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口腔衛生 不景氣,裝假牙該怎麼省?

不景氣,裝假牙該怎麼省?

出處/ 2008年11月號/第266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13155
收藏 瀏覽數 : 113155
不景氣,裝假牙該怎麼省?

缺牙,除了不美觀,還會影響表達、咀嚼等;時間久,牙齒還可能移位,影響咬合、甚而改變臉型。為了避免一連串的惡果發生,裝假牙是不得不做的決定,但在消費緊縮的年代,裝戴適合的假牙,才能健康與荷包都顧到。王爺爺缺了幾顆牙齒,始終沒去理會,最近講話發現會「漏風」。吃東西時,無法完全咀嚼,開始感到胃痛。在兒女的勸說、孫兒的鼓勵下,終於鼓起勇氣去看牙醫。經過一番檢查,牙醫親切地建議他,可能要評估做假牙,王爺爺想到裝假牙需要花一大筆費用,不禁冒起冷汗……

牙齒硬度媲美石頭
因能用一輩子而珍貴

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幾次看牙科的經驗,小則蛀牙,嚴重則撞斷牙或掉牙,有時,牙醫師幫我們敲敲補補,牙齒就可恢復原狀,繼續發揮咀嚼功能;有時,牙齒破損得過於嚴重,無法修補,只好裝假牙。假牙價格通常萬元起跳,甚至數十萬元時有所聞,為何小小一顆牙,比打個金戒指還貴?

其實,在單顆假牙的種類中,金牙相對較便宜,多數瓷牙比金牙貴。因為牙齒的硬度高,不易找到和牙齒同等硬度的材質。或許有人好奇,牙齒有多硬?以輪胎和石頭來比喻,車子輪胎約2年換一次,石頭也可能脆裂,恆齒好好保養,卻能用一輩子,比輪胎和石頭的使用年限都長。假牙之所以貴,正是要品質好、硬度高,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補牙或做假牙
是為了恢復咀嚼功能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膺復牙科主任陳玫秀說明,「牙齒表面有一層琺瑯質,硬度可和石頭、骨頭抗衡,是身上最硬、最珍貴的物質。如果牙齒尚可修補,就別做假牙,做固定假牙的過程需磨掉琺瑯質,很可惜。」

恆齒要用一輩子,能留則盡量保留,若蛀得太嚴重,無法填補,為了保護牙齒和恢復咀嚼功能,就需做個牙套套著;若掉牙,則必須用固定假牙填補原來位置;若牙齒缺太多顆,無法做固定假牙,只好用活動假牙,才得以讓人們繼續享受美食。

別羨慕做活動式假牙
那是老化的象徵

修復牙齒的第一步,是用銀粉或樹脂補好蛀掉的洞。陳玫秀表示,「當牙齒已蛀得無法用一般補牙方式填補,才考慮用牙套。另外,做完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牙齒有開口、可能導致裂開的疑慮,也要用牙套套著。」這狀況並非缺牙,而是為了保護特定某顆牙齒,因此做單一牙套即可。

如果牙齒完全壞掉了,為了美觀和維持咀嚼功能,就要用假牙補起來,缺1顆牙要做3顆牙;連續缺2顆,至少要做4顆牙,以此類推。去做牙時,最怕聽到:「你必須要作活動假牙。」印象中,只有老人家才會戴整排假牙,吃完飯拆下來洗一洗,晚上睡覺還把假牙泡在有清潔劑的杯子裡,好似戴活動假牙,即是宣判「你已步入老年階段。」

在什麼情況,醫生會建議作活動假牙?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牙科部補綴科主治醫師李惠娥表示,「如果條件許可,應優先選擇做固定假牙,活動假牙是最後的選擇。」牙齒骨頭要夠健康,才能支撐牙橋,如果骨頭已搖搖晃晃,很難做固定假牙;其次,缺牙區兩旁的牙齒數要夠,才足以擔當牙橋的橋墩。

例如:若缺了犬齒、2顆小臼齒、第一大臼齒,就要用門牙和第二大臼齒作橋墩,雖勉強可做固定假牙,可是必須考慮堅固性,而且牙橋很長,橋墩受力大,擔任橋墩的牙齒可能容易壞掉(例如:罹患牙周病),一旦作橋墩的牙齒壞掉,就要考慮做活動假牙。

與牙醫溝通合適療法
兼具經濟、美觀與實用

以費用來說,固定假牙缺1顆要做3顆(也有的要4顆,看受力情況而定),缺2顆要做4顆,一顆約1萬元,看材質而定。為了美觀,目前最流行全瓷冠牙套,材質有氧化鋁、氧化矽、氧化鋯等,其中氧化鋯最硬也最貴。但為了堅固起見,李惠娥建議,「在瓷牙內層用一層金屬,否則沒辦法支撐。」

通常瓷牙內層的金屬材質,也是假牙價格高低的重要因素。如果缺牙區在後面,沒有美觀上的顧慮,也可考慮做金屬假牙,一般分普通金屬、半貴金屬、高貴金屬等。

活動假牙通常是病人最後的選擇,一排假牙約1萬元可搞定,若全口都缺,上下各一排,2萬元就可讓病人擺脫「無齒之徒」的尷尬。然而,自身的情況適合什麼類型的治療,不妨與醫生溝通詳談,找出最佳方法,除了讓自己漂亮見人、也能盡情享受美食。

迷思1
人老時,牙齒自然會鬆動嗎?

正解》牙齒好壞因人保養程度而定,有人才20出頭不定期刷牙保養,就已滿口爛牙,也有人到七老八十,只有兩顆不算嚴重的蛀牙。不過,就動物的本能而言,多數老年人的牙齒確實比年輕人容易鬆動,這是因為隨年齡增長,骨質的吸收有所改變,像身高變矮、牙齒鬆動等,都是明顯的骨質流失現象。

高雄醫學大學牙科部補綴科主治醫師李惠娥解釋,「齒槽骨的骨頭減少,牙齒周圍的軟組織(牙肉)跟著萎縮,牙齒隨之變長,因此露出的部分較多,增加牙齒動搖的可能性。」如果多補充鈣質,可緩解這現象。

迷思2
常吃堅果、啃硬的食物,牙齒更健康?

正解》咀嚼有沖刷牙齒的功能,牙齒如果缺少食物的刺激,不但容易黏一些牙垢、牙菌斑在上面,還會有萎縮現象,因此牙齒的確需要常用,但不管是咀嚼硬或軟的食物,都會保持健康。

此外,牙齒最好平均使用,別只使用一邊,而另一邊不用,以免常使用的一邊,臉頰肌肉較發達,長久下來,臉型不對稱。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膺復牙科主任陳玫秀提醒,「不要常吃太硬、韌度太高(例如:魷魚絲)的食物。咀嚼這類食物,會造成下顎關節和肌肉過度使用,可能造成肌肉痠痛,甚至關節發炎。」

迷思3
用漱口水比刷牙,更能深入牙縫清潔殺菌?

正解》李惠娥澄清,「只用漱口水是不夠的,漱口水無法取代刷牙的功能。」刷牙能刷除牙垢、牙菌斑,還能按摩牙齦。應先用牙刷將食物的殘渣刷掉,之後再以漱口水漱口、殺菌。

迷思4
定期洗牙會磨損琺瑯質、讓牙縫變大,所以少洗為妙?

正解》定期洗牙的目的是要洗掉牙結石,避免牙周病,不會洗掉琺瑯質。李惠娥建議:「一般人半年洗一次,患有牙周病的病人則3個月洗一次。」

有人洗完牙後,以為牙縫變大,其實是因太久沒洗牙,貼在牙齒上的牙結石被骨頭吸收,導致牙肉萎縮。李惠娥說明,「洗牙後,牙結石不見,看起來好像牙縫變大、牙齒變長,其實,部分的萎縮牙肉正漸漸的恢復紅潤。」

迷思5
掉1、2顆牙不必急著補,等掉光再全口換假牙較省事?

正解》掉牙之後,由於牙周韌帶的作用,上面牙齒會往下長、下面牙齒會往上長,兩旁牙齒也會傾斜過來,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缺了牙通常要補起來,不過,不是牙掉了立即去補,李惠娥認為,「拔牙後約1~3個月,等骨頭吸收穩定後再去做假牙。」

也有不需補牙的例外情況,並非所有人的上下排牙齒都是整齊地一對一咬合,有人原來牙齒有重疊,陳玫秀指出,「如果有缺牙,但上下牙都有咬合到,牙齒不會移動,且沒有不舒服、咀嚼功能也不受影響,就不一定要作假牙。」

每次看完牙醫後,醫生總不忘提醒,「半年後要記得回診。」為何半年得回診一次?

原因1》享受健保給付洗牙的福利
如果牙齒沒有毛病,半年可利用健保給付洗一次牙,這是福利,不應放棄。如果超過洗牙次數,洗牙一次要花800~1000元不等。

原因2》早日發現蛀牙,省下做假牙的大錢
還有,半年也應讓牙醫師檢查,牙齒是否有蛀牙,提早發現,立即補救,避免淪落到要做假牙的命運。

原因3》如有裝假牙,檢查其密合度或有無破損
如果有作假牙,半年內也要回去複檢,看密合度是否很好,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膺復牙科主任陳玫秀表示,「活動假牙因為牙床萎縮的緣故,必須作襯底;固定假牙或植牙,也有蛀牙或瓷牙破損的問題,需要半年回診一次。」如果以裝假牙是幫牙齒化妝來比喻,半年一次的回診,可說是幫牙齒補妝。

​​►延伸閱讀

植牙前後做好這些事,避免失敗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