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專欄 葉金川 與淋巴癌共舞

與淋巴癌共舞

出處/ 大家健康網站、圖/Pexels 
撰文/
瀏覽數 : 12789
收藏 瀏覽數 : 12789
與淋巴癌共舞

我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是在2015年1月,到2022年1月,與淋巴癌纏鬥已7年。我所罹患的淋巴癌是邊緣區B細胞淋巴癌(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屬於低惡性度,癌細胞較像正常的淋巴球,分化及增長速度較慢,相較於中惡性度與高惡性度淋巴癌,它可能比較不容易被防衛系統辨識出來,不見得比較容易治癒。

五年後,淋巴癌再次復發

發現罹患淋巴癌後,我從2015年3月開始進行治療,包括電療15次、標靶治療6次,2015年6月療程結束,經過檢查確認已無淋巴癌徵兆,算是癌症緩解了(remission)。

沒想到2020年1月,COVID19疫情爆發之際,我開始出現頻繁的咳嗽,分別去了家醫科、耳鼻喉科、氣喘專科給醫師檢查,都看不出來是什麼問題,咳嗽也沒有解決。後來,我將檢驗報告給血液腫瘤科醫師看,他一看毫不猶豫的指出,是淋巴癌復發了!

這次發病距離第一次確診已超過五年,我原來認為,治療完成五年內沒有復發,應該是好了,不會再復發,但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標靶治療雖然可以殺掉癌細胞,然而沒有被辨識出來的癌細胞會躲起來,沒有被發現,因此實際上可能會延後復發的時間。

雙管齊下,癌症復發也獲緩解

淋巴癌復發,來勢洶洶,第一次罹癌被診斷是二期,受侵犯部位為眼窩及淚腺。第二次罹癌診斷則是第四期,受侵犯部位包括肺部(肋膜積水)、後腹腔膜及骨髓,主要問題是肋膜積水造成的氣喘、咳嗽症狀。

我從2020年5月開始接受化療及標靶治療,直到2020年10月,完成六個療程。第一次罹癌時,我接受了電療及標靶治療,沒甚麼副作用,第二次罹癌則用化療及標靶治療,副作用就比較強烈。

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過程中,也會殺掉正常的造血細胞、幹細胞、毛囊細胞等,我沒有掉頭髮,但頭皮會癢、身體出汗也會癢、指甲變形、有傷口不容易癒合、貧血狀況,也容易瘀血及出血。整個療程中,也發生過三次的綠膿桿菌感染,是比較危急的狀況。慶幸治療結束後,淋巴癌終歸緩解。(延伸閱讀:​免疫力大作戰

複雜多變的淋巴癌

台灣罹患淋巴癌的人數每年大約有三千多人。淋巴癌類型有四、五十種,不過依據癌細胞型態、生長及變化速度、預後狀況,主要可區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何杰金氏淋巴癌(Hodgkin's lymphoma),較容易治療,預後也較好,但是這類型癌症比例不多。

第二類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包括B細胞淋巴癌及T細胞淋巴癌,T細胞淋巴癌為中高惡性度,較難治癒,罹患者比例約占非何杰金淋巴癌的10~15%。其餘大多數是B細胞淋巴癌,濾泡性B細胞淋巴癌是較低度癌,例如知名企業家李開復罹患的是這種型,治療效果與預後最好;我罹患的邊緣區B細胞淋巴癌算是中低度型;另外,也有比較難處理的B細胞淋巴癌,例如被套型淋巴癌、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癌及Burkitt淋巴癌。

淋巴癌雖然區分為這麼多類,不過,治療方式大同小異,不外乎電療、化療及標靶治療。

標靶治療指的是,癌細胞會生長出正常細胞沒有的抗原例如CD20,用基因合成的單株抗體可對抗有CD20的細胞,把癌細胞瓦解。

化療則是依據使用藥物劑量強弱區分,藥效強、殺死癌細胞力道強,但副作用也高;反之,副作用較弱,藥效就低,可能較容易復發。(延伸閱讀:提升免疫力,薑黃、大蒜、益生菌食譜大公開)

淋巴癌治療的新發展—自體骨髓移植及免疫治療

癌症治療至今有了新發展,例如自體骨髓移植及免疫(細胞)治療。自體骨髓移植方式是在癌症復發前,先儲存健康的自體幹細胞,若是癌細胞復發,可進行較高劑量或是較強的化療,再將儲存的幹細胞植進身體(也就是骨髓移殖),讓身體能加速長出正常細胞,就像全身換血一樣。

第二次淋巴癌緩解之後,我也儲存了自體幹細胞,但是抽了兩天,只抽出一百萬個幹細胞,離目標兩百萬個還差一半,雖然如此,至少自體幹細胞移植不會產生排斥,屆時挑戰的是移植入身體後生長的速度及數量,這也是和死神拔河的時刻,如果能在移植三十天內長出新細胞,而且細胞數量足夠能夠產生免疫力,就算成功,這可以說是進行高強度化療的補救方法。

免疫(細胞)治療是癌症的最新療法,台灣目前已被核准進行的醫院大約只有十幾家,主要方式是先收集儲存病人的T細胞,再用基因工程方式「改造」T細胞,使其成為有能力對抗癌細胞的「殺手」細胞,這種技術稱為「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

原則上,我們體內的T細胞不會辨識「敵人」(癌細胞),一般有病源入侵,巨噬細胞先出動吞噬及分解異物,但是它的能量有限。下一步就是靠樹突細胞把關,辨識出癌細胞特徵,並將訊息傳送給T細胞,T細胞因此學會辨識,進而有能力殺掉癌細胞。

免疫(細胞)治療使用的方式,就是將能辧識癌細胞的抗體嵌合入T細胞,使其能夠產生辨識癌細胞的能力,治療時再將這些已嵌合辨識抗體的T細胞植入身體,就能自己啟動巡邏、辨識及獵殺癌細胞的功能。

癌症治療不斷進展

科學發展日新月異,治療癌症從早期的電療、化療,再則有標靶治療,及骨髓移植、自體骨髓移植,至今有免疫(細胞)治療。不光是治療淋巴癌或血癌,現在許多固體癌症的治療也都朝向免疫(細胞)療法發展。

我的一個朋友患有慢性粒細胞白血病,他的治療史也跟著科技發展前進,一開始用化療,後來癌症復發只好用異體(他人的)骨髓移植治療,後來又出問題,剛好標靶藥物問市,也就是使用電影〈我不是藥神〉中所提到在台灣被稱為「基利克」的標靶藥。就這樣隨著新治療方法發展,他和癌症奮戰超過30年以上,一直到現在,還是活蹦亂跳的過他的日子。

和淋巴癌周旋至今,我也是經歷過不同的治療方式,也為自體骨髓移植及免疫(細胞)療法做了預備,我自己對淋巴癌的治癒當然有信心,將來萬一不幸再復發,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繼續和它纏鬥下去囉。

仔細想想,我要的也不多,就是好好地再過健康的五年,到2027年,和太太渡過50周年結婚紀念就心滿意足了。

我現在生活的目標並不是整日想著怎麼和疾病對抗,我心裡想的或是希望的是,好好的過每一天,讓每一天充滿活力,讓每一天過的有意義、有價值,在每個人都一樣有限的生命下,好好享受美好的每一天。

▋延伸閱讀:

休息不動是疾病的幫兇

70歲了,我送自己十個禮物

為人生留下感動的事!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