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元氣生活 運動休閒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落入長高冬眠期?利用假日引導孩子愛上運動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落入長高冬眠期?利用假日引導孩子愛上運動

出處/ 大家健康網站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12631
收藏 瀏覽數 : 12631
不想孩子沉迷手機、落入長高冬眠期?利用假日引導孩子愛上運動

研究發現,放假時高達半數的青少年宅在家長時間上網、打電玩。冬天久坐不活動易讓孩童落入「成長冬眠期」,家長要多安排親子運動機會,讓孩子暫別手機,也讓彼此身心健康。只是,第一步要如何引起孩子的運動動機、進而養成運動習慣?看看專家的建議。

培養運動習慣,家長要以身作則

不少家長想讓孩子暫別螢幕,多運動增進身心健康,卻發現小孩似乎不太愛運動,不妨看看專家是怎麼引導孩子愛上運動的!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是研究運動心理學的專家,更是一位國術高手。儘管自己熱衷運動,但他並不強迫小孩一起運動,有趣的是,如今三個就讀國小中、高年級的子女反而運動量都很大,「之前疫情期間家裡還買了一台跑步機,每個人每天都自己去跑個4公里呢!」此外,運動也成為一種家庭聚會,每年一家人會固定參與3至10公里的小馬拉松活動,藉由家人一起參與、相互鼓勵,讓運動同時成為培養親子感情的好時機。(延伸閱讀:小孩懶洋洋 如何讓家變成運動與活力啟蒙地

「最重要的是,以父母自身運動的行為來做身教。」他舉例,孩子年幼時看到爸爸晚上出門慢跑,總會疑惑為什麼這麼晚還要運動,張育愷便告訴他們:「因為跑步可以幫助我紓壓,流汗後也會覺得精神更好了。」無形中釋放出「爸爸喜歡運動」和「運動有好處」的正面訊息。(延伸閱讀:天冷怎麼幫幼兒發洩過動精力!專家推薦5款親子居家體能遊戲

圖說:運動不僅可以使人更健康,透過家人共同參與、相互鼓勵,也能從過程中培養親子感情。圖為張育愷一家參與路跑活動。

本身也是空手道教練的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蔡依玲,和不少認同親子共同運動的家長組成了運動團體。除了平日相約到戶外活動之外,每年還會設定一個大目標共同帶孩子完成挑戰,例如泳渡日月潭、攀登玉山、自行車環島等。

蔡依玲也提醒「父母必須陪伴孩子一起嘗試和探索」的重要性,並分享過去曾看過怕水或不喜歡水中活動的家長,卻在一旁催促孩子快下水游泳。「在接觸某一種陌生運動之前,必須先確認安全措施、該有的配備都已經做好,並在過程中陪著孩子,他才會有意願。」(延伸閱讀:親子運動有哪些好處?孩子能學到什麼?給親子關係哪些正面能量?

圖說:蔡依玲全家和一群喜愛戶外活動的家庭組成的運動團體,每年都會選定一個鍛鍊挑戰帶孩子完成,圖為全家一起挑戰攀登玉山。

激發孩子運動興趣,需依年齡循序漸進引導

想提升孩子運動的能力和興趣,根據年齡層不同,方式也不一樣。蔡依玲表示,一開始必須以「玩樂」出發,讓孩子從不排斥運動到逐漸喜歡,之後才能發展到運動技能的習得。

如同她國一和小五的孩子,幾個月大就從洗澡玩水開始,逐漸培養游泳的水性,到了小學三年級已能完成橫渡日月潭的壯舉。

圖說:蔡依玲分享,跟著團體一起運動,有助提升動力、堅持運動習慣。圖為他和一群家長帶著孩子,一起挑戰泳渡日月潭。

張育愷則分享自家小孩養成跑步習慣,是先從全家人一起沿著河堤散步開始。「每次戶外散步總有不同的新奇體驗,比方路上會有人騎車、打球,也有各式各樣的兒童遊戲設施,散步後再讓他們玩遊樂器材,就能進行不同的大肢體活動。」因此,他的三名子女幼稚園時一次便能走三至四公里。

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所長周建智認為,「球類」是一個很理想的運動入門選擇,鼓勵家長即便是初生兒都可以藉由不同球具來做互動,比方用球碰碰身體、在肚子上滾一滾等,當小孩試著伸手抓球時,就能達到鍛鍊反應能力和肢體協調性的目的。

幫孩子創造成就感,激發運動的內在動機

小孩喜不喜歡運動,取決於「父母的態度」。張育愷表示,若是能引發孩子內在的動機,也就是發自內心喜愛,才能提升其運動的持續度,培養對運動的自主性;也就是「不逼迫」、「不讓運動變成懲罰」、「多鼓勵」,比方說原本預定和孩子一起跑操場5圈,當孩子只能跑2圈時就應給予口頭鼓勵,而非追究為何不能跑完5 圈,以免減損孩子的自信心和愉快感。

此外,需盡可能讓運動變成是孩子的自我決定,方法是「設定條件給孩子選擇」。舉例來說,父母不是問「要不要跟我去跑步」,而是說:「跑步動一動很好喔!今天你想要跑3圈、還是5圈?」讓小孩對於運動此行為有自己可選擇、掌控的感覺。不過,要是孩子提出「跑完後是否可以打電動10分鐘」的要求,張育愷認為爸媽不宜運用條件交換式的教養與孩子溝通。

周建智分享自家經驗,提到孩子從嬰兒期就被帶到戶外或網球場一起互動,現在七歲了,也很喜歡迷你網球這項運動,更不時向爸爸提出挑戰。「大人這時候要配合孩子,有時讓他贏點球、有時要裝做被他的假動作騙到,孩子有了成就感,才有興趣繼續做下去!」(延伸閱讀:15個親子運動,和孩子一起提升抗壓力、增進肌力、活化腦力!

小技巧引導不愛運動的孩子

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小老師蔡依玲以自身經驗表示,當孩子走路步伐較穩定後,全家人便一起到戶外進行簡單的球類運動,並且依年齡調整玩法。她以羽毛球為例分成三階段說明:

1.初步先練習投擲球,讓小孩試著將羽毛球投進呼拉圈裡,或是將羽球上拋、玩接球遊戲。透過雙手觸碰或抓住球的過程,孩子會有距離、速度感、空間方向等概念,也能訓練手臂力量。

2.等到孩子熟悉羽球之後,再加入球拍,但並非直接揮動球拍打球。可從把羽球橫放在球拍上拿著走路練習平衡感開始,接下來小孩自然而然會想嘗試讓球動起來,這時便可進階到拍球。

3.當孩子能使用球拍順著球的方向運動後,再指導正確的握拍姿勢、揮拍技巧、腳步移動等,如此一來揮拍打球的能力便能越來越精熟。

即日起至 3月25日,親友一起挑戰「票選任務」、「閱讀任務」、「運動任務」即可參加抽獎,【親友共動x康健身心】三項任務都完成還可抽 Apple Watch喔!→點擊參加活動

還有一起來跳【邊玩邊跳x動出好心情】親友運動,並於自己的社群(FB/IG/Tiktok)分享親友共動照片/影片,參加串流活動就有機會抱走萬元大獎喔!→點擊瞭解活動方式

【好康活動】填問卷、抽禮券!即日起至111年3月13日,填寫線上問卷、分享親友共同運動經驗,就有機會獲得200元超商禮券、玫瑰花槌、運動毛巾等好禮喔!→點擊填問卷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