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常為駕駛與乘客帶來嚴重的意外傷害,若傷及腦部,創傷性腦傷也代表傷者與家人將有漫長且繁雜的居家照護課題必須進行。面對換藥、醫療管路更換、身體功能復健等多種難題,你知道可以善用住家附近的居家護理所嗎?透過居護所的協助,有機會申請每月兩次健保給付的到宅護理醫療照護,也能得到整體性醫療評估與照護,把握黃金階段復能。
居家護理除了傷口照護,還攸關病後復能
日好居家護理所負責人林書因護理師回憶,數個月前曾照顧過一位因車禍身體嚴重創傷的女作家。她受傷前曾出版不少繪本,原先日子過得精彩且安康,沒料到有回出門後,在離家僅100公尺處發生車禍意外;撞擊瞬間的強大力道,將她的生活撞離了常軌,對家人們來說,這一撞更是撞出了大家從未料想過的景象。(延伸閱讀:別讓車禍後遺症跟你回家)
受傷後當然必須仰賴大型醫院的醫療資源與人力進行救治,但隨著病人的情況穩定、可以出院返家休養後,若仍有醫療上照護處置的明確需要,例如有氣切、鼻胃管、尿管、胃腸造口等管路必須按時更換;照顧者需要急慢性傷口照護處置的護理與換藥指導;委託進行各項醫事檢查;代採檢體;安排居家訪視醫師定期看診,都是居家護理所可就近協助提供的醫療照護服務。
林書因提到,面對有長期醫療照護需求的病人,除了在生理層面給予足夠的照料外,「照護」更理想的境界是為病人做到「培力」的工作,意即加入多元化的課程,讓病人保有其年紀該有的身體和心理狀態,可再次走出家門、走入社區,重拾食衣住行育樂的自主能力,避免疾病狀態延長而發生提早退化失能的困境。(延伸閱讀:換鼻胃管、尿管、傷口處理有困難?有醫療照護需求,都可申請居家護理醫療服務)
當我們對於健康的視野擴展到追求身心靈整全的健康時,整合性全人照護的居家護理所,會在醫療照護服務外,再多規劃「健康促進照顧服務」、「生活支持照顧服務」、「銀髮生活育樂據點」等服務項目,幫助病人日常的飲食起居過得更好,也能有機會認識處境相似的病友,獲得更多經驗分享與支持。
林書因說明,即使病況穩定,假如病人的活動範圍還受限在床上或椅子上,抑或住家條件限制,要前往醫院回診換藥換管耗時費力,「只要醫療需求明確,經居家護理師評估符合收案條件後,健保能給付每月兩次為限的到宅護理醫療照護,病人僅需自行負擔5%的居家護理費用,及出勤醫事人員的交通費。」
腦傷後6個月是復原黃金期 到哪找居家復健資源?
除了醫療照護,林書因護理師說,居家護理所的另一項功能是,能扮演為病人轉介醫療或社會福利資源的平台,讓更多資源匯集,幫助受照顧個案有更好的健康品質。
以前述車禍受重傷的女性繪本作家為例,林書因回憶,剛與病人接觸時,她身上裝置了許多醫療管路,而隨著身體恢復,導管越來越少,「但病人此時的功課,則從保命進入把握身體機能復健黃金期的階段。」(延伸閱讀:照顧臥床者,到哪租借電動床?)
從醫療經驗來看,林書因說,腦部受傷後的復原黃金期約6個月,居家護理所能及時提供病人關於長期照顧上「居家復健服務」的相關資訊,也能依照個案階段需求狀況提供不同專業的治療師,讓居家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或職能治療師到宅進行評估後,一則提供諮詢、教導家屬簡易居家復健技巧外,也能依照病人需求進行如:輔具建議、語言訓練、吞嚥訓練、平衡訓練、行走訓練、關節活動度訓練、肌耐力訓練、認知功能刺激訓練、基本日常生活功能訓練、複雜日常生活功能訓練等復健課程。(延伸閱讀:大病後別一直躺著休息,不想永久臥床就要盡快復健)
不方便出門,健保補助哪些居家復健服務?
在健保給付的補助範圍中,針對無法透過交通接送前去醫院使用健保復健資源者,每年以6次為原則,每週至多可在家復健一次,僅需支付1000元的居家復健服務費,以及每趟200元的交通費。若是經物理或職能治療師認可,認為治療個案有高度恢復潛力,則可提出延長申請,但須經過專案核准,且每次延長治療時間仍以6次為限。
林書因護理師提到,「若病人的需求超過政府補助的範圍,或是病人與照顧者希望更把握恢復的黃金階段,想得到更密集的復健訓練,也可選擇增加個別化的復健全額自費課程。」(延伸閱讀:愛就是忍住不出手,如何鼓勵爸媽好好復健)
上述繪本作家的家屬為她安排了一周六天高密度的自費復健治療課程,一週超過20小時以上的練習非常辛苦,但藉由個別化的治療目標,循序漸進的引導身體再次恢復既有的能力,讓身體功能從完全臥床狀態,經物理治療師針對階段目標加強訓練刺激下,已進步到經旁人協助,可下床坐在輪椅上,使用她可運動但還不到正常功能的右側手,握筆繪她擅長的塗鴉畫作,雙腳的肌力甚至已可在攙扶下站立幾分鐘。
繪本作家原本須經由鼻胃管灌食攝取營養,在經語言治療師階段評估、調整吞嚥訓練目標後,開始移除鼻胃管,改由旁人協助餵食或讓其手抓食物,恢復由口進食、重享美味的餐食。而在說話訓練及溝通上,語言治療師更是下足心思,進行發聲練習、訓練氣流長度、注音及嘴型的構音調整,來達成清楚的溝通過程,這一系列的專業照護都是跨專業團隊整合照護裡的一部分,對需要的病患來說,這樣的復能照護更具個別性及完整性。
林書因護理師提醒:「透過病人本身想要恢復的堅毅內心,再加上家屬細心照顧的付出,整合跨專業醫療團隊的照護介入,讓人看到創傷性腦部損傷的復原黃金期,其實不限於3個月或半年的期間,只要及早投入、持續努力,最好的復健時間將會是活著的每一天!」(延伸閱讀:申請「喘息服務」這樣做,別讓自己累垮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