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吃出健康 孩童營養 喝水、呼吸也會胖?別再掉入肥胖陷阱!

喝水、呼吸也會胖?別再掉入肥胖陷阱!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2851
收藏 瀏覽數 : 2851
喝水、呼吸也會胖?別再掉入肥胖陷阱!
你是否曾聽人抱怨過:「喝水、呼吸也會胖!」、「好不容易減了幾公斤,一鬆懈馬上復胖!」為何有些人明明食量大得驚人,卻不容易變胖?有些人努力減肥卻深陷「溜溜球效應」,在減肥、復胖中不斷來回?難道易(復)胖體質,都是基因惹的禍?有人說,小時候的胖不是胖,真是如此嗎?
 

根據國健署102~105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我國成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BMI≧24)為45.4%,105學年度國小及國中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各為28.1%及29.5%。當兒童BMI超過該年齡層的95百分位值,即視為「肥胖」,這幾年,台灣飲食西化,使得學齡兒童肥胖比例達3成,高居亞洲第一。

面對兒童與青少年的肥胖問題,近六成家長存在「遺傳論」迷思,然而趙函穎營養師提醒,瑞典研究證實,兒童與青春期的脂肪細胞數量控管,才是不可逆的易(復)胖體質形成與否的關鍵。專家指出,家長準備的家中存糧種類,與兒童肥胖有高度關聯。
 

成年後脂肪細胞總量
將不再有大幅變動

錯過成長關鍵期,體內脂肪細胞數量就會終身定調,易胖體質拍板定案!趙函穎營養師指出,人體內堆積的脂肪量由脂肪細胞數量與脂肪細胞體積共同決定。過去談減重時大家關注的都是如何透過運動與飲食,降低脂肪細胞內的脂質存量、減少細胞體積,卻忽略脂肪細胞數量對易(復)胖與否的影響性。

童年和青春期是人體細胞分裂增殖最旺盛的時期,此時若是吃的過多,超過了人體所需,就會刺激身體中的脂肪細胞進行分裂,增加脂肪細胞的數量,以容納過多的脂肪。當這些增生的脂肪細胞產生後,身體就具備了「增胖」的本錢,因為容納脂肪的細胞數就如同倉庫一般,倉庫愈多,可以囤積的脂肪量也就愈大。而脂肪細胞的數目一旦大量增加,未來想減肥,就只能努力的把脂肪細胞體積減小,而不能減少脂肪細胞的數量。 

瑞典研究指出,脂肪細胞在童年與青春期時,會在體內不斷增加,是決定體內脂肪存量的主要因子。體內脂肪細胞數量在8~18歲會持續增加,成年(20歲)後無論胖瘦,體內脂肪細胞的更新率就會維持在每年8.4%左右,脂肪細胞總量不再有大幅變動。

趙函穎營養師進一步解釋,當脂肪細胞數量越多,就愈容易形成易(復)胖體質。因此監控家中存糧類型,減少孩子成長期間攝取過多高糖、高脂、高熱量食物,是避免成長期脂肪細胞暴增,預防成年易(復)胖體質的關鍵。

 
真的有人「喝水就變胖」嗎?

有體重困擾的民眾最擔心的就是自己是易胖體質,明明沒吃什麼東西,卻彷彿只要喝水就會發胖,導致很多人因為怕胖,連水都不敢喝,反而影響基礎代謝率。

其實,體重的增加是熱量平衡的結果,若吃的熱量超過身體所能消耗掉的熱量,多餘的熱量就會轉變成脂肪,使人變胖。身體熱量的來源,大部分來自於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醣類等三大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和水不會產生熱量,白開水是沒有熱量的,故沒有人會因喝水就變胖。所以喝水只會暫時增加體重,並不會產生肥肉。

提醒民眾減肥除了要以健康飲食搭配運動,也別忘了要適時補充水分,才能維持體內生理機能,促進新陳代謝。

 
洋芋片、冰淇淋、泡麵
是肥胖兒童家中最常見的存糧 

究竟國內家長監控孩童飲食攝取的現況如何?根據調查顯示,因擔心孩子放學或餐間肚子餓,超過9成的家長有在家中囤積存糧的習慣。然而,有高達8成的家長即使擔心孩子可能有易胖體質問題,卻仍在家中準備了洋芋片、巧克力、泡麵等高糖、高脂、高熱量的存糧。

調查進一步比較BMI超標與正常兒童的家庭存糧結構,發現除了普遍存在家中冰箱、零食櫃的鮮奶、水果、蘇打餅乾外,BMI超標孩童家中最常見的存糧前3名分別是「洋芋片」、「冰淇淋」和「泡麵」;反觀正常體位孩子偏好的存糧前3名則是「豆漿」、「水果」和「鮮奶」。

超過6成的易復胖家長會擔心小朋友也有易復胖體質,但認為主要原因來自於遺傳。不過,根據調查數據,健康存糧比例高的家庭,即使家長屬易胖體質,小孩正常體位比例仍高達58.3%。

 
喜歡吃麵包和現榨果汁當點心
容易陷入「肥胖陷阱」

今年40歲的林小姐是兩個學齡孩童的媽咪,熱愛甜食飲料的她,從學生時代開始就不斷受肥胖、復胖問題困擾,也曾試過各種減肥偏方。擔心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女兒遺傳到她的易胖體質,又怕營養攝取不足會影響孩子發育,於是找上營養師進行諮詢。

趙函穎營養師回顧林小姐青少年時期的飲食習慣,並分析目前家中存糧的種類,發現她與女兒在飲食上都有兩大盲點:

盲點1
避開油炸類食物,卻偏愛精緻糖類

首先,雖然林小姐在家中存糧類型上會刻意避開微波炸雞、洋芋片等油炸類飲食,但因熱愛澱粉,所以在麵包、糕點等精緻糖類的攝取過高,加上喜歡搭配奶茶等含糖飲料食用,導致糖分與脂質攝取超標。
 

盲點2
以現榨水果取代青菜,卻忽略水果糖分

再者,因為不喜歡吃青菜,林小姐選擇在家中存放大量水果,並以現榨果汁取代纖維質的攝取,卻忽略高糖分水果隱藏的糖分與熱量危機。趙函穎營養師提醒,以上兩個盲點都可能會導致成長期的女兒脂肪細胞數量出現不可逆的爆增、進而形成易胖體質。
 

小孩「壯」是個子高
還是「肥胖」惹的禍?

兒童肥胖不只會引起心血管疾病,還會導致內分泌失調和糖尿病,加上脂肪細胞會分泌生長激素,可能會產生暫時長高,卻間接導致生長板癒合的「假象」。倘若孩子後頸與腋下都有俗稱「黑色棘皮症」的黑色素沈澱,就有可能是糖尿病前兆。

「杜絕肥胖問題,應該從成長期的飲食習慣養成做起!」趙函穎營養師提醒家長,唯有透過改變家中存糧結構的「纖冰箱計畫」加上養成運動習慣,為孩子打造健康的生活型態,才能真正為孩子「減一輩子的肥」。

建議在食慾旺盛、對垃圾食物缺乏抵抗力的兒童與青少年階段,家裡冰箱存糧應符合「健康又能提供飽足感」、「營養成分符合基礎成長能量需求」(如蛋白質)、「能補充兒童平日飲食易缺乏的營養素」(膳食纖維等)三大原則,取代含糖飲料,搭配零食攝食減半,避免孩子攝取過多熱量。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