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代謝",共有80筆資料

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增加代謝症候群機率?

研究統計,臺灣思覺失調症患者中,代謝症候群的盛行率約35%,比一般族群約高出20個百分點。深究原因,體質和抗精神病藥物的副作用占大宗,因此,不少思覺失調症患者排斥規律用藥!事實上,並非所有服用抗精神病藥物者,都會產生這樣的副作用,如果不想發胖,「換藥」是可行的選擇,但該如何取捨,需跟醫師詳細討論,千萬不可自行停藥,以免病情復發……
2019-12-03

老是覺得累、睡不飽?這樣吃改善「腎上腺疲勞」!

明明睡了很久,起床卻還是感到疲累,或者白天總是提不起勁,一到晚上,精神就變好,當心可能是你的腎上腺太過疲勞了!除了外在壓力之外,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假如作息不穩定、營養素不足,都會增加腎上腺的負擔,此時若只靠咖啡因提神,長久下來反而使身體更勞累。來看醫師和營養師的提醒,讓揮之不去的疲憊不再困擾自己。
2019-11-14

外食想吃飽享瘦,必學飯肉菜黃金比例

想改善三高和代謝症候群,得從減肥著手!減肥成功與否,「飲食控制」就占了八成,但外食不比自己料理,該怎麼做才能達到低油、低鹽、低糖的健康飲食原則?專家提供「飯、肉、蔬菜」的黃金比例,快來一起健康享瘦吧!
2019-11-01

每週吃巧克力,降三高及代謝症候群風險?

巧克力含可可脂,每週吃5次以上,能降低26%代謝症候群風險?吃白肉能減少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想趕走代謝症候群,就要吃低胰島素飲食,讓飲食中的「澱粉及糖」、「蔬菜水果」和「蛋白質」維持「1:3:3」的比例?到底網路上這些似是而非的迷思,是真的、還是假的?看專業的營養師一一解析!
2019-10-01

代謝症候群這樣運動,安心減腰圍及降三高

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運動猝死的意外時有所聞!其中,肥胖或三高患者較易過度運動後,發生心因性猝死的悲劇。究竟三高或代謝症候群的患者,該做哪些運動?運動前量血壓和血糖,測得的數值分別代表什麼?有助於判斷適合的運動等級嗎?
2019-09-03

「代謝症候群」竟與「憂鬱症」有相關?

當心情不好、覺得沮喪無助的時候,你會怎麼紓壓?透過大啖美食來發洩?還是看場搞笑電影,讓自己哈哈大笑?你知道嗎?負面情緒過度累積,不僅會讓人提不起勁,還有可能讓你變胖!研究顯示,「代謝症候群」不只與多吃少動的生活習慣有關,也和憂鬱情緒有關聯!
2019-09-03

半夜常起床上廁所,易得代謝症候群?

預防代謝症候群,除了控制體重、做好飲食管理外,睡眠品質好不好,也會影響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研究顯示,睡眠不足6小時,且半夜起床如廁2次以上的人,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比例是「睡6小時以上,且如廁1或0次」者的4.3倍!究竟該如何避免半夜起床上廁所,一覺到天明呢?
2019-09-02

拒絕成為中風候選人!5指標檢測是否有「代謝症候群」

所謂「代謝症候群」,指的是未達疾病標準的病前狀態,目前已知代謝症候群、三高是中風、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不想心血管疾病找上門,不妨透過五大檢測指標,在出現代謝症候群徵兆時,就提高警覺,透過減肥、運動、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來調整,就能降低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019-09-02

腰圍怎麼量?一張圖教你正確方法

要判斷是不是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就從量腰圍開始!根據國健署公布的腰圍判定標準,男性腰圍≥90cm(35.5吋)、女性腰圍≥80cm(31.5吋)就是超標,但到底「腰圍」要怎麼測量才對?是要以肚臍為基準,繞一圈測量?還是拿皮尺繞著肚子最胖的地方繞一圈?提醒您,腰圍測量位置不對,可能會差好幾吋。快跟著專家的方法,看看你的腰圍是否超標!
2019-09-02

情緒困擾和肥胖、代謝症候群有關聯?

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會吃「高熱量食物」排解壓力嗎?收入高低原來和肥胖有關連?根據一篇2019年3月發表於《肥胖》期刊的研究指出,收入較低的人可能更容易因為心理困擾而透過情緒化飲食紓壓,進而導致肥胖的現象。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