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基金",共有595筆資料

銀髮族如何看病就醫、正確用藥?

爸媽步入老年,年紀大了老是說這裡痛那裡痛,但是又說不出哪裡痛?不知道是真有疾病還是無病呻吟,想帶爸媽去看醫生可以怎麼準備,才能讓看診更有效率?看診後若需服藥,降血壓藥、降血糖藥……每天要吃的藥那麼多,副作用會不會交互作用?本篇也教銀髮族管理自己的藥物,讓服藥更安全放心。
2017-12-13

青少年嗜睡、暴食,可能罹患憂鬱症

週末睡到中午後才起床、挑剔食物,或不斷往冰箱覓食、不喜歡和父母交談,都是青少年時期典型的行為。但對某些青少年來說,不良的睡眠及飲食習慣,伴隨社會疏離,可能是罹患重鬱症的前兆。加拿大多倫多市的精神科醫師Diane Sacks表示,這些青少年已喪失日常生活功能,注意力無法集中,飲食失調,即便每天睡到下午3、4點,依然感到疲憊,也不想與他人互動,讓自己變得孤立。
2017-12-05

學會慢性病自我管理課程,預防罹患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結果,全球失智人口已將近5000萬人,並從每4秒增加一人提高到每3秒多一人。失智症的問題愈來愈嚴重,目前專家學者推估,2016年年全台失智症人口已超過26萬,這數字將近一個嘉義市總人口(26.9萬)的數字,但實際上領有失智症身心障礙手冊,僅不到5萬多人,意謂著有80%以上的患者隱藏在社區中,未被診斷發現,未來50年全台更可能突破85萬人……
2017-12-01

家有失智者,爭取協助有撇步

當家人罹患失智症,身為親人需耐心的付出, 若多汲取照護經驗,透過一點一滴的真情互動, 消失的記憶也能找回似曾相識的悸動…… 「要去公園迄逃(台語)囉。」每天清晨6點,歐建榮會帶失智的母親去公園散步,這是母親最期待的活動。雖然母親與人閒聊,偶爾還會忘記建榮是她兒子,只以「照顧我的人」稱之,但看著媽媽狀態穩定、過得快樂,建榮認為這是身為子女最大的安慰。
2017-11-19

老人要防跌,居家規劃的7個小提醒

老人最怕跌!55歲的王太太有次不小心從摩托車上跌下來後,一跌髖骨破裂,必須手術治療且需休養三個月,醫生警告,日後要小心別再跌倒,再跌一次恐要換人工髖骨。老人不禁跌,跌倒後不僅復原緩慢,還可能因臥床養病而快速失能,想避免爸媽滑跤受傷,關鍵就在於打造安全無障礙的家居空間!
2017-11-16

看電視、電影是國人最常做的紓壓方式!選擇好影片,家中長輩也適合同樂!

根據董氏基金會歷來的紓壓方式調查發現,民眾最常做的紓壓方式為「看電視、電影」,家中如有長輩有明顯憂鬱情緒,也適合選擇此方式排憂解悶……
2017-10-26

從台大潑酸案反思》遇到恐怖情人該如何談分手?

台大校園潑酸事件造成一死三傷,震驚社會。如今事發將滿一周,傷勢最嚴重的謝姓學生仍在治療當中,尚未脫離險境。根據週刊報導,謝生受到強酸潑灑面積高達50%,且傷及眼部,未來恐失明。不少民眾在心疼傷者的遭遇時,也對兇手殘忍的手法感到不寒而慄!究竟發現伴侶不對勁,有暴力、甚至危險傾向時,該如何在不激怒對方的情況下,安全撤退、和平分手?
2017-10-26

如何善用居家照護,讓老年生活有好品質?

邁向老年化社會的臺灣,許多家庭面臨長者照護的問題,若能充分了解並運用資源,享有在地老化、幸福的熟齡人生不再遙不可及!
2017-10-25

體貼熟齡爸媽,讓「心」更樂活!

60歲的陳媽媽血糖控制得不好,最近老是覺得疲倦、提不起勁。醫師提醒,再不控制飲食及規律注射胰島素,腎功能繼續損傷,未來可能要洗腎。陳媽媽一想到之後的人生都要和糖尿病纏鬥,就覺得未來了無希望,最近情緒變得很低落、鬱鬱寡歡。以往最愛到處品嘗美食的她,現在面對好友邀約都提不起勁,根本不想出門。家人很擔心,不知怎麼做才能讓媽媽再展笑顏、恢復活力?
2017-10-15

青少年罹患憂鬱症,成年後易出現大麻成癮問題!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憂鬱症與物質濫用的關係,而大麻和酒精為現今美國青少年最常用的物質,其中約有30%的大麻食用者會出現食用疾患,停用時易發生戒斷症狀,可能造成嚴重成癮。根據一篇由華盛頓大學發表於《成癮》期刊的研究發現,有憂鬱症的青少年成年後使用大麻,並產生使用疾患的機率較高。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