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心靈活水 職場關係 現代夫子的健康難題

現代夫子的健康難題

出處/ 2005年9月號/第231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953
收藏 瀏覽數 : 2953
現代夫子的健康難題

隨著時代變遷,學生的權利愈來愈受社會重視,老師的健康,卻被厚重的書本與教改問題給淹沒了,除了工作性質帶來的毛病,其背負的精神壓力,更非外人能理解,想要教育好下一代,當然得讓老師的身心更健康。


教師節將至,感謝老師辛勞之際,可曾發現老師的聲音愈來愈「低沉沙啞」,或上課時突然「失聲」?大家總羨慕教師薪水高、有寒暑假、工作單純,簡直是鐵飯碗。事實真是如此嗎?他們又承受了哪些職業傷害?

老師解不了的4道題

老師每天必須從早到晚連續講好幾節課,坐下來休息的機會很少,而且下課時間短促,不少老師自然養成憋尿的習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家庭醫學科主任施嫈瑜指出,許多老師忽略「做一下、休息一下」的原則,身體長期處於緊張狀態,導致健康亮紅燈,包括聲帶結節、腿部靜脈曲張及泌尿道等毛病,可見老師的健康問題不比一般上班族少。

1.破鑼嗓子

全國教師會主任委員暨國立海山高工教師黃耀南,已任教18年。他用略帶沙啞的聲音指出,長時間說話,一天6、7節課下來,聲音都啞了,為避免過度使用聲帶,只好盡量用腹部發聲,所以平常說話與上課的聲音不一樣。

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理事長暨私立惇敘高工輔導教師王慧婉深有同感。13年的教學生涯,讓她的聲音變質,一感冒更慘,甚至發不出聲;夏天時,更要拉長嗓音與冷氣機對抗,到了最後一節課,通常已元氣大傷,只能仰賴喝水、使用麥克風,或帶動學生討論。她覺得喉嚨是最傷神的部分。

施嫈瑜表示,老師聲帶結節可能與過度或不正確地使用喉嚨有關,一旦察覺話講到一半倒嗓、聲音慢慢嘶啞、說話吃力不易發出聲音,或懷疑有聲帶結節的問題,一定要及早就醫。

預防聲帶結節的祕訣是多喝溫開水,保持喉部滋潤。施嫈瑜建議,課程中可交替安排講課或讓學生討論、發問;其次,訓練正確的發聲方式,運用鼻腔共鳴或腹部丹田發音,避免過度使用喉嚨,必要時使用麥克風。

再者,生氣或急躁時,聲帶比較緊張,要懂得深呼吸、舒緩情緒,勿急著表達意見;下課後,盡量讓聲帶鬆弛、休息。此外,避免薑、蒜或麻辣火鍋等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聲帶壓力,多吃青菜水果及補充水分。

2.浮腳筋

隨著現代社會長時間工作的特性,罹患靜脈曲張的比例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其中又以教師為好發族群,不分性別都有可能得到。黃耀南表示,配合教學活動,得長期站立,他已患有靜脈曲張10年。為了讓靜脈彈性較好,除了養成運動的習慣,他在下班後也偶爾會躺在床上或地板上,把腳抬高10~20分鐘,或在上實習課時走動。

究竟什麼是靜脈曲張?施嫈瑜指出,靜脈曲張是因長期久站等因素,下肢靜脈系統的瓣膜功能受損,腿部血液無法順利送往心臟,日積月累,造成靜脈壓過高,靜脈擴張,血管鼓起彎曲如蚯蚓一般,俗稱「浮腳筋」。長久下來,容易下肢酸痛、不耐久站,易有水腫、抽筋等症狀,不加注意會愈來愈嚴重,演變成鬱血性靜脈炎,或鬱血性皮膚炎,不僅皮膚變黑影響外觀,甚至會出現潰瘍、發炎等併發症。

她建議,老師上課時不要長時間站立或坐著,經常變換姿勢或多走動,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此外,可穿著彈性襪、睡覺時用枕頭將腿部墊高、按摩下肢的肌肉組織、少吃鹹的食物、避免過緊或過高的鞋子,且規律運動以促進血液循環。
靜脈曲張和聲帶結節一樣,除了開刀之外,無法只靠藥物使靜脈曲張或結節消失。若身體不舒服,應尋求正常管道,找出原因,對症下藥,否則再發率很高。

3.泌尿道感染

王慧婉說,她碰過最嚴重的問題是憋尿引起的併發症。下課時間很短,為了準備上課資料或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經常沒有時間喝水和上廁所,轉眼間鐘響了,又得繼續上課。她曾憋到下班後才回家解放,造成尿不乾淨,或尿不出來等泌尿道感染問題,苦不堪言。有了慘痛的經驗,再怎麼忙,她都隨時提醒自己多喝水、不憋尿。

相關資料顯示,因為下課時間太倉促,或學校廁所不乾淨,許多老師有憋尿的習慣。其實,長期憋尿容易因尿液停留在膀胱時間過久,增加感染機率,造成頻尿、急尿、解尿時有灼熱感等症狀。若泌尿道發生上行性感染至腎臟,可能引發急性腎盂腎炎,出現高燒不退、全身酸痛、畏寒、噁心、嘔吐等症狀。保健之道就是多喝水、不憋尿、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若出現泌尿道不適的症狀,應及早求診。

4.隱性的壓力

近幾年,流浪老師滿街跑,一向讓人覺得師德崇高的教師,不得不卸下身段,為爭取權益走上街頭;現職老師也得面對教改變革、能否如期退休等問題;而新聞媒體經常上演家長控訴老師的戲碼,「尊師重道」的觀念式微。這些價值觀念的轉變與負面的報導,無形中帶給教師極大的壓力。

黃耀南提到,除了外界壓力的衝擊,老師龐大的工作量與超時工作,更是家常便飯。一般人以為學生放學,老師就下班了,其實老師的非正式工作時數難以想像:下課後,得忙著改作業、準備隔天的課程及行政事務,甚至把工作帶回家繼續加班。10幾年來,他經常工作到晚上9點多,常常睡眠不足,造成火氣大、嘴巴破皮的情況,體力也不勝負荷。

「現在老師面臨的最大問題,反而是精神壓力,」王慧婉指出,教改政策連番更迭,經費縮減,教師被要求具備十八般武藝,稍有差池,容易被貼上不適任、不求進取的標籤。例如:要求資深老師製作網頁或PowerPoint的速度如一般水準,畢竟這只是媒介,重點應該是老師瞭解如何將教材轉變成電子媒介,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要求老師從頭到尾一手包辦,成為負擔。

黃耀南和王慧婉異口同聲表示,九年一貫教育、零體罰及少子化的趨勢,凸顯現在與過去在「教學方式」上及「與家長互動」上的差異。以往,家長總會說:「不打不成器,若孩子不乖,老師修理沒關係」;但隨著時代不同,老師必須學習多元的教育方式,巧妙地處理學生挑釁或偏差的行為,同時兼顧教學正常進行,精神壓力相對增加不少。

此外,經濟不景氣,在包班制教師負全責的要求下,老師面對的不再只是學生,還包括其家人失業帶來的經濟難題。王慧婉語重心長地說,社會大眾、家長及學校行政體系,常從學生表現來評定老師的工作成效,將學生行為歸責到老師身上;相對地,老師也把自己道德化,甚至內化為個人能力因素,因而備感壓力。

她舉了一個教學生涯中印象深刻的例子。在國中任教時,班上有位學生是「檳榔西施」,在傳統思考模式的薰陶下,她無法接受這個行業,想把學生「救」回學校。

然而,天不從人願,當她發現學生因工作太晚,趴在桌上睡覺而跟其他老師起衝突時,她才深覺自己只是一廂情願地把問題簡單化,學生不能完全放棄工作,但也確實無法兼顧工作與學業。這讓她感到挫敗與沮喪,為了沒有解決問題,不是個好老師而自責。

後來,她與其他老師互相交換碰壁經驗,這才理解:當學生的問題非老師能承擔時,如何從現有條件中,幫助學生尋求新的出路,才是應該努力的方向,自己也不必過於灰心。

為夫子糾結的心解套

1.快樂的鑰匙 自己掌管

面對九年一貫教育的變動,不少老師進退失據,跌跌撞撞。施嫈瑜認為,「不確定性」是現代普遍存在的現象,不只教育界,整個環境都在變。一般教師可能受到擇善固執的教育薰陶,一時無法承受這樣的轉變。

她建議,老師需接受現況,而不是過度期許維持現況。面對壓力時,先深呼吸將心靜下來歸零,不用情緒解決問題;想想問題的癥結,或往正面思考,讓個性更圓融,千萬不要顧影自憐。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心智科主任陳質采則認為,不要把快樂的鑰匙交到別人手上,感嘆為何運氣如此差。懂得盡人事、聽天命,才能成為最具智慧的老師。

2.面對僵局 學習放下

時代不一樣了,這兩位醫師一致認為,面對當前教育環境的詭譎多變,學習「如何放下」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壓力大,應檢視原因加以修正,凡事往好處想,「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做個難得糊塗的人。

其中,最好的方式是換個角度,以「平常心」看待,例如,學生當檳榔西施,老師的責任是提供學生足夠的資訊,並非幫學生做決定。若沒辦法改變事實,老師要拿得起、放得下,就像醫師只能提供各種治療的成效與風險建議,不能替病人選擇。

換言之,老師若能回歸最初的願望與使命,不以學生的成敗論英雄,心情會跟著快樂起來,學生也能感受到善意。最怕是老師長期累積壓力,產生記性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情緒浮躁等症狀,出現動不動就罵人或反應過度等不當舉動。

身為家長的施嫈瑜也提到,在門診中常接觸老師因壓力過大而求診的案例,她建議家長應設身處地站在老師的角度,少責罵、多體諒。老師則應隨時檢視壓力指數,做好時間與壓力管理,比較不急迫的事情,如進修,可安排在寒暑假進行,才不致讓壓力傷到個人的判斷力、自尊及行為表現。

3.放慢腳步 向外求援 

若真的生病了,應尋求醫師協助。老師通常只知道腰酸背痛時吃止痛藥,睡不著時吃安眠藥,不知問題可能來自壓力。她建議,教育單位可安排壓力調適或心靈成長課程,讓老師瞭解壓力的症狀,懂得如何檢視壓力,避免積勞成疾。

其次,培養休閒運動。脾氣急躁者,可學習有氧運動、氣功、瑜伽、太極拳等,放慢腳步;完美主義者常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應隨時省思、修正不合宜的期待,告訴自己:「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王慧婉表示,基層教師協會也針對老師實務教學,提供對話與分享的機會,跨校性地共同面對困境與思考解決策略,並長期發展老師的支持社群。現代夫子不要把問題悶在心裡,攤在陽光下集思廣益,共謀改善之道,才能營造更好的教學環境。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