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聰明醫療 健康迷思 找名醫看診,真的比較好?

找名醫看診,真的比較好?

出處/ 2010年12月號/第289期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4644
收藏 瀏覽數 : 4644
找名醫看診,真的比較好?

部分名醫門診,門診量多到病患需漏夜排隊掛號,但不時傳出的名醫誤診糾紛,又讓人擔心名醫看診量太大,沒辦法照顧到自己?

 

生病是件不舒服的事,尤其當症狀顯得複雜或病況趨向嚴重時,許多人都希望找到「名醫」看診,認為名醫一定醫術高超,更有那種「一看就會好」的心態,然而,近年來隨著爆料文化盛行,頻傳「名醫」誤診、開錯刀的醫療糾紛,求助名醫真的是就醫的保障嗎?

 

名醫一定不會錯?
那可不一定!

北部一家知名的醫學中心,6月底傳出一起手術開錯腳的烏龍,操刀的是一位治療運動傷害的名醫,將右腳傷的患者錯開成左腳,雖然當天立即做出補救措施,此事仍被家屬痛批太離譜,經過媒體曝光後,院方承認錯誤並立即對醫師做出停刀懲處,衛生署也表達關切,將對醫院的手術流程進行複查。

 

台北市一名男子4年前因頭痛、心悸等症狀,向知名醫院的精神科主任求診,被診斷是憂鬱症,但2年多來歷經61次門診,男子依舊頭痛不已,也曾詢問醫師是否應轉看別科,但醫師說不需要。直到眼前一片昏暗,男子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腦瘤作祟、壓迫到視神經,他認為這個名醫誤診,害他失明,於是提告討公道。

 

這些醫療糾紛之所以登上新聞,最大的原因是牽涉到「名醫」,究竟什麼樣的醫師會被視為「名醫」?目前最常見有幾個特色:學術或醫術評價高、多次接受媒體訪問、門診量很高,之前甚至有雜誌評選百大名醫的名單,透過自訂的評分標準替這些醫師戴上此桂冠。

 

門診量過高
就診時間相對少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發組研究員李怡嫺表示,民眾就醫選擇的確有很重的名醫情結,認為這些人既然被稱為名醫,醫術必定經過評比,最能治療自己認為惱人的疾病,因此台灣的醫療生態不只在科別上逐漸失衡,個別醫師的門診量也同樣失衡,「名醫」的門診總是大爆滿,甚至半夜排隊搶掛號。

 

然而李怡嫺指出,名醫當然有其值得推薦之處,有些難治之病的確不是每個醫師都有辦法處理,但生病若一定要找名醫,患者可能必須付出一些代價:比如名醫門診量很大、看診時間卻又不能無限延長,因此每個患者與醫師碰面的時間被迫縮短;有些住院患者喜歡指定名醫,但名醫勢必得先處理完高門診量,因此勞動體質上可能較差,間接增加風險;此外,有些名醫對自己太有自信,若不慎誤判,反而延誤治療時機。

 

圖片來源:pixabay

關鍵字: 名醫就醫醫療迷思門診醫病關係
文未完,全文請見紙本雜誌。
《大家健康》雜誌網站付費會員登入可線上瀏覽全文。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