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疾病保健 疾病預防 糖尿病年輕化!快檢視是否為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年輕化!快檢視是否為糖尿病前期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2023年9、10月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8422
收藏 瀏覽數 : 8422
糖尿病年輕化!快檢視是否為糖尿病前期

依健保署統計,2022年糖尿病就醫人數已破256萬人(註1),且名列當年十大死因第六位,可見糖尿病嚴重時會帶來生命威脅。令人憂心的是,越來越多人在年輕時期就達到「糖尿病前期」,所幸前期仍有機會逆轉異常的血糖!到底血糖值多少算「糖尿病前期」?多少則是「糖尿病」?對高血糖保持警覺,及早調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遠離糖尿病威脅。

台灣糖尿病人口居高不下,其不只是血糖異常的問題,還會影響身體多處器官與神經,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截肢、洗腎等風險。從「糖尿病前期」就積極管理血糖,不只能延後確診為糖尿病的時間,甚至能逆轉血糖異常,從源頭阻斷發病風險!

彰化基督教醫院糖尿病個案管理中心主任王舒儀表示,台灣糖尿病人口越來越多,需注意「罹病人口年輕化!」糖尿病可分為「第一型糖尿病」(自體免疫導致先天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造成胰島素缺乏)、「第二型糖尿病」(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或合併胰島素部分缺乏,以致血糖過高)、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其它型糖尿病」、懷孕時出現的「妊娠型糖尿病」等。

糖尿病的成因除了先天體質因素,她解析「後天的生活環境與習慣」更是關鍵。目前含糖的食物或飲料很容易取得,加上民眾普遍活動量少,常久坐、少動,這時再攝入含糖的高熱量食物,便易造成體重增加、肥胖,導致細胞對胰島素反應不佳,血糖飆高等問題。

高糖分的食物進入體內後,血糖會升高,此時身體會發出訊號促使胰臟分泌胰島素,讓血液中的糖分(葡萄糖)順利進入細胞,以便取得足夠能量來讓人體代謝與活動。

然而,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阻抗的人,吃進過多高糖的食物後,血中葡萄糖卻無法順利進入細胞,就會導致血糖過高。

兒童青少年也應留意血糖值

員林基督教醫院新陳代謝科主任陳育正說明,國健署自1980年起定期執行《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在2013~2016年及2017~2020年調查區間,特別針對7~18歲兒童及青少年量測空腹血糖,雖然此階段的兒童青少年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盛行率幾近為0,但相較10年、20年前的調查數據,「此階段人口糖尿病前期盛行率顯著增加,且男性血糖偏高的比例高於女性,且占比偏高。」值得家長留意。

陳育正提醒,《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也顯示,兒童和青少年體重過重或肥胖的比率持續增加;體重超標會伴隨血糖、血脂、血壓問題,對身體造成諸多危害,特別是年輕時就處於「糖尿病前期」,稍有不慎就可能惡化為糖尿病。越年輕的患者,需要控制血糖的時間越長,越可能產生複雜併發症,呼籲全民都要留心三高的指標,盡早開始均衡飲食、有充足運動量與睡眠時間的健康生活。

糖尿病前期如何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包括以下4項,非懷孕狀況下,只要符合其中1項即可診斷為糖尿病(前三項需重複驗證2次以上)︰

1.糖化血色素(HbA1c)≧6.5%

2.空腹血漿血糖≧126mg/dL

3.口服葡萄糖耐受試驗第2小時血漿血糖≧200mg/dL

4.典型的高血糖症狀(多吃、多喝、多尿與體重減輕)且隨機血漿血糖≧200mg/dL(延伸閱讀:吃秋葵和山苦瓜能降血糖?吃粥或麵易讓血糖升高?)

正常的空腹血糖會低於100mg/dL、飯後血糖會低於140mg/dL。若符合以下條件,就屬於「糖尿病前期」︰

1.空腹血糖介於100~125mg/dL

2.進行口服葡萄糖耐受測試,血糖介於140~199mg/dL

3.糖化血色素介於5.7~6.4%

陳育正醫師表示,在血糖稍微異常的「糖尿病前期」階段,民眾多半不會感覺身體不適,常是進入「吃多、喝多、尿多,體重卻減輕」的階段,才意識到自己可能有糖尿病,就醫檢查常發現血糖值已來到200~300mg/dL的階段。(延伸閱讀:糖尿病怎麼防心肌梗塞、中風等併發症?ABC指標是關鍵)

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
可降低30~60%的糖尿病發生率

美國的糖尿病預防研究顯示,針對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進行積極的飲食、運動指導及減重,追蹤近3年後,發現糖尿病的發生率比未調整生活習慣的對照組減少了58%;15年後再追蹤,糖尿病的發生率仍減少27%。對照組則初期糖尿病一年平均發病率約9%。(註2)

中國針對大慶市的糖尿病前期患者給予飲食和運動指導。研究6年後,發現有飲食和運動控制的組別和對照組比較,可降低51%的糖尿病發生率;20年後可降低43%的糖尿病發生率;30年後可降低39%的糖尿病發生率。(註3)對照組則初期糖尿病一年平均發病率約11%,約50%的患者在6年內會變成糖尿病,約70%的患者在12年內會變成糖尿病。

從以上兩個研究,可知約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可能會在一年內演變成真正的糖尿病。透過積極的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長期可降低30~60%的糖尿病發生率。

陳育正醫師也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分泌問題,及常伴隨的體重過重、肥胖,或因糖尿病造成體況較差、免疫力不佳,都易產生「癌症」的共同風險,這也造成糖尿病患者易有胰臟癌、肝癌、甲狀腺癌、膽囊癌等。

因此呼籲民眾定期檢查血糖值,若發現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趁早減重、打造健康生活,以便逆轉高血糖;若診斷出糖尿病,則需規律就醫與用藥,以避免併發症。(延伸閱讀:糖尿病、高血壓防洗腎 飲食怎麼吃、如何追蹤?)

圖片來源/富爾特數位影像

註1: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5974/7193183
註2:Reduction in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with lifestyle  intervention or metformin. N Engl J Med. 2002;346(6):393-403.
註3:Effects of diet and exercise in preventing NIDDM in people with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Diabetes Care.1997;20(4):537-44.

❤️更多【糖尿病警訊、治療方法及飲食建議】,請看408期大家健康雜誌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