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治該病例的彰化基督教兒童醫院兒童過敏免疫科主任蔡易晉醫師表示,這名男嬰自三個月大起,皮膚經常出現濕疹症狀,曾被醫師診斷疑似「異位性皮膚炎」,但當時家屬不以為意。
男嬰母親表示,當天孩子約吃了2~3口姐姐的蛋,剛開始沒什麼症狀,大約過半小時後,才開始因為癢而有點吵鬧,但當時以為是肚子餓,就有泡奶給孩子喝。沒想到喝完約40分鐘後,男嬰突然從臉紅到腳,不僅全身紅腫,還一直哭鬧,當時發覺男嬰的哭鬧狀況不太對勁,加上嘴巴當時已呈紫色,才趕緊掛急診。
蔡易晉在為該名男嬰急救時,檢測血液過敏休克指標──「類胰蛋白酶(Tryptase)」,發現當時濃度為18.9μg/L(正常測不到),治療後24小時再次檢測,類胰蛋白酶濃度已下降至1.7μg/L,代表嬰兒可能是食物造成嚴重「過敏性休克」。
蔡易晉進一步解釋,一般臨床檢驗「雞蛋蛋白」過敏原特異性IgE準確度較不足,因為雞蛋的蛋白質對酸、對熱都比較不穩定,可能在烹調加熱或經過消化道時,結構被破壞,而降低雞蛋蛋白質引發人體過敏的嚴重程度。而「卵類黏蛋白」屬於蛋中的耐熱蛋白質,即使煮熟也無法將過敏原破壞。
當嬰幼兒出現這些症狀
應注意可能是過敏性休克
1. 過敏皮膚疹、黏膜組織水腫症狀:像是全身性蕁麻疹、發癢或潮紅、嘴唇舌頭懸雍垂水腫。
2. 呼吸窘迫症狀:喘、哮鳴、支氣管攣縮、喘鳴、尖峰流速下降、低血氧。
3. 持續腸胃道症狀:腹部絞痛、嘔吐。
幾乎全世界所有的過敏科醫師都覺得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價格昂貴、效期短暫,而且現在全民健保也不給付腎上腺素自動注射器,這些過敏性休克病史病人只能自費購買,確實對弱勢家庭造成很大經濟負擔, 呼籲衛生主管機關,能正視嬰幼兒過敏性休克的嚴重性,在特定的狀態下給予適度的健保給付,讓每個過敏兒都能在家長的悉心呵護下茁壯,成為台灣下一代的主人翁。
根據統計,約5~7%的嬰幼兒會出現食物過敏,少數約0.5%可能造成更嚴重的過敏性休克。由於嬰兒不會說話,因此,過敏體質的嬰幼兒是食物過敏的高危險群,有報告指出,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嬰幼兒發生食物過敏的機率高達40%。該如何知道孩子是否對食物過敏呢?
診斷食物過敏的標準測試是「口服食物激發試驗」,也就是嬰兒在醫生的指導與住院觀察下,口服微量過敏食物,並逐步提高過敏食物的服用量,觀察身體過敏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