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殼類海鮮吃太多,易誘發「過敏」反應
嚴重者可能出現過敏性休克
蚌殼類海鮮最常出現的就是過敏問題,陳欣湄醫師指出,許多病人得知過敏反應是吃海鮮引起,常大呼不可能,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因此出現過敏反應,不過,「以前沒有過敏反應,可能是吃的量不夠多,只吃一、兩隻;如果一下子吃掉五、六隻,體內的過敏原累積到一定的量,就可能引發過敏症狀。」
螃蟹是高寒的易過敏食物,也就是俗稱的「發物」,有過敏體質的人吃進過多螃蟹後,蟹肉中的過敏物質通過腸壁進入人體循環,容易誘發過敏反應,引起胃腸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皮疹、哮喘等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引起過敏性休克。陳欣湄醫師提醒,品嘗螃蟹淺嘗即可,不要貪心吃過量,建議一天吃一隻就好。
接觸不新鮮、腐敗的螃蟹
恐感染「海洋弧菌」,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海鮮最怕腐敗、不新鮮,尤其蚌殼類因為有殼,很難看出裡面是否煮熟、有無汙染,陳欣湄醫師提醒,食用螃蟹時不要用烘烤的方式,因為可能殼變色了、好像烤熟了,但裡面的蟹肉卻還是生的,建議可用清蒸的方式,比較健康。
如果吃進沒煮熟、不新鮮的螃蟹,輕微者可能會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道發炎的症狀;嚴重者,如果嘴巴剛好破皮,吃的過程,傷口就可能感染海洋弧菌,甚至引起蜂窩性組織炎,不可小覷。
陳欣湄醫師提到,門診常會碰到很多罹患蜂窩性組織炎的患者,記不得自己什麼時候受傷、何時接觸到感染物質,其實多數的蜂窩性組織炎都是從很小很小的傷口開始,感染發炎後,傷口才逐漸擴大。
此外,由於蟹殼較硬,剝蟹殼時也要小心不要被螃蟹的螯和腳劃傷,否則也會增加感染海洋弧菌的風險。
蟹膏、蟹黃含高膽固醇
吃了易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眾所皆知,螃蟹是高膽固醇食物,平均每100克的蟹肉含有100毫克(0.1公克)的膽固醇,蟹黃部分更高達200~466毫克。根據國健署發布的每日飲食指南,成人每日膽固醇攝取量應低於300毫克,患有心血管疾病者更應低於200毫克。然而,一隻一斤重的螃蟹,扣除掉不可食用的部位,只要吃一隻就會超標。
蝦蟹的膽固醇多集中於頭部及卵黃,建議膽固醇偏高者,食用螃蟹時最好將蟹膏、蟹黃分享給親友或淺嘗一口就好,才能減少膽固醇的攝取。高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和痛風者最好少吃。
中秋節過後不久,冬天就要來臨,為了避免冬天出現心血管問題,通常在診間,陳欣湄醫師會提醒病人,不要等到天氣冷了才來照顧心血管,最好提前三個月做好準備,也就是說從九月開始就最好不要吃高膽固醇的食物,儲備血管的健康能量,以便天氣變冷時,可以降低罹患中風、心肌梗塞的風險。
螃蟹熬煮的湯含高普林,應少喝
切忌與柿子、柚子等當季水果共食
螃蟹與貝類等高普林食物若熬煮成湯,會在湯裡釋放大量的普林,建議痛風患者最好不要喝螃蟹熬煮的湯,以免誘發痛風。此外,螃蟹也不要跟啤酒一起食用,否則也會促使痛風發作。
另外,秋天也是柿子盛產的季節,就中醫的角度而言,柿子和螃蟹皆為寒涼之品,同時進食易加重脾胃虛寒,導致不適。西醫觀點也認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會使螃蟹中的肉蛋白凝固,可能引發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其他不建議和螃蟹一起食用的水果,還有性質寒涼的瓜果類及梨子,包括當季盛產的柚子也都不適合與螃蟹共食,否則容易引起腹痛、腹瀉。
延伸閱讀
中秋節烤肉、吃月餅,喝什麼飲料才能解油膩與脹氣?中醫師傳授DIY消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