「看現在日本老化程度,就可看到十年後臺灣老化的樣貌,只是轉變太快了,整個社會對於如何接受老化還沒做好應對的準備。」彭莉甯醫師說。
為什麼臺灣老年人口比例由7%倍增到14%,僅需25年的時間,甚至超過日本的26年,成為全球老化最快的國家?國人餘命延長及生育率降低是重要因素,遙想90年前,臺灣男女新生兒的預期壽命是30.76歲及43.13歲,到了2014年,臺灣人平均壽命,男性是76.9歲,女性是83.3歲,平均餘命為79.98歲。
另外,生育率快速降低也是人口老化主因,1960年代,臺灣婦女總生育率為5人,到了此刻,下降至1.06人,新生人口不斷下降和老化人口逐步提升,推著臺灣提早進入高齡化社會。
「老化」不是別人的事
是你我的事
面對臺灣步入老化社會,不管你我有沒有準備好,十年後一定會面臨,也一定要面對。
與「年輕」相較,「老化」不太受重視,甚至被歧視。不少年輕人認為人老就會生病,接著就要坐輪椅,請外傭照顧,而且老人會變糊塗,沒有尊嚴,所以不喜歡談老,尤其年長父母生病時,不少人選擇逃避,不願照護,不是將責任丟給其他的家人、看護負責,就是交由養老機構處理。
近年來,關心老年生活型態的機構變多,不斷訴求「活躍老化」,就是要打破窠臼,鼓勵老年人活出自我、活出健康。彭莉甯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對健康的定義,不是「無病」而已,還包含自我功能的維持,如果老人疾病多了,但生活功能良好,仍屬於相對健康。
舊觀念1》年紀大了就要退休
新觀念》退而不休更要動
人老了,功能會比年輕時效率差、敏銳度低,但不代表失去功能。醫學要評斷老人是否為衰弱或多重疾病,會從功能、社會、心理與靈性各面向整體評估,即使年紀大了,到了政府擬訂的65歲退休年齡,只要身體功能周全,就要培養退而不休的觀念,一定要保持活動力、學習力及挑戰自我的動力,再透過營養均衡,以維持身體最佳狀態及生活品質,如果退休後還算健康,就請繼續工作貢獻己力,做一個有活力的不老者。
臨床上發現,虛弱及肌少症的老年人是未來可能失能的高危險群,臺大醫院竹東分院院長,專長老人醫學的詹鼎正表示,評估失能之前,需先了解是否有體重減輕、活動力較差、走路較慢、肌肉力量衰退、握不住茶杯等,即使有,也不代表失能,而是會開立運動及補充蛋白質營養的處方請老人務必規律執行,只要能慢慢恢復原有日常生活功能,就可成為自主的老人。他建議,預防老年失能,就是持續規律活動、勞動及運動。
舊觀念2》老人怕跌倒,家人凡事代勞才孝順
新觀念》鼓勵老人自理生活,不主動提供協助
過去的觀念是爸媽80、90歲了,走路變慢,聽力變差,反應變遲鈍,就不要讓他們下廚做飯,以免太累,也避免外出買菜,以免跌倒,最好時時攙扶他們走路。
彭莉甯醫師表示,目前的醫學研究顯示,應讓老人自己洗衣服、洗澡、搭捷運、坐公車、買菜、做料理,既可訓練腦部統整功能,同時讓他們活得自在,有尊嚴。
詹鼎正醫師建議家人要學習從日常生活中的生活功能,觀察長輩是否真的需要協助,譬如:要過十字路口,綠燈亮時,他們走路的速度跟得上,就讓他們自己走;洗臉擰毛巾時,擰得很乾,就不要協助;點眼藥水時,手不會發抖,點得很順暢,就讓他們自行點藥。
上述動作如果無法完成是警訊,他提醒,如果家人發現老人需要協助,就要了解是哪一方面的原因,盡快尋求最佳的評估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