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48筆資料

孩子總是睡不好、睡不飽?原來睡眠品質也會影響心理健康

開學進入第三週,家中的孩子是否已調整好作息,維持充足與良好的睡眠品質?若孩子常常晚上睡不好、睡不飽,當心出現心理健康問題。根據2020年6月發表於《兒童心理學與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的睡眠與心理健康呈現顯著相關,睡眠不佳的青少年日後較容易出現心理健康的問題。
2020-09-14

當新冠疫情進入社區,如何調適心情,讓隔離不焦慮或慌亂?

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升溫,5月16日新增206例本土確診病例,分布在8縣市,主要集中在雙北,防疫進入全面警戒,雙北還宣布:5月18日起,高中職以下全數停課至5月28日。對於習慣戶外活動的人來說,居家隔離十分難熬,假如因公務出國或曾待過感染者出入的地方等因素必須隔離,該如何規劃時間,才能隔離期不無聊或慌亂,過得有意義?(報導更新:2021/5/17)
2020-09-09

平均每小時4人想輕生!憂鬱想自殺怎麼辦? 心理師2技巧練習改善情緒

台灣自殺防治中心公布最新數據,2019年共有3.5萬人次企圖自殺,意味著平均每小時有4人意圖自殺,其中,24歲以下就占25%。心理師建議,民眾可利用「心情筆記」,認識心情變化,一旦覺察壓力和負面情緒,就能提早用適合自己的紓壓方法調適,遠離憂鬱低谷。
2020-09-08

近七成民眾想求助,不知道哪裡找?北台區域八縣市推出便民服務「北臺區域心理衛生資源地圖」

2020心理健康月之「心理健康悅,北八逗熱鬧」活動,呼籲民眾善用心理健康資源,自助同時助人。北市府衛生局與多個心理健康團體,包括董氏基金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敦安社會福利基金會、新光吳氏基金會、肯愛協會、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等共同合作。
2020-09-07

網路提供的治療,可幫助年輕人解決擔憂和多慮

根據英國埃克塞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Exeter)的研究顯示,透過網路提供的治療方案,被證實能預防年輕人的焦慮和憂鬱,英國政府預備將其列入國民保健署(NHS)和全球其他心理衛生服務中。
2020-08-31

網路霸凌成新世代夢魘,4關鍵讓其更具傷害性

2019年底至今,世界各國籠罩在不確定來源、不知何時會結束、短短幾個月已帶走近70萬人生命的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但除此之外,有個看不見的「疫情」也持續傳播中,尤其影響青少年甚鉅。這個無所不在、看不見、也不知道如何有效防治的「疫情」,就是「網路霸凌」!
2020-08-31

想改掉壞習慣,卻總是失敗?跟著心理師試試「和自己對話」

「你怎麼老是做這種事讓大家生氣?」聽到別人對你說這句話時,不知道你心裡的感受是如何呢?可能會對他人生氣,或是對自己自責吧!時常到各地分享親職議題的諮商心理師──胡展誥,常常在個人粉專《遇見嘿狗狗──胡展誥》分享在生活中遇到的插曲,精確分析出問題背後的道理,並且溫柔的鼓勵臉友們,可以學習改變自己的方法。
2020-08-25

孩子常盯手機、電腦,不會影響社交能力!但其他負面影響仍要小心

暑假假期,孩子使用網路、科技產品的時間可能更長,除了擔心久坐、運動量減少、影響視力,您是否也會擔心孩子因此而減少人際互動,社交能力變差?根據一篇2020年1月發表於《美國社會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儘管花許多時間在智慧型手機及社群媒體上,當今孩子的社交能力與上一代其實差異不大。(延伸閱讀:不讓手機影響孩子學習,爸媽必懂竅門)
2020-08-17

和另一半講道理總是講不通?學下這個溝通技巧,搞定各種人際衝突!

「為什麼每次跟妳講什麼,妳都講不聽啊?」在婚姻、感情經營到一個階段,難免會遇到爭執的時候;明明已經溝通過的老問題,卻又在雙方情緒最高點時浮上檯面。在所有人際關係中,吵架是一定會有的事情,但「吵不到位的架」才是消磨關係的利刃!
2020-08-11

有慢性疾病的兒童,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較高?

一項發表於《發展與精神病理學》期刊的研究顯示:相較於健康的孩子,有慢性疾病的孩子,更可能在青春期早期罹患精神疾病。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