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心理",共有548筆資料

壓力讓人更能同理,也更容易感受他人的情感支持!

世界各國正壟罩在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的困境中,雖有相關防疫措施,大多數民眾仍有對未知的不安與壓力,但壓力不見得都是帶來負面影響,根據一篇2020年2月刊登於《壓力與健康》期刊的研究指出,壓力會使人們更容易給予和接受他人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於人們和他人產生聯結來因應負面情境。
2020-04-13

夫妻想法不同調,化解教養衝突這樣做!

下學期就要升上國中三年級的小倩回到家後,氣呼呼地向媽媽抱怨,老師因班上缺交作業又暴怒生氣的情況。媽媽大略聽完狀況後覺得老師這次的行為確實有不妥之處,加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為了讓孩子感受到被支持,便順著小倩的話回答:「哇!真的蠻誇張的,他怎麼都這樣發脾氣呢……」於是小倩更滔滔不絕地敘述著。直到小倩回房,爸爸這才板起臉孔對媽媽說:「你怎麼可以跟小孩一起批評老師?這樣她以後會更不喜歡去上學了!」當父母雙方對教養孩子的意見產生分歧時,該如何做才能取得平衡點?
2020-04-09

孩子兒童清明連假宅在家「久坐」,小心愈坐愈憂鬱!

今年兒童節碰上清明節,為期四天的清明連假即將展開,防疫時期,不出門旅遊似乎是較好的選擇,但相對地,孩子玩電動或上網的時間可能增加,提醒家長應注意每隔30分鐘,一定要叫孩子站起來活動活動!根據2020年2月發表於《柳葉刀精神病學》期刊的研究指出,青少年久坐時間增加,會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2020-03-30

體力較差的中年婦女較憂鬱和焦慮?

台灣介於45~59歲的婦女將近276萬人,佔了台灣總人口的11.7%,三月初剛過的國際婦女節,是否有好好關心身邊中年婦女們的健康狀況呢?根據一篇2019年6月刊登於《更年期》期刊的研究指出,身體虛弱的中年女性,特別是握力差和從坐著到起身需花比較多時間的中年婦女,有較高的憂鬱或焦慮症狀。
2020-03-23

「老師偏心,疼愛成績好的同學!」當孩子這樣抱怨,如何安撫委屈的心?

在學校犯了同樣的錯誤,待遇卻不一樣,有的同學要挨罵受罰,有的同學卻可能沒事;或是上課回答問題時,有的同學躍躍欲試,但老師卻視而不見……為人師表不是應該對每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嗎?然而,老師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好惡,做不到絕對地公平公正。當孩子覺得委屈,回家抱怨「老師只疼成績好的同學!」父母該如何開導?
2020-03-10

新冠肺炎疫情讓你焦慮?防疫要先心安!用APP檢測情緒,提醒自己紓壓

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開學的中小學已於昨日正式上課,疫情似乎仍未趨緩,每天看新聞報導,是否讓你更焦慮不安?防疫,讓情緒穩定也很重要!可用手機應用程式定期檢視情緒狀態,提醒自己適時紓壓,避免陷入憂鬱情緒,影響身體的健康!(延伸閱讀:面對新冠肺炎,要小心但不要擔心!)
2020-02-26

把口罩留給需要的人,幸福更持久!

剛過完農曆新年,覺得買禮物犒賞自己的愉悅感,與發紅包給親友的愉悅感哪個更持久呢?根據一篇2018年12月刊登於《心理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相較於一再「接受」相同禮物者,如果反覆地「給予」他人相同禮物,給予者的幸福感不會降低或降低的比「接受」者慢。
2020-02-07

新年揮別憂鬱及焦慮,專家建議3個方法

農曆新年與家人圍爐團聚的同時,制定好新年新目標了嗎?之前列的目標清單,是否有達成?達不成,是否令你感到焦慮或情緒低落?根據2019年5月發表於《異常心理學期刊》的研究指出,不放棄目標,且樂觀看待前景的人較不容易焦慮及憂鬱,也能減緩恐慌症的發作。
2020-01-21

害怕回家過年?丈夫和兒子過年教戰守則

逢年過節,本該是溫馨團聚的日子,但闔家團圓的背後,也許有人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和焦慮不安的感受。請回想一下,過去的年節經驗,妻子是否有出現心情低落、浮躁焦慮的「春節壓力症候群」?以下列出「妻子害怕回家過年」的心理狀態,提醒男性朋友們注意。
2020-01-21

第一次去男女朋友家拜年,要注意什麼?過年傳祝賀訊息給主管,這樣做不失禮!

無論是親自拜年或是簡訊祝福,當對象是伴侶父母及公司主管時,多少讓人有些壓力。其實,節日是個容易拉近雙方距離的好時機,掌握以下小撇步,幫助你順利拜年、贏得好人緣!
20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