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對於雞肉都存有一個錯誤的迷思,雞農為了讓雛雞能長得更快,所以會在牠們身上打生長激素。但其實,想要雞隻快點長大,是不需要打生長激素的。
目前市場上的雞,都已是經過長時間選育的雞種。在美國農場,一隻雞從蛋長成為能夠食用的成年雞的時間從1950年的70天到2008年已經縮短為了48天,到目前更短至42 天。飼養過程中,雞農也會在各階段搭配不同營養成分比例的飼料,讓生長效率達到最高。而台灣飼養的白肉鷄,原原種鷄即來自美國,吃的飼料多從美國等國家進口,飼養期也介於35~42天間。
Q1. 雞農養殖的雞肉,真的沒使用瘦肉精、抗生素嗎? 政府如何檢查確認?
瘦肉精的使用,目的是增加瘦肉,減少脂肪。鷄肉的脂肪含量原本就低,且多集中在鷄皮及皮下,使用瘦肉精的經濟效益差,故雞農沒必要使用瘦肉精。台灣有「産銷履歷」驗證,每年驗証單位會執行稽核、抽驗,政府也針對有「產銷履歷」的産品執行市面産品抽様。而美國農業部有「藍皮書」,標的是為全美家禽産業做監測。
此外,養雞場的雞隻只要吃得健康、飼養密度不要太高,並且從雛雞時,就落實疫苗計畫,雞農就不太需要施打抗生素。從做好防疫措施如管制人員、車子進出和禁止閒雜人等進出養雞場,才是最能確保雞隻健康的方法。
而其他可能使用的動物用藥,都會在經過獸醫師診斷後才會投藥,在屠宰前也會先經過停藥期,確保雞肉上市時能符合食品安全規範的要求。
Q2. 假如禽流感又再度流行,吃雞肉會不會有致病危險?
禽流感的病毒其實不耐熱,因此民眾不需要對雞肉製品的安全性過度擔憂,只要記得將生肉加熱至70°C 以上,使禽流感病毒失去活性即可食用。所以美國家禽蛋品出口協會有一句口號,叫:「煮熟大口吃」!
以美國來說,美國政府與各州大學研究單位有監測計畫,所以平常就有在檢測雞隻的血清,要檢查結果為陰性的雞禽,才會送到屠宰場宰殺。獸醫師也會在屠宰場作屠前檢查,看雞隻是否有染病。
Q3.如何挑選好的雞肉?紅斑、瘀血、雞皮鬆脫不要買?
紅點位置若在雞三節翅的尾端,是電宰時在尖端放電的正常現象,不影響品質。事實上,造成雞翅出血、而有紅點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可能是因為捉鷄的方式不對造成挫傷,而電昏條件不佳、電壓電流過強,也有可能微血管出血。
針對雞腳如果有結痂情況(俗稱臭腳)出現,則可能是因為飼養時墊料太濕,或是沒有適當更換,造成雞隻出現足墊皮膚炎問題,在飼養時活動力不好。雞的膽囊如果破掉流出膽汁,雞皮上會有綠色的膽汁痕跡,肉會苦苦的,因此也有許多消費者不會選購。
Q4. 雞脖子、雞屁股、雞皮與內臟容易堆積毒素、病菌,不能吃?
沒有這回事!重金屬等毒素比較可能會囤積在臟器及淋巴系統,一般含有毒素、病菌的地方是淋巴結及肺泡,必須依法規移除,且現在的飼養環境並不太會讓雞隻碰到這些汙染物,所以民眾也不需要太擔心會吃下肚。(延伸閱讀:誤食「芬普尼蛋」怎麼辦?5個你最想知道的「毒雞蛋」疑問)
清洗雞肉勿讓水花噴濺
避免細菌汙染
鷄肉是高蛋白質、高水份,而且易腐敗的食品。選購時要注意販售埸所的溫度,買完之後盡快回家,冰存冰箱。鷄肉的表面可能會有細菌,建議在調理檯前置處理生鷄肉時,水龍頭出水量不要太大,以免水花濺在調理檯上的乾淨餐盤,或是噴在已經切好的菜上,造成廚房的污染喔。
因為食用鷄肉必須全熟,所以烹調要一氣呵成,切忌滷雞開火了,中途暫停烹煮先講通電話再回來繼續烹調,這中間暫停的時間,細菌已經增長倍量了!食品安全,是烹調出來的喔!(不想吃進毒雞蛋,買洗選蛋該注意什麼?延伸閱讀:5個「洗選蛋」的疑惑,你一定要知道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