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關於"門診",共有35筆資料

怎麼與醫師溝通?

醫病關係上,小病就像搭公車,哪個司機都能將你送到目的地;大病則是坐專車,需要一位有經驗、值得信賴的長途駕駛,因為這趟車,要坐很久,一路艱辛,而且前途未卜,怎麼才能避免所託非人?一路上又該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
2017-05-19

病患如何有效訴說病情

如何將身體狀況的感覺轉換成語言?問診時間短暫,又該如何將身體資訊提供給醫師? 日本的醫療太依賴檢查,醫師簡略問診後就將病患送去檢查。十多年來,這種傾向愈來愈多,缺乏證據則萬事不承認,走向了極端資料本位的醫療。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多的MRI(核磁共振)等極為精密且昂貴的檢查機器,然而遺憾的是其擁有台數與醫療品質並不成正比。 民眾期待檢查能發現病因,但結果常未能如願。以感冒為例,身體會有變調,檢查後未必有恰如其分的結果。醫師被要求具有能洞察疾病的能力,不做充分的問診,只看檢查資料,就說「沒有什麼,或許是錯覺罷了。」
2017-05-19

如何就醫最SMART?

就診前怎麼準備才能在短短的就診時間裡,讓醫師充分了解自己的狀況?就診時該如何應對?關於檢查、開刀,又該知道什麼?
2017-05-19

吃對藥,別拿身體開玩笑

台灣70%以上民眾有濫用藥物的習慣,別小看一包藥粉或一粒藥丸的威力,吃錯藥,可能賠光健康,到底「藥」怎麼吃,才能安全有保障?誰又能幫忙檢驗,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2017-05-15

幫幫忙,別讓隱私權走光!

在眾目睽睽下吐露病情,或於一群醫師面前展露身體當教材,恐怕是多數人上醫院時不樂見的情況。醫療過程中,若覺得自己的隱私不受尊重,該怎麼辦?
2017-05-15

找名醫看診,真的比較好?

部分名醫門診,門診量多到病患需漏夜排隊掛號,但不時傳出的名醫誤診糾紛,又讓人擔心名醫看診量太大,沒辦法照顧到自己?
2017-05-09

怕開錯刀!病人必學的保命技巧

近來有醫院傳出病人左腳受傷,刀卻開到右腳的烏龍事件,雖是偶發事件,卻令人膽顫心驚。專家建議,不厭其煩地提醒醫生,是就醫時可以自保的方式。
2017-05-09

3分鐘,讓醫生聽懂你的病

總在走出診間卻發現遺漏許多問題,看了醫生還是不安心嗎?給錯藥的新聞,是不是也讓你提心吊膽?善用專家傳授的溝通技巧,把握短短的看診時間,跟醫師做最好的互動!
2017-05-09

看病,找大醫院還是小診所

「到大病院去看卡好啦!」時常聽到老一輩的婆婆阿姨這麼說,有病就跑大醫院,是正確的嗎?在住家社區,讓家庭醫師為您建立完整病歷,其實可能更貼近你的健康。
2017-05-09

就醫指引,不再病急亂投醫

婉淇眼皮跳不停,看遍台北市眼科、神經內科都沒有改善,朋友建議求助神經外科開刀治療,但她很擔心又是白忙一場,究竟如何才能找到對的醫生來根治?
201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