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會員專區 登出
首頁 熟齡照護 老年疾病 只有老人才會得失智症?

只有老人才會得失智症?

出處/ 大家健康雜誌 
採訪整理/
瀏覽數 : 3468
收藏 瀏覽數 : 3468
只有老人才會得失智症?

「我這麼年輕會不會得失智症?」「有一天我會不會忘記身邊最親近的人?」許多人恐懼失智症會毫無預警地來襲,想早一步預防,得先解開失智迷思。

「他說起當兵時的事情聊得口沫橫飛,但剛吃過飯,他還問我何時要開伙?」一說起父親失智病情,幀勳就很難過。

「不知道何時開始,媽媽變得很愛猜忌,老覺得有人到她房間動過擺設,甚至懷疑家人要偷她的錢,為此我還常和她吵架。」玉梅說起媽媽疑似失智的病情,顯得憂心忡忡。

「我最擔心的是,有一天親愛的老爸會不認識我,我實在無法想像這樣的事情會發生……」話還沒講完,儀瑤已經哭得像淚人兒。

很多家人無法接受親人罹患失智症,談起病症總難過地哭泣收場,而失智症最難讓人接受的結果就是,患者最後無法認出身邊的親友。其實,失智症是可醫治、預防的疾病,目前台灣面臨人口高齡化的衝擊,要預防或治療失智症,不妨先釐清失智症的疑惑及迷思。

Q年紀輕輕不會得失智症?

錯,失智症患者不全然是老年人,40、50歲也可能罹患早發性失智症。近期一場台灣失智症協會舉辦的公益講座中,一名36多歲的女子,因經常忘東忘西、不斷重覆問同樣的問題,經過腦部檢驗後,證實罹患失智。

天主教耕莘醫院中老年科主治醫師江維鏞解釋,失智症依原因粗分為二種,一為「神經退化」,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二是「血管循環不良」如中風導致血管性失智症,這兩種情形都可能發生在60歲以下。

Q老人家記憶力不好是正常的?

一般來說,人漸漸老化,自由基產生愈多,愈容易形成腦神經細胞外的斑塊堆積,特別是堆積在掌管腦部的知識性學習與記憶的海馬迴,會破壞近事(剛發生或近期發生的事情)記憶力,所以老人家的記憶力確實不好,但老化不一定會失智。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劉秀枝表示,年紀大造成的記憶力退化,頂多影響到思考速度,不會干擾到日常的生活功能和語言能力。若記性已差到影響生活、語言及其他認知功能時,就是失智症的前兆。

Q健忘就是失智症?

台大醫學院神經科教授葉炳強說明,健忘是失智的早期症狀,但不表示健忘的人一定有失智症。江維鏞也補充,「健忘」不是失智症的唯一標準,失智症的臨床表現還包括:思考判斷錯誤、言語用詞改變、脾氣情緒變化、方向感混亂等。

而同樣得到阿茲海默症,不同的病人也會因腦部受傷區域不同,有不同的認知缺損。像有些人是記憶明顯衰退;有些人則是記憶力沒問題,但白天、晚上分不清楚等。

Q電視看太久,老了易得失智症?
 
看電視時,腦部是片面接受資訊,若長時間未受刺激,相對的,腦神經細胞易遲鈍,認知功能也容易減退,按常理推論,這論述是合理的。但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常務理事,目前為天主教聖若瑟失智老人中心的兼任職能治療師柯宏勳指出,罹患失智症的原因很多,並不能因此下定論,只能說長時間看電視將失去參與其他活動的機會,罹患失智症的機率自然較高。

Q教育程度或智商較高,較不易得失智症? 

柯宏勳在他9年多的治療生涯經驗中發現,臨床上的確是教育程度高的人,較不會罹患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失智症。

他解釋,教育程度高的人,通常接觸的人事物廣泛,需動腦的機會也較多,不管是學習或思考,都必須動用到近事記憶區的海馬迴,及永久(遠事,意即比較久遠時間前的事情)記憶區(顳葉區),因為不斷地活化腦神經細胞,腦神經細胞的樹狀突會代償性增生,清除與失智症有關的β-類澱粉蛋白。

此外,智商高的人,除了常動腦,先天的腦部微小膠質細胞活性較強,或β-類澱粉蛋白產量較少,也使其不易發生失智症。然而,不管是教育程度高或智商高者,若後天得到「血管性失智症」,一樣會有失智危機。

柯宏勳進一步分析,與其說教育程度高或聰明的人不易得失智症,不如說「有正面積極人生觀的人比較不會失智。」這類人因為有開放的心胸,給自己較多的彈性,也樂於學習,有利於刺激大腦。

Q糖尿病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

最近美國醫學研究指出,糖尿病第二型患者是阿茲海默症的高危險群,尤其是30、40歲的人更要特別注意。阿茲海默症醫學會醫師隆納德表示,導致糖尿病的葡萄糖不耐症,的確是發展成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

不過,目前醫界對於糖尿病與阿茲海默症兩者間確切的關聯並不是很清楚,專家建議,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定時測量血糖、控制飲食、規律運動,都有助於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Q失智者晚上會行為異常,彷彿變了個人?

失智症患者常有憂鬱、焦慮、睡眠障礙等症狀,其中常被提及的是「日落症候群」,意指失智患者早上還很正常,傍晚卻像變了個人,出現異常症狀,且愈晚情況愈嚴重,譬如有焦慮、坐立難安、不認識身邊的親人、不認得自己的家而喊著要回家、看到已過世的親人(視幻覺)、幻聽、答非所問、日夜顛倒、深夜起來找東西、煮食物等異常行為,隔天早上起床後,卻否認前一晚的所有行為。

美國阿茲海默症協會顧問,同時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專攻老人學的講師郭慈安提醒,發生這樣的情況,照護者必須告知醫師,與醫師溝通是否要調整處方。在照護方面,當患者出現情緒不穩或幻覺時,需順著他,若大聲責罵,只會讓患者的情緒更失控。其次,注意患者的安全問題,將家中危險物品收好。如果第二天患者已將前一晚的事情遺忘,不必強迫他回想,因為這一切對他沒有意義。

目前造成日落症候群的原因還不明朗,江維鏞認為,可能是失智症患者白天接收太多訊息,來不及消化,傍晚後因訊息過多而混淆,建議患者下午小憩片刻,讓腦部整理訊息。國外曾觀察開車老人最常發生車禍的地點是十字路口,而非直線道路,就是因十字路口接收的訊息較多,較易混淆。

Q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失智症無法根治,還需盡快治療嗎?

失智症病程發展從輕度、中度到重度,需要好幾年的時間,儘管阿茲海默症引起的失智症不能根治,但若在輕中度時服用藥物治療,可及早延緩惡化的速度,所以治療失智症仍是愈早開始愈好。

醫師建議,多留意老人家的行為舉止,輕度失智患者的外觀與常人無異,但深入觀察會發現,患者說話顛三倒四、剛做的事轉身就忘。病程到中度時,患者情緒波動很大,容易大哭大鬧,家人絕對不能以「老人,孩子性」自我安慰。

Q失智者在治療期間,特別需要旁人拉他一把?

很多失智症患者會漸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尤其是起始動作能力,如果要幫他們恢復自我照料,常需要有人一開始就幫忙。柯宏勳指出,很多失智者喪失做事情的動機,就算有能力也不願去做,因此,治療時要加強或促使病人的做事動機,在開頭時幫點忙,化解病人萬事起頭難的心結。

舉例來說,職能治療師要病人扣釦子,講半天,病人可能一動也不動,但如果幫他扣第一個釦子,病人就比較能自己接著扣釦子,他也建議,帶著不刷牙的病人刷第一顆牙,病人接著刷的意願會比較高。不過,要注意的是,幫忙須「適可而止」,若從頭到尾都打理好了,失智者反而會更依賴。

傾聽 年邁父母的心聲

除了上述迷思外,坊間還流傳喝咖啡可預防失智症、高齡產婦可延緩失智症發生的時間、皮膚上出現斑點且變大變深,是失智症的前兆等,多位治療老人失智的醫師或診療師都沒聽過這種說法,民眾勿聽信謠言。

此外,郭慈安也提醒,照護失智老人是件極需耐性、毅力與愛心的工作,照護者除了照護患者之外,也要檢視自身的壓力是否過大,可以與相關機構連絡,申請一日照護或數小時的照護,讓自己暫時離開這樣的環境,去放鬆心情、紓解壓力,才能更有精神面對往後的照護工作。

在網路上曾有這樣的敘述形容老人失智的心情:孩子,請容許我多一點時間穿鞋子,你知道,我現在是身不由己,當你還小時,我也曾經在旁邊慢慢地教你呀!

孩子,請不要嫌我囉唆,到了我這把歲數,真的只能清楚地回想起這些往事,小時候,我不是也在旁唸故事給你聽嗎?現在請讓我對你嘮叨這些陳年往事吧!

如果家有失智老人,千萬記得給他們多點關愛!

感謝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科主任劉秀枝、天主教耕莘醫院中老年科主治醫師江維鏞、天主教聖若瑟失智老人中心的兼任職能治療師柯宏勳審稿

關鍵字: 老年失智記憶力心智檢測教育
相關文章 Related posts